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远英德市西牛镇,一场场夜幕下的交谈正悄然改变着乡村治理的格局。自“英州夜谈”活动开展以来,西牛镇将村民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民生工程的“行动清单”,尤其在道路建设、疏通河道等基础设施领域成效显著,成为激活基层治理效能的一把“金钥匙”。
夜谈破局,“纸上承诺”变“脚下之路”
村民白天忙于农活,干部日常办公难与群众需求同频。西牛镇以“英州夜谈”活动为契机,将议事场搬到夜间,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牵头,带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围坐成圈,让村民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化解矛盾。这种“不设主席台、不印讲话稿、不讲官话和套话”的夜谈模式,已开展23场,参与群众423人次。夜谈的成效不仅在于“谈”,更在于“做”。对于村民在夜谈中提出的问题,西牛镇采取“群众监督+多方协同”的闭环机制,在夜谈中收集到问题清单后,根据诉求情况交办具体部门,做到“件件有人跟、件件有落实”。
镇党委书记方武贤到兴塘村调研“英州夜谈”村民提出的问题
惠民工程,疏通“堵点”焕新乡村面貌
赤米村:水利改造,筑牢农业根基。赤米村村民在夜谈中反映单竹径村小组祠堂门口坪路面不平整,镇党委书记方武贤在夜谈中了解到该情形后,次日与村干部一同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便到现场调研实际情况,通过政府帮扶4万,村小组自筹10万,完成祠堂门口道路硬底化800平方米。此外,针对村民们纷纷反映的梅鱼塘年久失修、水田高低不平、梅山进村道路狭窄等问题,组织了专业团队修补鱼塘,平整田块,修建灌溉渠道,拓宽道路。鱼塘得到精心修补,田间地头的排水系统得到优化,道路也更加宽敞。水利改造工程的完成,让村民们对丰收充满了信心。
赤米村单竹径村小组祠堂门口坪完成道路硬底化800平方米
赤米村梅山进村道路拓宽
西联村:道路升级,点亮乡村发展之路。“书记,咱们村的路破损了,出行不太便利啊!”在西联村,道路问题成了大村村民小组长的焦点。夜谈结束后,西联村迅速行动,对村内道路进行全面排查,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修复破损路面、铺设水泥,两条700米的崭新硬底化道路延伸至村民家门口。不仅如此,园窝村小组还新建了一条800米的机耕路,方便村民田间劳作。此外,新增和修复40路灯在夜晚亮起,照亮了村民的出行路,也照亮了他们的心。
西联村大村村小组道路硬底化
西联村园窝村小组新建机耕路
花田村:饮水工程,润泽百姓心田。饮水问题是花田村三个村民小组的心头大事。夜谈会上,村民们反映水质不稳定、供水不足等问题。镇里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制定饮水改造方案。施工队伍进驻花田村,铺设新的供水管道,建设标准化的蓄水池和净化设备。经过紧张施工,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村民们的家中,彻底解决了他们的饮水难题。村民们纷纷点赞:“现在喝水放心了,日子也越过越甜!”
沙坝村:山路新辟,拓宽发展新路径。在夜谈中,沙坝村村民小组长们提出了涵洞破损、王卡寮村小组山路行走不便的问题。在收集到群众提出的问题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勘测规划,新山路的开辟工程启动后,王卡寮村小组的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逐渐成型。同时,受损的涵洞也得到了及时修补,有效解决了安全隐患。这条新山路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为沙坝村的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通道,山上的麻竹笋能够更便捷地运往山下,村民们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沙坝村修复破损涵洞
鲜水村:溪流疏通,守护乡村生态美。鲜水村的溪流因长期未清理,淤泥堆积、杂草丛生,不仅影响了村庄美观,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村民们在夜谈中表达了对河道整治的迫切希望。镇、村两级干部迅速响应,组织人力、物力对河道进行全面清理。经过一番努力,鲜水村的溪流焕然一新,成为村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鲜水村清理疏通受堵溪流
以民为师,乡村治理的“西牛答案”
西牛镇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以民为师”。在夜谈过程中,西牛镇主动创新夜谈方式,做到议题接地气:从反诈宣传到土地纠纷,夜谈主题紧扣村民生活痛点;流程重实效,通过“问题清单化、责任明确化、进度可视化”确保落实;资源巧整合:联动企业、乡贤、群众,形成“政府搭台、多元共治”格局。如今的西牛镇,村中旁新增的硬底化道路成为村民散步的好去处,山上开辟的新路带动产业兴旺。正如一位村民感慨:“夜谈会上说的话,真的变成了眼前的路!”
西牛镇花田村“英州夜谈”现场
西牛镇通过“英州夜谈”这一平台,将民生实事落到实处,让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镇党委书记方武贤表示,未来西牛镇将继续以“英州夜谈”为纽带,坚持党建引领,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英州夜谈”,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更多民生期盼从“纸面”跃入“现实”,让西牛镇的乡村更加宜居宜业,百姓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供稿:李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