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教育系统志愿者紧扣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部署,以包联区志愿服务作为践行教育担当的重要阵地,深入包联社区,用实际行动传递文明风尚,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强劲教育力量。
革新组织,织密“全域覆盖+精准下沉”双网络。一是做到体系化布局。建立“教育局统筹—校际分片包干—志愿者定点服务”三级网络,划定24个责任网格,实现社区服务100%覆盖。二是做到专业化赋能。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教师突击队等特色分队,针对环境整治、民生服务等5大类需求精准匹配人力。
升级服务,打造“环境+人文+情感”三维场景。一是开展环境治理创“净”。开展“周末清尘”行动180次,清理卫生死角420处;,创新垃圾分类“游戏化”宣教(如模拟投放竞赛、环保手工课),带动居民养成分类习惯。二是开展文明引导育“礼”。在文明交通劝导岗位上,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在早晚高峰时段协助交警维护秩序,耐心劝阻闯红灯、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小朋友,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哦!”英德市第六小学志愿者李老师的温馨提醒,让过往行人感受到文明的温度。三是开展社区关怀暖“心”。教育系统还结合节庆节点开展主题活动,在春节、中秋等节日组织志愿者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在植树节期间发动栽种“文明树”,以实际行动美化家园,形成居民共治共享生态圈。
长效赋能,构建“机制+品牌+校社”三驱模式。一是固化机制建设。充分利用“i志愿”小程序,实现需求智能匹配、服务实时记录;二是深化品牌建设。打造“名教师劝导岗”“垃圾分类少年团”等特色服务IP;三是加强校社互动。在社区设立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思政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