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工,教育系统上下联动筑牢学校防汛安全堤坝
自4月19日英德市出现连续性强降水过程,全市教育系统以“守土有责,时时放不下心”的政治责任感,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扎实做好各项防汛工作,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安全,在校园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从“精准停课”到“全面停课”,科学及时调整防御措施。自4月19日上午起,市教育局安全部门时刻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并及时传达到学校,在全市中小学实行“精准停课”,要求各学校根据所在区域的气象预警等级和受灾情况,自主科学制定学校停课措施,做到“应停尽停”,并确保在学生上学前发布学校停课通知,加强家校沟通,确保停课通知传达到每个家庭。20日20时三防指挥部提升为Ⅱ级应急响应,教育局经会商研判,决定22日(星期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各培训(托管)机构实行“全面停课”,并通过多种媒介广而告之,要求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做好孩子用电用火涉水等安全教育,非必要不到户外场所活动。停课当天,全市未有学生因洪水出现安全事故。
从“会议部署”到“层层落实”,上下联动开展安全排查。4月15日,全市教育系统召开第二季度安全工作推进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廖永坚同志在会上强调各学校要做到未雨绸缪,早研判、早发力、早安排,确保各项防汛责任落实到人,防汛措施落实到位。4月19日-4月22日,市教育局主要领导下沉一线,深入基层,督导各学校开展隐患排查和指导各学校开展复课准备工作。各学校停课不停工,学校领导班子全员在岗、全程在岗,不间断地毯式巡查校园及周边,密切监测水情,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第一时间响应。
从“被动排涝”到“提前转移”,最大程度减少财产损失。个别地势低洼的学校积极作为,提前行动,在洪水到来之前,学校教师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将位于学校一楼的教学用品、电器设备、生活物资等,及时转移至高层,用勇于担当减少学校财产损失,用实际行动诠释“爱校如家”的高尚作风。
全市教职工积极响应号召,冲在前、作表率,切实筑牢防汛屏障,全力守护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