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湾镇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抓好检视整改,巡察反馈取得新进展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乡村振兴资金管理使用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巡察反馈情况整改,对照乡村振兴资金管理使用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主要存在的两大方面九个问题(29个具体表现、60项具体问题)进行逐项整改过关,针对60项具体问题,已完成整改50项,还有10项正在积极推进整改中。二是积极做好综合行政执法专项巡察反馈整改以及市审计组对我镇党委主要领导及原镇长的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二)着力强化政治引领,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常态化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等活动,进一步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持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进一步维护文化安全和文化市场秩序;坚持党管武装,完成兵役登记553人,上半年应征报名86人,定兵3人;下半年应征报名106人,实际定兵6人;坚持党管保密,推进新时代保密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队伍建设持续壮大。完成1名村级党组织书记拟任初步人选联审、考察工作,壮大后备党组织书记38人,其他“两委”后备干部75人,建立525人组成44支党员突击队和45支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活动565场次;发展农林牧渔类型党员14名,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十个思考”要求,推动大湾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三是组织建设稳步推进。持续做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拟新增申报鸡蓬村、上洞村2个行政村;规范设置“两新”组织党组织,整建制转出两新党组织1个。四是干部培训扎实开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利用镇委党校等开展各类培训共82期,累计参训人员达3592人次。
(三)着力推动经济增长,项目建设增添新亮点
一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国道G358线扩建工程预征地约272.8亩,已完成丈量223.7亩、签订征地协议75.9亩,古道迳水库防洪补救措施工程、大庙山猪牯墩饮用水源取水口优化调整工程已签订施工合同;成立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设置6个工作专班,并制定相应实施方案,上报两条精品线路,推进示范村1个,实现四个一建设。投资1800万高标改造提升项目正建设施工,7个病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如火如荼推进,鸡蓬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正在积极筹备。
(四)着力推动提质增效,农业农村实现新突破
一是有效巩固拓展衔接成果。新投入对接帮扶资金7.22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服务群众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资产状态异常的23项扶贫资产进行运维。二是农业产业逐步实现提档升级。已完成粮食生产播种面积4.517万亩,其中水稻3.1258万亩,玉米1.115万亩,大豆0.0492万亩,薯类0.227万亩,完成率为100%;积极谋划长山村等片区建设大湾长丝粘优质大米种植基地及优质水稻拓展实践区,进一步整合土地引导规模适度经营,引进深圳市九丰科技有限公司整合1500亩农田种植水稻,引进英德市潮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1000亩水稻。三是惠农强农政策有效落地。按照“一户一宅”要求核查宅基地114户,颁发证书23户;制定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做好耕地地力保护清册,完成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面积106971.674亩,金额1016.2338万元;农村危房改造10户已全部开工,开工率为100%,其中5户已完工。
(五)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绿美建设呈现新面貌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达到干净整洁村399条,通过市验收397条,通过率为99.50%;达到美丽宜居村318条,通过市验收317条,通过率为99.69%。210条村小组申请农村长效管护资金49.3464万元,共设置297个垃圾收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二是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责任,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植竹,种植面积260亩;清理松材线虫病死树木3381棵约1000亩;完成人工造林300亩、森林抚育27250亩、高质量水源造林项目1800亩;开展“清漂行动”共清理河道垃圾约20吨,举办“河小青”活动1场次;抓好五大类型42处图斑卫片整改,总面积169.64亩,整体完成率87.67%;河湖“清四乱”完成销号9宗。三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占用土地等违法犯罪行为,办理涉林业、自然资源、农业等共61宗,其中已结案22宗、移送6宗、中止调查3宗、正在调查30宗;办理2022年未办结案件2宗,均已结案。
(六)着力健全保障体系,民生事业得到新改善
一是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政务大厅累计办结各类政务服务事项800多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12345市民热线满意度为99%;开展送戏下乡活动11场次。二是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申请临时救助7户7人;取消不符合低保166户326人,新增低保41户75人,现有低保户547户1192人,特困户345人,大湾敬老院24名集中供养人员已于2023年4月15日顺利搬迁到英西北区域性敬老院;为2455名老人发放健康包12280个、口罩24550个。三是就业创业服务更有保障。实现新增转移就业人数293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人数29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共受理零星医疗报销281单,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申请18单;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缴1446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成功缴费34881人。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续保人数13970人。组织开展“归雁返乡”“群雁助飞”等7场雁归计划系列活动以及人才对接、培训活动18场,助力返乡就业创业、提升人才技能。四是文化教育取得新进展。2023年,全镇共有509名学生参加中考,其中考上国家示范性高中的有87人,上线率为17.09%。五是文明创建持续推进。坚持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新申报古道、上坝等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依托“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实践,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七)着力铸牢安全防线,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
一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共排查企业、自建房29194家(次),检查“三小”场所数量为1482家次;排查一般事故隐患数为1142项,已整改1062项;排查出重大事故隐患数为2项,均已落实整改;发出责令供电所停电3次,涉及场所28家;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燃放烟花爆竹违法数4起;排查安全低压漏电开关数23677个,完成867户燃气橡胶软管更换;完成村(社区)应急体系十个有建设,开展防汛应急演练2次;组织交通安全整治专项行动10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500余起;二是社会治理久久为功。接到信访案件60宗,已办结50宗,10宗正在办理;党政领导公开接访共23场次;受理各类民间纠纷80宗,受理率100%;设置网格95个、网格员97人、信息员538人,处理网格事件3240件,办结率100%;新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8人,无脱管、漏管现象;此外,集中力量做好禁毒重点整治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党建不够扎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力度不足,示范村创建进度不理想,距离申报创建示范镇仍有一定距离。二是镇级财力非常困难,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村集体经济收入较薄弱,“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成效不显著,农业农村现代化任重道远,没有真正形成良性产业示范带动成效。三是农村劳动力和人才短缺,农业农村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四是用地难题亟待解决,成为城镇提质增效和招商引资难以突破的瓶颈。五是美食、传统文化、民宿、乡村旅游等打造推介不足,尚未形成知名的旅游路线,农产品及旅游产品品牌打造难度大。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严把意识形态责任关
一是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将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英德市委、镇党委任务要求紧密结合,同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紧密结合,确保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二是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践行一线工作法,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入开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等系列活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发挥镇委党校主阵地作用,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激励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三是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进一步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打造能力过硬、业务过硬干部队伍。坚持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四是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常态化开展“学习宣传二十大,党群连心访万家”活动,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十个思考”落地落实、抓实抓细,深化党支部规范提升行动,坚持做好树典型、抓示范、创品牌,打造一批特色党建品牌。五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化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坚定不移抓好项目招商,锻造投资增长新引擎
一是通过主动上门招商等方式,积极对接,主动出击,寻找大企业,发展大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从资源、环境、政策等方面,吸引更多企业进驻、项目动工。二是定期开展会商研判,协力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土地报批、规划许可等相关问题,促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三是统筹做好镇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全面做好镇域特色发展文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文章,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取得新成效。
(三)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谱写兴业富民新篇章
一是防返贫。把防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激发困难人群的内生动力,调动其积极性,实现主动创业、主动就业、主动创收。二是美乡村。通过完善保洁机制,提升大湾镇人居环境整治能力,加快和美乡村建设。三是强农旅。结合金山祖庙、文英书院、麻步四角楼历史古迹、红色文化底蕴,打造沿线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四是壮产业。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和科技特派员的结对联系优势,想方设法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项目、资金及各类专家人才。五是保稳产。持续做好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尝试通过财政补贴、实施粮食生产奖励办法等方式,坚决遏制耕地撂荒、“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六是兴水利。配合市水利局做好我镇水质提升饮水工程,加快推进三批饮水工程竣工验收;配合加快做好猪牯墩取水口上移以及鸡蓬自来水工程建设工作。
(四)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一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事业。坚定文化自信,深化精神文明建设,聚焦壮大文化队伍,积极争取新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二是坚定不移实施社会保障。统筹实施各类社会保障,持续做好特殊群体的动态管理;完善服务站配套,发挥“双百”社工作用;始终把保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三是坚定不移提升公共服务。持续推广“暖心配送”和“粤智助”数字化服务,积极争取创建清远市标杆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四是坚定不移完善基础建设。配合加快国道G358线扩建工程建设,主动对接加快大湾防洪堤建设,加快推进墟镇升级改造项目。五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武装工作。将武装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国防事业建设为出发点,切实保障征兵工作有序进行;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完善民兵组织调整程序。
(五)坚定不移守牢安全底线,护航和谐稳定新征程
一是“严”字当头,严密筑牢安全生产之基。持续强化隐患排查,严格整改销账制度;紧盯“三小场所”、道路交通等领域,扎实隐患治理各项工作,持续跟进自建房、燃气安全排查整治。二是“实”字托底,求真务实推进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平安大湾、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村(社区)“两化两员”作用,强化领导包案机制,做好无毒村(社区)的创建,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不断充实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力量,推行联合办案。三是“早”字为先,及早谋划部署应急管理。持续推进应急能力“十个一”、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十个有”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应急实战化演练。
(六)坚定不移筑牢生态屏障,厚植绿美生态新优势
一是狠抓污染防治。加强综合执法办、农办、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严防固废倾倒、露天焚烧秸秆,持续开展“散乱污”场所排查。二是狠抓林、河长制。全面落实林长制巡林工作,扎实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全面压实河长制责任,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和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管理的方式。三是狠抓全民教育。深入开展创文创卫、美丽庭院创建、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