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2022年以来,大洞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坚定扛起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以建强建好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根本,找准找好党建引领村富民强的发力点,着力构建多种治理方式并行的基层治理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工作不断向前向好。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任务,组织振兴是关键一着。大洞镇坚持抓思想导向、加强党员学习培训、开展基层党组织先进评选和后进整顿,夯实筑牢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
坚持把政治学习放在首位。大洞镇坚持和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镇委党校、大榕树下的小讲堂、党群连心访万家等“线上”、“线下”平台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培训,组织各村(社区)“两委”干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2期,外出学习参观2期,促使党员干部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目标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行动上。
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大力开展本土人才培育,积极运用“精勤农民”开展线上培训,组织开办育婴师等线下技能培训;建立起含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金融助理、科技特派员等140人在内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多次邀请科技特派员和种植专家到到田间地头示范讲解茶叶、丝苗米种植技术,手把手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生产技能。办活用好镇委党校“田间课堂”,开办多期山茶种植专题培训班,发挥专家人才“智库”作用,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队伍日益壮大。以“雁归计划”为抓手,积极引导本土户籍大专院校毕业生“回流”,引回了黄沙村“养鸡大户”黄耀辉、龙潭村“木瓜大王”宋记周,5名新进村干部、10名公务员等政务工作人员。投入38万元建成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搭建了平台。组织“归雁”到龙潭村水果木瓜种植基地、社区大王庙山茶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观摩。结合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次,激发“归雁”建设家乡的热情,留住乡愁。
坚持把支部达标创优贯穿始终。坚持促两头带中间,一方面,动态开展软弱涣散村党总支部排查,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存在乱砍滥伐林木现象的苗花村党总支部、庙坑村党总支部分别派驻了帮扶“第一书记”,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整顿力度,推动短板变成“潜力板”。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评比,每季度以颁发流动红旗的形式鼓励党建工作先进村党组织。不断规范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以“我们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最多彩”评比活动调动农村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大抓基层党建的良好工作格局,制定印发《大洞镇加强“两级四岗”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编汇了《大洞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文件汇编》,常态化开展党建业务培训,抓党建工作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农村党建质量迈上新台阶。
巩固产业发展强基固本 着力构建村富民强新格局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只有支部先富起来,才能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大洞镇坚持“一村一产业”,一脱贫边缘户一帮扶方案,边“输血”边“造血”,边“创先”边“补短”,努力实现“农民富”。
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攻坚计划。以消灭经济薄弱村、空壳村为目标,对照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要求,镇党委联合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对各村(居)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预评估,“量身打造”龙潭村水果木瓜基地项目、大田村连片番薯基地项目、苗花村迟菜心菜干加工项目等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除了带动村委增收,还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辐射带动了周边村民开展种植,形成了“做好一项产业,带动一片就业”的良好示范效应。2022年,全镇8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8%,村集体经济增收驶入“快车道”。
坚决守住防规模性返贫底线。优化充实《大洞镇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纳入2022年乡村振兴项目库,动态更新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户对象,根据纳入检测的9户农户家庭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有针对性地制定《监测对象“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从就业、教育等全方位落实保障。坚持日常走访和重要时间节点走访“全覆盖”,今年“龙舟水”期间,镇村党员干部联合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对大洞本地及在外居住的脱贫户开展遍访,及时解决生活困难和需求,并完成了对其中两户严损户的房屋加固。
大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大力开展撂荒耕地整治,加大对春季种植水稻农户的奖补力度,通过召开早稻种植工作现场会、进村入户发放《给农户的一封信》、派送水稻种子、联系爱心企业捐赠肥料等举措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安全工作。其中,苗花村整合了近百亩水田打造了水稻种植基地,大田村整合了65亩土地种植薯类,由村党总支部和党员干部带头耕作,带动了周边村民积极投身粮食种植。2022年,全镇复耕粮田425亩,种植早、晚稻共计4453亩。
坚持“有形”“无形”建设并行 不断构建村美人和好局面
治理有序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大洞镇不断完善镇村组三级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两化两员”、党建红色网格、党员志愿者先锋队和突击队“两支队伍”作用,以优化治理体系服务民生福祉为目的,全年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帮助各类群众办理民生实事3000多件。
完善基础设施投入保障。投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1500万完成圩镇防洪堤坝建设、自来水管网升级改造,全镇建成无害化公厕72座、污水处理池42个、污水处理厂一座,设计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一期、二期工程,沿途打造小公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4个,观景台一座,配套设立垃圾分类收集点11个,推动119个村民小组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乡村振兴的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大洞镇党委书记赖优学提出,提升基础设施保障必须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今年初,在联系群众过程中了解到大洞学校至黄沙村大达组的连续上下坡路段多大车途经,给过往行人带来很大安全隐患这一情况后,
赖优学多次实地走访调研,设计出兼人行道与景观带一体的人车分流解决方案,并积极争取得到市乡村振兴政策支持。总长度达1.1公里的人行道建设如火如荼,圩镇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加强。
凝聚干群合力提升镇墟形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今年以来,围绕“农村要美”的建设要求,大洞镇以常住人口最多的大洞社区为重点,用“绣花功夫”抓好美丽圩镇宜居镇的打造和建设,通过镇党员干部分片包干的形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整理房前屋后杂物、拆除违法搭建、落实门前三包等,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美丽圩镇建设的积极性;投入270万对圩镇900米长的主街道进行黑底化建设,完成了主街道的“三线”整治,获得群众一片叫好。今年8月,在顺利通过清远市宜居圩镇标准镇验收的基础上,大洞又进一步创建宜居圩镇示范镇,推进圩镇形象提升的引擎不断发力。
完善多元共治提高自治水平。深入推进“网格化+信息化”建设,筑牢党建“红色网格”,发挥党员和网格员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上的积极作用,全年共上报网格事件2838宗,解决网格事件2838宗,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今年“龙舟水”期间,黄沙村党总支部网格员在开展削坡建房隐患点排查时,及时发现山体开裂次生灾害隐患,镇党委有序转移群众20余人,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以“家越美、粤幸福”示范点创建为抓手,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活动,组织留守妇女、儿童举办生活垃圾分类、“光盘行动”、文明祭拜宣传等移风易俗活动,大力营造良好家风、和美民风,着力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