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范和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水边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水边镇党委政府以“我为群众办实事”着力点,解决人民群众在出行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从“严”要求保道路安全。一是从严压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行“路长制。8月20日,水边镇人民政府建立以党委副书记、镇长邓伟志为组长的25人水边镇普通公路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的路障巡查制度,严格整治路域范围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路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实现了普通公路“三减少三提升”,截止日前,路长、副路长共开展巡查28次,发现问题3个,解决问题3个,“路长制”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水边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水平。二是从严落实公路应急机制,多方合力提高道路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党建+应急”的模式为党员突击队赋能,5月10日、6月15日、8月2日、8月18日,针对极端恶劣天气、设施老旧和其他突发情况,党员突击队排查上报处理道路安全隐患16宗,及时的反应、得力的组织和快速的行动切实保障了出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从严开展交通整治行动,做到下先手棋,打主动仗。2021年以来,水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路面安全工作,由水边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道安办联合在每月常态化开展交通整治工作,针对无牌无证及不戴头盔摩托车、电动车、农村客运客车辆安全、超载、非法营运等问题进行查处,交通违法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始终保持对镇区交通违法行为高压严管态势,切实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图一:党员突击队连夜清理路障
图二:开展校车安全整治
图三:开展交通整治行动
从“实”谋划促道路畅通。一是关注民生福祉,道路“白变黑”。为改善水边居民的人居环境,推进镇区现代化建设,契合创文工作要求,水边镇政府投入550万元用以圩镇铺设沥青公路工程,预计铺设沥青路约2.6公里,工程分为2期,现第一期建设东路铺设工作顺利完成,第二期工程将在年底前竣工。道路“白变黑”极大改变了圩镇的落后面貌,水边社区居民表示以往灰尘大、噪音大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二是聚焦民生关切,“点亮”群众幸福路。水边镇五角村老陈坑至学子潭路段是水边镇通往大洞镇的主要干道,全长6公里,五角村部分群众在圩日时经常到水边镇赶圩,但由于该路段没有安装路灯,道路安全就成了群众的一件“扎心”事,在水边镇党委政府的统筹下,五角村道路亮化工作步入落实阶段,目前已完成路灯建设15盏。三是解决群众所忧,做实做细路灯排查工作。6月11日,针对群众反映回家路“黑”的问题,水边镇党委政府迅速反应,组织以道安办为牵头单位的路灯排查工作小组,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问题路灯排查处置工作,工作小组共排查解决问题路灯5盏、问题灯柱、电线杆4处,现已全部完成整改,解决了群众摸黑回家的烦心问题。
图四:沥青路铺设现场
图五:新建路灯已投入使用
图六:开展路灯排查工作
从“宽”劝说使村民善美。为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一方面水边镇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千百讲”活动,通过交通安全宣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田间,拓宽受众面的广度,有效提高群众的出行安全意识,据统计,水边镇共开展交通安全宣讲活动10场,发动交通安全宣讲员60余人次,受教育人数达1400余人。另一方面,水边镇实行交通劝导“网格化”管理,做实“两员两站”工作,将交通劝导工作延伸到自然村村口,针对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行驶、驾驶农用三轮车违法载人、骑乘摩托车(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等现象,交通劝导员以教育宣传为主,情况严重的依法移交执法机关单位处理。
图七:流寨村宣讲员向村民宣讲交通安全知识
图八:交通劝导员劝导村民文明驾驶
图九:热水村开展交通安全宣讲进校园活动
(供稿人:吴永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