英德财政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打破传统预算“基数依赖”惯性,创新构建“机制链、审核链、管控链、统筹链”四链协同体系,通过全流程管控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切实提升预算编制精准性、资金使用高效性、财政管理科学性。
一是机制链重构,破“基数依赖”痼疾。坚持“以零为基”、“以事定钱”、“以效定用”三大原则,打破支出结构固化僵化格局,不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除“三保”支出外,对部门项目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础,逐项审核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连续两年预算执行率不到75%的项目,按实际执行数重新核定。
二是审核链前移,源头拦截低效项目。开展项目支出预算前置审核,以一个业务骨干对接审核一个预算单位的模式,清退依据不足或没有批示文件的项目,对执行超过5年的文件、纪要及主要领导批示安排的项目重新审核,对不满足入库条件或“可干可不干”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入库;对非必须、非刚性的项目预算原则上实行压减,鼓励我市各单位主动压减预算额度。
三是管控链发力,严控一般性支出。对各单位的运转类经费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编列预算,强化“三公”经费管理,统筹整合全市培训经费及宣传经费,坚持厉行节约,持续反对浪费,对非刚性、非重点领域支出实行“挤水分”式压减。对部门一般性经费按20%比例压减,2025年压减一般性经费4593万元。
四是统筹链聚能,破“撒胡椒面”困局。推动资金从“撒胡椒面”向“集中办大事”转变,破解传统资金分配“分散低效”痛点,财政牵头统筹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和新增债券资金,通过拼盘使用、错位配置等方式,整合碎片化资金“攥指成拳”,集中财力保障“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合力。2025年整合部门专项经费2.03亿元,统筹安排用于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走出了一条从“被动分蛋糕”到“主动谋效能”的财政治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