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教育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和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为提升教育办学品质指明方向。二是把好意识形态关,加强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形势研判,开展思想工作调研、座谈、理论学习等活动2530场次。三是创建党建特色品牌163个,成立162支党员突击队,党员教师14000多人次投入抗洪抗疫战斗,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基本完成
至10月19日,在清远8个县(市、区)中率先完成72所学校书记、校长班子调整调配工作,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改革工作基本完成。
(三)队伍建设焕发活力
一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对16000余名在职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记录进行查询,全面落实从业查询制度。二是按学段公开选调17名中小学学科专职教研员,配齐配强学科专职教研员。三是公开招聘新教师233名(含公费定向培养毕业生59名),银龄教师4名,优先安排到乡镇学校任教。四是分别与白云区教育局、广州大学、清远市职业技术学院签订结对帮扶协议,227名教师参与支教、跟岗学习和各类培训。
(四)教育生态持续改善
一是切实抓好教育履职评价工作,根据关于我市2021年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结果和问题反馈对存在的13项问题逐一进行整改,确保教育民生发展。二是减负提质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已完成清远要求“三过半”的目标,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85.7%,积极探索培训机构存缴风险保证金的新监管模式,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落实资金监管。
(五)校园安全保障得力
一是常态化开展师生员工核酸检测,落实“三个提前”,确保人员管理到位,牢牢守住不发生校园疫情底线。二是落实安全管理常态化工作,公办学校校园建筑防坠安全防护装置100%安装,公布易溺水隐患点486个,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大走访”活动,开展防溺水安全专题教育活动350多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市共有82间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900多人次。
(六)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力以赴提高办学条件。新建市第九小学等一批新建、改扩建项目顺利完成,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3510个,公办幼儿学位720个。全市35所初、高中寄宿制学校宿舍空调安装全覆盖;完成全市各学校“通槽式”不卫生厕所改造和受灾学校灾后修缮。二是严格落实“控增量、减存量、提质量”要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完成粤海实验学校“公参民”专项治理工作。三是八一希望小学升格为市直学校,组建英德市第一个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育集团。四是广州十六中教育集团与英德市连江中学开展驻点帮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五是聚焦教学质量主线召开各阶段推进会,对教育教学情况把脉问诊。今年共有85项各级课题立项开题,23人获清远市中小学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5人获二等奖。六是全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2100多场次,成功举办“市长杯”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5名学生入选2022年广东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选拔省最佳阵容,为英德和清远争得了荣誉。
二、存在问题
(一)学位普遍不足。小学学位供求紧张,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按45人标准班额计算,全市小学学位缺口11842个,市区小学学位缺口546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缺口大(省教育厅已明确集团化办学扩充的学前学位不纳入公办统计范围)。2021年秋季学期全市幼儿园241所,在园在班幼儿40320人。其中公办幼儿园72所,公办在园在班幼儿10213人,占比25.33%,比2021年的27.6%下降2.27个百分点。(目标任务50%)。
(二)教师总体缺编。中小学教职员工编制数未与学生增长数同步增加,2022年秋季学期,中小学学生有153388人,核定教职工编制数8746人,对照师生比标准(小学1:19,初中1:13.5,高中1:12.5),教职工编制缺额595个。其中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缺口为50人。
三、下一步计划
2023年,我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教育改革年”为抓手,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强化学校管理,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一)深化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强化党建引领,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英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英德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党建品牌建设,推动第二批36所党建示范校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二)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开展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品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用好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教育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切实落实安全职责;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杜绝校园疫情发生。加大防溺水、法治教育、消防设施改造、安全隐患排查等校园安全工作力度,全面构筑未成年人安全防护网。
(四)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加快八一希望小学、九龙镇第二中心幼儿园等新增学位建设项目进度,进一步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和学前教育学位,全力加快学前教育5080攻坚,启动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迁建项目。二是完成百花实验幼儿园等9所公办幼儿园提升改造,启动望埠镇中心幼儿园等5所公办幼儿园迁建或改扩建,切实改善我市公办幼儿园环境,推动公办幼儿园扩容提质。三是市八中新建一栋饭堂和宿舍楼,改建为寄宿制学校,浛洸中学新建一栋宿舍楼,九龙二中新建一栋饭堂宿舍楼,增加寄宿制学位供给。四是力争2023年内完成30人以下小规模教学点的撤并工作。
(五)持续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我市整体课堂教学改革和思政一体化协同推进创新,制定相关改革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推进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和中小学综合评价改革,抓好低分率、增值率,薄弱学科和薄弱学校;三是强化“幼小初高”学段衔接,构建好“市-片-校”三级教研网络体系;四是探索英德市“强基计划“,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五是聚焦学生素养、教师成长、教学管理三大关键,全力做好2023年高考、中考备考工作,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六)提升师资素养。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结合学校编制及学科缺额情况,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多渠道补充教师缺额。深化与白云区教育局、广州大学和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结对帮扶关系,加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的培养力度,完善后备人才库,搭建成长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七)加快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深层改革。参照清远和其它县区做法,对接市编办等职能部门,加快启动我市专项治理机构改革,落实相关人员编制,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相关部门,全力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存在的真空和空白点的难题。
(八)推动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和教室灯光改造。完成市一小、英城街中学、连江中学、英红中学、市二中、大镇中学、青塘中学、浛洸中学、大湾中学、九龙中学等10所学校中考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考场建设。推动学校教室灯光改造,按每间教室安装9+3无影灯管组标准进行改造,预防学生近视眼,推动学生近视率逐年下降。
(九)完成政府履职评价工作和英城街道等6个镇街教育强镇复评。根据政府履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标对表进行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做好资料补充收集,全力确保履职评价取得更好成绩。指导英城街道等6个镇街做好教育强镇复评规划,针对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方案,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合理调配镇内资源,进一步完善学校硬件建设,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