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英德市农业农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节点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印发了《2025年各镇(街)全年粮食和油料生产目标》,召开了春耕生产现场会,成立了粮油生产技术指导组、检查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粮食生长情况,针对农作物所处的不同阶段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田管。全市计划春种粮食播种面积30.99万亩,油料9.92万亩。目前,全市春播工作已全面完成,已完成春播粮食31.12万亩,油料10万亩。
有序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广泛开展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攻坚行动项目,完成病虫害防控服务中2.4万亩次水稻三虫两病防控药剂采购与配送,确定600亩核心示范区,并完成种子、农药、肥料的配送服务。
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印发了《英德市2025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总体实施方案》,重点开展土壤培肥改良、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等工作;完成横石水镇5903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石牯塘镇173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补建)的县级初步验收。
(二)深入建设“2+2+N”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稳步推进英德红茶百亿产业。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茶园面积0.49万亩,全市茶园面积18.65万亩,预计茶叶干茶产量7889吨,综合产值47.53亿元,同比增长23.29%。成功举办2025年第七届英德红茶头采季活动;2025年英德红茶公用品牌价值达51.78亿元,在全国135个茶叶品牌中位列前20位,首次位居全国红茶类第1位;英德上榜五一茶旅热门地前十名,共计接待游客11.41万人次;英德红茶与喜茶联动产品火爆出圈,首日售出80万杯。
加快发展西牛麻竹笋百亿产业。今年上半年,新增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4800亩,种植总面积达 86.39万亩,鲜笋产量42.96万吨,产业综合产值28.7亿元。印发了《英德市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贷款贴息项目实施方案》,第一期安排财政资金20万元;累计为英德69户西牛麻竹笋种植及经营主体提供1.36万亩的麻竹笋综合收入保险;安排中央农村综合改革资金2300万元用于支持麻竹笋收购点标准化建设,其中石灰铺镇收储点建设完成并确定由清远市广盐食品有限公司商定合作运营;稳步推进英德市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第一期C区建设项目已完工,并与深圳茂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运营协议。
分类施策发展其他特色产业。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大力推广清远鸡养殖,补齐肉鸽屠宰产业链,天顺鸽业合作社肉鸽屠宰综合体建设确定进驻英德市绿色深加工专业园区。
(三)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支撑。
推进农田沟渠修复整治工作。完成农田沟渠修复整治的前期摸排,沟渠修复及新建总长度约为45.05km,总费用需求预估为892.66万元,项目受益农田面积约为2.76万亩。已选定第三方服务单位开展编制清淤三年行动方案和县域水系一张图工作。
持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遴选出我市农业主导品种50个、主推技术10项,并通过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7场,大力引导农业主体选育选种优良品种。积极发动各类人才申报乡村工匠职称,今年申报2023年乡村工匠总人数35人。
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已发放1067箱红火蚁药剂,共5.335吨。开展全市红火蚁统一防控行动,全市发生面积为3.86万亩,累计共防治3.66万亩次。严格落实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和预警制度,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8期,大力推广低毒高效农药、生物防控等技术。常态化开展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共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39张、申请22张、变更6张,延续11张。
(四)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聚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连樟样板区”“西乡月”“茶叶世界”三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已获评清远市考核优秀等次,“英西峰林”示范带被评为良好。整体累计完成2022年英德市农村村内道路硬底化15.6975公里,完成率为43.67%;英德市主干道沿线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总体进度达98.64%;全面完成垃圾收集点工作,已建立垃圾收集点共6303个,全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的自然村有3539个。
打造培育乡村振兴典型村。2025年,我市持续深化培育工程,新一批36条典型村培育名单已获省备案确认,并同步谋划9900万元建设项目,重点聚焦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基础设施补短板两大领域,着力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持续提升典型村培育实效。
攻坚克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依托“英德市镇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整体打包项目,拟申报农村污水治理债券资金约7237万元,已完成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成功争取获得省财政下达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资金6391万元用于推进710个2025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任务。
(五)全面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加快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全力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上半年完成县级农产品定量抽样检测486批次。联合涉渔镇(街)举办10场渔业船舶安全生产全员培训班,完成542艘渔船年度检验工作;召开了3场农药安全生产及规范经营培训班,培训人数超400人;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行动,对137余家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农资质量和供应安全。
持续加强综合执法力度。上半年全市共立案查处农业领域各类违法案件9宗,结案5宗,罚没款106.06万元。开展拖拉机联合执法行动5次,检查拖拉机 73台(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35份;协助公安机关立案查处非法捕捞案件2宗,追究刑事责任5人。集中销毁2024年没收的涉渔“三无”船舶3艘、电鱼工具5套及网具一批。农业投入品执法监督抽检已抽取55个批次样品。
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我市共有行政村256个,已运用清单制的行政村254个,清单制运用率为99.2%。已运用积分制的行政村238个,积分制运用率为93%。
(六)持续强化农村改革创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扎实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省级专项改革试点。2025年1月,英德市被省列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专项改革两个试点市县之一,目前已完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30 个示范点选点工作。
有序推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成功申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18个,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40万元已到账,地方配套资金360万元已申报入库。
逐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完成2024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和政改年报统计工作。规范使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管理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共挂牌宗数877宗、挂牌金额4.29亿元,成交宗数357宗、成交金额2.9亿元。认真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工作,共审批531宗,面积69.2867亩。
(七)坚持动态监测和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对我市脱贫户(五保户除外)、监测对象购买“防返贫保险”,全市在册监测户347户,通过精准帮扶已有249户消除风险,实现稳定脱贫。
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先后成立了扶贫资产后续管护常态化督导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巡察发现扶贫资产项目、高标农田等乡村振兴资金流失风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推动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目前,我市共有确权扶贫资产1232个,合计金额约6.79亿元。其中,公益性扶贫资产714个,金额为1.4亿元;经营性扶贫资产514个,金额为5.39亿元;到户类扶贫资产4个,金额为11.91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不足。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鸡、肉鸽、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以卖初级农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业链仍处在起步阶段。二是乡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依靠县级财政,难以对乡村发展建设投入更多资源,产业规划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导致无法落地。三是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高。村民自治作用发挥不明显,参与村庄建设积极性不高,乱堆乱放、乱倒乱排、积存垃圾等现象仍然存在。
三、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做好今年下半年工作,重点要做到以下“五个持续”
(一)持续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围绕春耕旱情情况,吸取经验,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和维护力度,全面排查并及时修复损坏的灌溉渠道、泵站等设施,提高农田排灌保障能力;推动水稻合理密植提单产项目落地。强化田间管理,落实科学种植管理措施;抓好农资、农机调度,通过农资保供微信小程序实时了解农资到位率和价格变化情况,指导农民做好农机具维修、保养工作。
(二)持续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广东省英德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果,高标准打造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英德红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继续建设。以建设绿色食品深加工专业园区为契机,大力吸引笋产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禽畜屠宰等企业落户英德。持续深化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12221”市场体系建设,力争2025年英德红茶综合产值达105亿元。依托国家、省级现代产业园创建,加快构建服务英德红茶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体系;大力推广“以竹代木”“以竹代塑”“竹代饲料”等创新技术,培育开发多样化的“麻竹笋+”预制菜产业;指导养殖企业优化屠宰行业结构布局,鼓励和引导屠宰企业积极入园,逐步形成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屠宰产业格局。
(三)持续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多方争取资金资源,推进36个典型村培育,打造英德市九龙镇典型村片区组团培育项目,串点成线打造“美丽乡村走廊”。持续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力争改造提升农村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89户,进一步规范农村厕所尾水处理后利用、排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重点完成710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任务,基本实现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提高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进源头分类减量、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完善收运处置。
(四)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村集体统筹整合土地、宅基地等资源资产,通过“粤农交”流转交易,力争新增农村产权交易300宗、成交金额达1.5亿元,探索宅基地规范管理、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机制。综合运用土地制度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村社”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举措,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效途径。多形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五)持续实施乡村运营。落地一批乡村运营项目。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管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严控集体经营风险和债务规模。扎实做好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工作,继续跟踪指导2021、2022、2023、2024年试点项目实施,组织落实2025年试点项目工作;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下半年计划培育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清远市级龙头企业、6家县级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