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英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英德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省市局市场监管工作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善作善为,着力转型发展,营商环境更趋优化
一是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通过“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简易注销、实名验证、容缺受理、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绿色通道、全程电子化、下放审批权限等措施,进一步缩减审批环节,市场准入更加快捷便利。今年,共发出“多证合一”企业营业执照11722张,新增市场主体8075户;全市市场主体现有49725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49%。二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引导71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三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今年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30宗,助企融资9041.05万元;办理股权出质登记135宗,助企融资252596.19万元。
二、关注民生,着力食药监管,安全环境更有保障
一是把好生产经营准入关。发放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2898张,药品经营许可证99张。二是落实食品检验民生实事工程。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669批次,合格率为98.3%;餐饮具监督抽检5000批次,已出结果4220批次,合格率为79.48%;农产品快筛快检56701批次,合格率为99.30%。三是加强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检查食品生产单位577家次、销售单位2761家次、餐饮服务单位3346家次,发出监督意见书528份;量化分级评定餐饮服务单位3217户,“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餐饮单位337家。四是加强药械监管。检查药械生产经营单位1355家,抽检产品146批次,合格率94.52%,立案52宗,移送司法机关12宗;检查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335家,抽检产品14批次,合格率100%;收集上报药械和化妆品不良反应328宗。
三、重拳出击,着力后续监管,市场秩序更加公平
一是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组织开展保健品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价格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虚假违法广告、制售假冒伪劣、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等专项执法检查,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23宗;会同公安查处“305系列假药案”和“英城街道某假洋酒”大要案,查扣中药材155个品种,中药饮片605个品种,成品酒1600余瓶。二是加强后续监管。开展年报工作,2018年年报企业655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93户、个体户30304户,年报率分别为94.08%、88.96%、81.53%。加大联合惩戒,强化信用约束,推送信息8670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548户、农合社142户,标记异常状态个体户6964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110户,查询函复征信情况176人;清理吊销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298户。三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创建清远市“诚信示范企业”和“诚信经营示范店”6家;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化妆品、电线电缆等商品100多吨;受理消费投诉、举报857件,成功调解41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6.8万元;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等80多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万多份。
四、精准施策,着力惠民利企,质量安全更加向好
一是质量强市重“育”。制订《英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动英德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2020)实施方案》,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技术服务行动。组织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广东省首席质量官、知识产权、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等5期培训班,参加培训单位400多家500多人次。二是品牌标准重“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全市专利、商标授权、注册量实现全面增长,专利授权量为384件,同比增长22.86%;商标注册4686件,同比增长36%;37 家企业申报广东省专利奖,15家企业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资助;24家企业公开执行标准共322项,比去年同期增长177.59%,涵盖346种产品;推动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联苯肼酯原药团体标准》制定、英德市国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报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三是特种设备安全重“防”。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年度监管计划,加强对液化石油气瓶、大型游乐设施、电梯等特种设备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735家(次),抽查特种设备1792台(套),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213份,立案5宗。四是计量检定重“免”。实施集贸市场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今年共检定计量器具3146台件,比上年增长21.7%,免收检定费用33.9万元,比上年增长13.28%。
五、凝心聚力,着力内强外树,队伍建设更加坚强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通过组织学习、品牌创建、主题党日等活动,强化党支部建设,加强党员教育。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抓纪律作风,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干部跟班学习、交流轮岗和选拔任用。今年,开展任前谈话、提醒谈话158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参加培训人员817人次。三是做好机构改革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制定完善新“三定”方案、理顺机构设置、人员和办公场所调整,确保了队伍稳定和谐、工作顺利推进。四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举措,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提高了教育活动成效。
2019年,我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机构改革带来的人员短缺、老化,基层队伍建设跟不上改革步伐;二是“证照分离”、全程电子化推进缓慢,商事制度改革整体协同有待加强;三是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大数据监管信息化基础仍需提高;四是新形势下消费维权效能有待提升。
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工作思路:按照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英德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质量强市等工作,突出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三大安全工作,探索市场监管新模式,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一)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推进机关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扎实抓好市局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三级党建,将党建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着力打造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
(二)抓紧抓实意识形态。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治任务,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抓实“党组中心组、党委、党支部、党员个人多层级大学习”,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和履职能力,加快市场监管干部的思想、业务、队伍融合。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大干部培养交流力度。探索建立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加大基层支持力度,解决基层遇到的实际问题。挖掘优势,精准发力,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简政放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持续深化商事登记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全程电子化登记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便利化服务水平。探索“一窗受理、全城通办”许可注册工作机制,力争市区增设2个服务窗口。
(二)简化审批服务流程。聚焦食品生产许可、药械经营许可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简化完善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做好食品经营许可证、小作坊登记证下放工作。
(三)落实企业退出改革措施。贯彻落实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实施相关方案,加快吊销出清失联企业,推进简易注销工作。
三、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着力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
(一)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开展质量强市活动,组织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和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开展“质量强企”“质量强业”活动,鼓励中小企业多渠道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完善各类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认证,促进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力争通过认证企业数量达到130家,认证证书数量达到200张以上。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发挥先进标准引领作用,推动更多企业参与标准制订修订、试点示范,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推进实施企业标准声明公开制度,力争在平台上公开企业数达到100家、公开企业标准达到800项。
(三)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强商标品牌的培育,推进商标品牌富农,挖掘本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具有英德地方特色的涉农产品,引导企业申请商标注册,以商标战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力争商标注册量年增长率达到4%。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省、市专利扶持奖励政策,推进知识产权提质增量,引导企业申请省、市发明专利资助政策,强化财政专项资金对发明专利的引导作用,力争发明专利年申请量达到120个以上。
(五)夯实计量基础。开展年度集贸市场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规范计量器具使用。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监督检查,提高企业能源计量水平,促进节能降耗。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开展“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
四、强化后续监管,着力维护市场秩序
(一)加强信用监管。全面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依法向社会公开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监督抽查结果、行政处罚结果等信息。落实商事主体年报公示、企业信息抽查制度,建立跨部门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牵头做好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工作,全面推进全市的商改后续监管工作。强化对市场领域信用监管,有效防范市场监管的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风险。
(二)加大竞争执法力度。围绕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对涉企收费、民生领域的价格监督检查。加强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市场价格的监管,组织开展整治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坚持打击传销规范直销。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公平竞争审查相关工作,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查处市场混淆、虚假宣传和商业贿赂等行为。
(三)加强广告和网络市场监管。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广告市场秩序治理。协同网络监管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大力打击网络交易违法行为。
(四)加强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制订和完善案审、行政执法相关制度,对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核、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做好法制审查。做好案件核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加强市场监督管理职权梳理和执法人员培训。
(五)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将日常监管工作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问题整改与完善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同时,全面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加大“扫黄打非”案件查处力度,切实维护良好的文化市场秩序。
五、盯紧重点领域,着力保障民生安全
(一)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配合推动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监管部门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完成食品抽检任务,确保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做好23家农贸市场农产品快检工作,及时公开抽检信息。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推进餐饮服务A级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做好对校园集体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的监管。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大中型酒店的监管,扩大“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覆盖面,力争幼儿园、中小学实现100%,网络送餐经营主体100%。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收集和信息报送工作,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组织“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活动。
(二)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落实药品安全风险研判制度,加强药品、化妆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统筹运用好检查、抽检、办案、信息公开等监管手段,加强对血液制品、注射剂、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高风险产品的监管。组织开展互联网制售假药、中药饮片、化妆品网络销售、非法添加禁用物质、主流电商平台销售未经注册备案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线下清源”。
(三)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配合推进电梯、气瓶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严格落实使用管理人“首负责任”,大力推行安全责任保险。持续开展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强化重点区域、场所、设备的现场安全监察。全力推进淘汰10蒸吨及以下工业燃煤锅炉、危险化学品相关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监察人员的培训及指导,争取上级增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培训考证名额,解决一线监察人员持证问题。
(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将列入实行生产许可制度管理的工业产品获证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继续深入推进电气产品、电动自行车等重要工业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继续做好我市重点产品质量提升工作。
(五)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做好市场监管业务的咨询、投诉和举报工单派发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加强消费教育引导,加强消费维权社会共治,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六)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违法广告、不正当竞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四品一械”违法违规行为。加大重大案件督办力度,确保大案要案依法彻查。
(七)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工作。针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年度实地测评的突出问题,加强同英城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和市场开办者联动,迅速补短板,解决问题。继续推进城北市场等4个市场的升级改造,统筹推进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商场超市的创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