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清远市英德市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881007312314Y/2023-00043 分类:
发布机构: 清远市英德市科技局 成文日期: 2023-10-18
名称: 英德市科技局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助推英德红茶产业创新发展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10-1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英德市科技局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助推英德红茶产业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23-10-18  浏览次数:-


近期广东省科技厅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结果的通知》,清远英德市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2020年以来,市科技局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英德红茶产业创新发展,在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建成了智慧生态茶园、有机生态茶园、中央智能茶厂等一批项目,打造了英德红茶标准化示范区、农业龙头培育孵化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构建园区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构建以“政府宏观指导,企业化运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社会团体、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开展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把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到具体实施项目中,通过科技园区示范推广,服务产业的发展。二是建立联农带农合作机制按照“公司+基地+农民”、“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经营要求,龙头企业通过保底收购、代加工、入股共建加工厂、统购统销、品牌包装等方式进行利益补偿给农民,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依托园区科研单位、高校、龙头企业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建立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懂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突出科技服务和培育孵化功能,提升红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推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发展策略,依托园区的科技服务和培育孵化功能,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小镇和产业发展研究院等新型市场主体。建设期内园区共有12个科技项目分别被省、清远和英德市立项,获得扶持资金1661万元,其中获清远市重大科技专项立项1项。园区累计培育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个清远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国茶业百强企业3家;孵化了中国英德红茶特色小镇和英德红茶产业发展研究院,整体提升了英德红茶产业化水平。

三、建网络搭平台,提升红茶产业科技创业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的科技服务网络,加快科技推广应用和科技人才培养。牵线搭桥推动园区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清远市茶叶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开展“乡村工匠生产应用系列人才(茶叶生产)培训班”和“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等活动,为英德红茶产业培养一批实用技术新型职业农民。二是集聚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成英德红茶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茶叶加工技术专业研发中心、广东省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省名优生态茶叶重点科研基地、广东省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针对英德红茶产业发展瓶颈开展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并提供专业的加工技术、品种资源、种植管理和安全检验服务,为英德红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三是构建英德红茶英红九号数字化平台,利用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人工经验转变为科学客观的数字标准,建成英德红茶英红九号大数据控制中心,实现了“三端”的精准管控和规模化生产,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推动建设华南地区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收集保存了六大茶类茶树种质1528份,为园区和全省茶叶的发展提供了优质茶树品种资源。

四、建立完善全过程标准化和企业创新体系,提升产业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整合科技研发投入、技术研发平台、技术研发成果、科技项目等创新资源,以标准化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一是引进了10个国家级审定品种、7个省级审定品种在园区推广种植。组织对制约英德红茶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上开展研究,制定了英德红茶品种标准、栽培标准、茶青标准、加工标准、产品标准和品鉴标准,形成了9项广东省主推农业技术,通过园区示范推广,极大提高了英德红茶种植和加工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二是建设现代化茶叶加工厂,打造国内首条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的红条茶生产线,建成中央智能茶厂,实现规模化生产。三是建设多茶类开发中心,开展红茶精深加工和多茶类综合开发利用,研发了英红九号金花茶、白茶等新产品,增加英德茶叶的创新市场产品花色,提高了英德红茶产品附加值和利用率。四是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导园区主导企业配备了科创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大数据控制中心、大师工作室、数字化实验室和研发技术人员,每年研发投入比例达6.5%—8%,为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园区建设期间实施主体累计研发投入5250万元,累计专利获批数56个;累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6个,科技成果转化2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