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英红镇着力围绕“学”“讲”“法”“治”“绿”等五大工作法,全面打造英红镇“英红小小+”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注重发挥孩子在家庭中的影响作用,加强联合群团组织和校外实践基地力量,持续创新开展“英红小小+”培育实践,用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搭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新局面。
一、“英红小小+”茶艺师茶研学实践活动 牵手校外实践基地传承茶艺文化
开展研“学”行动,从小传承红茶文化。一方面“政企”联合,搭建茶研学平台。作为学校课外兴趣课堂补充,与英九庄园、老一队、红旗茶厂等当地知名茶企联合,搭建“英红小小茶艺师”学习平台。由校外实践基地提供场地、茶艺师、服饰等,现场传授茶叶基础知识、茶文化知识、冲泡技艺、茶道礼仪等内容。增强对英德红茶文化的认同,引导建立小朋友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增强领悟英德红茶发源地等茶文化主题学习。目前已举办了8期“小小茶艺师”培训班,培养了200余名小茶艺师。另一方面“党团”联合,搭建红色故事平台。通过党建引领团建,团建引领队建,结合书记大讲堂、村(社区)党校、少工委以及青年之家,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各支部定期围绕强产业促振兴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邀请茶业专家到村指导茶叶开展授课和讲解茶叶红色文化故事,让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一同培训,激励“三员”队伍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推进茶叶文化传承学习提质增效。
二、“英红小小+”新闻官创建特色工作室 牵手乡村新闻官线上宣传成果
探索宣“讲”行动,工作室空间“分时共享”。依托英红镇茶场、归侨、知青等特色文化背景,依托“红色讲解员”特色品牌创建基础上,深化形成英红小小+”新闻官养成机制,与乡村新闻官“大手牵小手”,在建立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工作室和实践基地项目的基础上,加入儿童作为新闻官培养对象,招募、培育一支以中小学生为主的红色宣讲团,志愿讲解英红故事,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中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进而形成具有英红特色的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已计划联合新闻官拍摄英红博物馆、工业园区介绍等专题视频,开展各类培训、教学活动5余次。
三、“英红小小+”普法员进校园普法活动 牵手司法所开展线下法治宣传
联防普“法”行动,吹响聚集力量前哨。一方面,法治校园培育“小小普法员”推进法治校园建设,搭建“小小普法员”培育摇篮。镇法治工作将学校作为法治宣传重要阵地,坚持“送法进校园 育人法治间”工作理念,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100%,围绕预防校园霸凌、防诈防骗、抵制毒品等校园普法重点,推进法治宣传进课堂、进课本,春秋两季“开学法治第一课”成为惯例,2022年以来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1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教育师生达1万余人次。注重采取音视频、情景剧等沉浸式手段,提高在校学生学法积极性,变被动普法为主动学法,培育“小小普法员”,通过培训选拔出符合条件的学生持“证”上岗,并定期与镇属部门开展普法活动。另一方面,“小小普法员”担任家庭“法治老师”,法治融入家风家教。将“小小普法员”作为学校与家庭的链接纽带,在校学生将“普法倡议书”“扫黄打非”“禁毒”等资料带回家中,担当家长的“法治老师”,与家长一起学习,法治成为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来,已通过在校学生向家庭传输普法宣传资料5000余份,惠及家庭5000多个。同时,在日常行为中,“小小普法员”担当家长的“遵法监督员”,喝酒不能开车、拒绝家庭暴力、禁售盗版出版物等“小事”成为孩子监督的重点事项,潜移默化中,法治融入家风家教。
四、“英红小小+”网格员职业体验实践日 牵手村居委激活全龄段善治力量
规划善“治”行动,助力规划乡镇发展。英德市英红镇以乡村振兴规划为背景,以文明镇、村创建为抓手,引导新一代村、居民参与到乡镇治理中。定期组织记者员职业体验实践日,让当地学生成为“英红小小记者员”,鼓励从儿童角度发现存在问题和希望增加的设施或空间标注等方式发出属于青少年的声音,参与“9·11”“10·1”等特殊时节街头宣传采访活动。
五、“英红小小+”环保家讲环保志愿行动 牵手基层团组织开展环保服务
美化“绿”色行动,普及文明新风理念。通过团镇委开展“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河道清洁和河道派发传单、开展口号宣传;通过创文办、爱卫办每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博物馆等卫生打扫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镇林业站组织,定期组建护林员摩托车队在重点林区开展森林防火、清明防火等摩托车游行宣讲,在镇、村集中街道和市场摆摊宣传等。形成了广大青少年争当“小小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和长效机制。
“服务无处不在,幸福就在身边”,这是英德市英红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效的最终检验标准。共建共治共享,培育了文明新风,聚合了治理力量,凝聚了英红精神。一个个理论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英红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围绕百姓所需,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起党群同心、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