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德市第七小学教育集团各成员校的家长、教师、行政代表等一行20多人,来到英德市康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实地参观了学校中标配餐企业,亲眼考察、见证了学生配餐的制作流程及安全状况......这是英德市教育系统全面全程全域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措施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英德市教育系统根据“预防为主、全程控制、属地管理、学校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学生吃上放心餐,坚决杜绝云南省某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在我市校园发生。
一、建立健全食材进货监管机制,从“源头”确保食品安全
严格落实试餐陪餐制度。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都严格实行试餐制度。即在学生开饭前半小时,每一种菜式都分配给每一位领导或员工试食,并逐一记录食物名称、口感、食物是否正常。如果在开饭前,参与试餐的领导和员工出现头晕头痛、腹痛、呕吐等不良症状时,饭堂马上采取停止供餐措施。全市各学校(幼儿园)严格落实陪餐制度,因地制宜具体制定陪餐安排表,做到每餐有领导、老师与学生同餐同食。通过陪餐制度的落实,让学校领导、老师们都了解主食、蔬菜、肉、汤等食品的口感、质量以及是否符合营养要求。我市各学校(幼儿园)已先后成立了“家长膳食委员会”,各学校每学期不定期至少二次邀请家长参与陪餐,并开展“家长开放日”或其他活动,让家长参与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管理和监督。
严格把控食材进货渠道。各学校(幼儿园)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管理,不采购法律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加强对食品原料供货商的监督,食堂管理人员全面熟悉并掌握如何检查食材的进货、查验货、记录台账、存储、食材加工、食物留样、出售等环节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做到食品来源可追溯,食品原料可查询,食品质量可掌控。
二、建立健全饭堂经营监管机制,从“过程”确保食品安全
为切实维护师生利益,更好体现学校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市教育局将饭堂管理改革作为全市教育系统重点工作之一进行研究部署,在全市中小学逐步收回学校饭堂经营权,实行学校自主经营,加强学校饭堂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完善饭堂运营监管,提高饭堂服务水平,实现“学校让社会满意,首先从食堂让家长满意开始”的目标。
健全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机制,提升饭堂员工素质。2024年3月,市教育局联合市食药安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卫健局组织我市72所学校、24个镇(街)以及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和校外供餐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全覆盖培训及考核,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各镇街联合各属地学校及时开展二次培训,惠及人员近600人次,大大提升了我市校园食品规范管理业务水平,很大程度地促进了学校从业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提高了学校食品安全分管人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落实食品加工流程规范操作以及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健全食品安全督查联动机制,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全覆盖开展驻校督查。每学期开学初,市教育局将全体干部分派到各间学校,对学校食品安全开展新学期督导检查,确保各学校食堂卫生检查工作不留死角,以安全、卫生的饭堂用餐环境迎接学生开学。常态化开展联合抽查。市教育局以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为抓手,积极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局等部门组成了食品安全联合督查组,对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的食品安全进行常态化抽查,持续推动我市校园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分层分级包保工作的责任落实,做到校园食品安全三防四查灭四害工作保持“严防”状态,指导学校把好了食材采购的安全关,病媒生物的防治关,食品规范加工的流程关,确保校园食品加工程序符合要求,保证学生饮食安全。2024年以来,全市学校食堂均安全供食,未发生食品安全责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