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因受6·21特大洪灾影响,浛洸镇多处农田受淹,损失惨重,洪水过后,农田修复工作亟不可待,受浛洸镇党委政府及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邀请,省农科院清远分院组织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王艳红研究员、唐明灯副研究员和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等一行到英德市浛洸镇蚕桑种植基地开展涝灾后土壤修复技术指导。
(专家团队在指导农民如何做灾后复耕工作)
据了解,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土壤中还原性强的有毒物质大量聚集,土壤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耕作性能下降,作物根系易受腐烂,进而将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专家一行实地考察了桑树种植基地涝害现场,并针对洪涝灾害后的土壤修复与管理提出了处理建议: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清理地上死亡的植株;如条件允许,可在田间撒施石灰,或者喷施土壤杀菌剂,并翻晒消毒,以消除土壤中的病原体;中耕松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加强水肥管理,少量多次进行追肥,追肥应以氮、钾肥为主。
(省农业科学院特派员科技下乡)
“洪水退了之后,看着一片狼藉的农田,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个时候专家们又从广州过来指导我们如何在灾后复耕农田,简直是雪中送炭了。”农民们无一不表示着。通过上述举措,农田将可有效降低涝灾后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增加土壤透气性和微生物活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有效提高后茬作物种植与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