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
2022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依法治市办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不断提升教育系统法治工作水平,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度主要措施及成绩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0月24日、11月3日、4日局党组分别召开扩大会议暨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气势恢宏、催人奋进,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会议要求,要按照“五个牢牢把握”要求,全面完整准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市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精心组织、科学开展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落实”活动,坚持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按照“三个全面”要求,把党的二十大战略任务转化为我们的工作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教育工作全局,正确看待当前区域、城乡、校际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方向、系统谋划,在常规管理、教研教改、质量监测、考核评价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英德教育实际、具有英德教育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做到教职工全覆盖、学生分层分类开展教育;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政治课、德育课、思政课教学教研工作。
(二)落实主体责任,夯实法治建设组织保障
一是围绕国家、省市有关法治建设的工作要求,全面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科室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局党组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理论;二是定期召开班子会集中学习法律法规,了解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健全决策机制,筑牢依法行政基石
一是强化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始终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作为改进工作方式、推动教育发展的有效举措,按照“集中部署、认真阅研、真诚沟通、吸收促进”的要求,严肃认真办理。今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来信共计24件,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目前拥有英德市电子政务系统咨询系统、清远市12345热线电话投诉平台、英德信访投诉平台和本局设置的0763-2226465投诉电话,能全方位及时登记、处理有关投诉事项,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中,坚持实施“首问责任制”,坚持“领导阅批制度”,坚持逢访必录原则。至2022年12月31日止,我局收到各类信访案件871宗,其中大信访77宗,电话咨询、投诉175宗,通过清远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接收信访案件528宗,通过广东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接收93条,对以上的群众咨询投诉件,均有专人专责跟进并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了妥善处理。
二是加强决策管理,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领导小组、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小组,党组书记、局长张新民同志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组成强有力的领导小组。依法行政工作分工到人,职责明确。根据实际,制定了局依法行政年度工作计划和局2022年“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并按时将本部门和跨部门的抽检结果报市场监管局。
三是厘清股室职能。制定了《英德市教育局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明确行政执法责任。根据各股室的业务范围及主要工作职能,制定了《英德市教育局2022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我局政务事项和权责清单。
四是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和报备工作。根据市府办的工作要求,经统计清理,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发文 214份,均为日常业务文件,制发的文件没有发现存在妨碍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的内容。
五是完善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参与我局的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规范性文件等合法性审查,参与我局重大合同的签订,所有学校都已聘请了法律顾问,一校一法律顾问制度已落到实处。
(四)加强执法体制建设,提高法治水平
一是加强法治单位建设,健全教育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教育法治工作,通过近两年依法治校省级达标校的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已创建了96所省依法治校达标校,其中:27所依法治校县级示范校;19所依法治校市级示范校;2所依法治校省级示范校,进一步夯实教育法治基础,提升依法办学水平。
二是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法治建设能力。我局还加强了党对全面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强抓法治教育,组织观看专题片5次。今年,通过线上组织参与全市民法典知识竞赛,让广大师生接受生动有效的法治教育。组织本局在编在岗干部职工106人开展法律知识的网络学习并完成了相关考试,优秀率100%。
三是注重推动青少年普法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开展中小学“德育大讲堂”300场次,“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活动进行普法教育;全市各中小学聘任88位检察官为法治副校长,每学期到学校上法治课,结合社会上的法治案例,以案释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78场次法治教育。
(五)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畅通行政权力运行
一是加强执法过程监督。我们制定了《英德市教育局“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对相关行政执法进行监督的内容,形式和要求提出规范的要求。同时,对年度监管工作进行了规划,对中小学幼儿园重点工作、涉及民生的敏感工作内容加强监管;严格执行行政诉讼领导负责人出庭制度。今年我局行政诉讼结案3宗,由我局相关分管党组成员出庭应诉;加强我局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按照相关要求对局过期的行政执法证进行清理,并按要求对执法证重新规范性申办,及时换证16人。
二是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对照《全国政府网站普查评分表》要求,进一步完善网站管理机制,安排有专人负责网站技术维护和日常信息更新维护工作,确保按照要求定期通过网站发布信息。据统计,截至12月31日,我局通过英德市政府网站发布部门动态77条、行政执法信息4条,在专栏建设中发布重点领域信息1条,各项重点工作信息均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查阅。
三是坚持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我局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公开,通过“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数据采集系统”落实如下公开事项:1.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机构和执法依据、法制审核、抽查事项清单、执法程序等事前信息;2.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行政强制等事中信息;3.行政检查、行政许可等事后信息。截至目前,2022年我局已通过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公开执法决定共812件,其中:行政许可788件,行政检查24件。
(六)加强自查问题整改,扎实提升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制定规范性文件制度与管理办法,将规范性文件办理流程图(部门、镇街)发至各股室,严格按照办理流程进行。各股室在提交重大行政议题和规范性文件,需进行决策依据的收集准备,开展相关人员的意见咨询,并按规定报市局开展论证讨论等决策活动,提升“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等指标水平,今年完成部门性规范性文件《英德市区公办小学一年级招生管理办法》的申报工作。
二是规范执法流程。全面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按照执法流程进行执法,将执法结果及时在执法平台进行公示并整理案件形成卷宗,提高我局行政执法行为和执法案卷质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一是机构不够完善,教育系统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事务多,未独立设置法规室,配置人员不足,导致依法行政工作较被动;二是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办理流程不够熟悉,对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界定理解不够透彻。三是行政执法人员对行政执法程序还不是很熟悉,行政执法案卷有待提高。四是对“谁执法谁普法”的落实不够清晰。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思想引领,大力推进教育系统法治建设,努力形成教育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从教的良好局面,为建设法治政府、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是抓好教育系统普法。充分发挥法律顾问、法治副校长等群体作用,统筹各方面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普法格局。继续开展法治进校园等活动,组织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强化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规范收集归档执法资料、记录及法制审核制度,加强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强化执法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三是全面实施依法治校。推进学校章程实施及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进一步简政放权,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行管理权限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水平。
英德市教育局
202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