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委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英红镇闻令而动,全面学习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清远、英德工作要求,以争分夺秒、奋勇争先的干劲在“百千万工程”上当先锋、作表率,以“四大切口”,奋力开创工作新格局。
一、以“制”领变,聚焦体系机制健全
在省市开展“百千万工程”后,英红镇立即结合工作实际成立指挥部办公室及六个工作专班,镇各工作专班积极加强与上级部门开展工作任务对接,按照工作专班责任,抓好各自领域的工作,镇指挥部办公室设有独立办公室,实行实体化运作,由专人专岗负责各项工作跟进落实。同时,完善工作机制,印发任务清单,制定11项重点任务,明晰28项重点工作,细化53项目标举措,将任务分解到责任部门、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各项任务。定期开展工作专班专题研究,召开7次会议,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目标协调,搭建起权责明确、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有力推进各项工作。探索干部一线历练机制,在“百千万工程”一线历练干部,识别出想做事、能做事、会干事的干部,以先锋表率推动形成全镇上下一心谋发展、埋头苦干抓发展、全力以赴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
二、以“融”增效,加强产业提质赋能
英红镇作为英德红茶之乡、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坚持以英德红茶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产业,充分利用茶园、田园等资源禀赋,充分挖掘红茶、华侨等文化底蕴,形成“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落实英德市打造“研学之城”工作目标,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项目,建成英九庄园等3个清远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禾寨生态园等4个英德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营)地,推出3条红色研学精品路线,并引入新岭“乡村振兴科技研学综合体”项目,继续推进研学项目建设落地,重点打造英红研学旅游带,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突出研学辐射作用,引领推动镇村融合全域发展,以研学旅行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建设。2023年上半年英红镇7个研学基地共接待研学教育游205批次,完成接待中小学生84131人次。
三、以“创”引变,创先争优示范打造
英红镇凝聚全镇之力争创省“百千万工程”示范镇,推动英红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高品质创建美丽圩镇示范样板,围绕“七个一”要求,加紧实施观音山隧道拓宽建设、老旧小区及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加快圩镇建设及环境品质提升,争创“广东省美丽圩镇示范镇”。突出打造乡村治理示范镇,着力提升法治水平,构建三级治理网格,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并在成功创建“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的基础上,全力争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树立政务服务中心示范标杆,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便捷为民服务为主题,对标对表找差距,借鉴典型学习先进,对便民服务质量、办事服务环境等全面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以争创“清远市镇街级标杆便民服务中心”,带动提升镇域整体服务水平。创先示范建设美丽侨村,以红卫社区为创建示范点,统筹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做好侨务资源传承与保护,并以人居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为重点,大力开展集中整治创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以点带面推进侨民社区乡村振兴,助力发展“百千万工程”。
人才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保障,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英红镇重点实施“头雁工程”,选拔优秀村(社区)“两委”干部,打造一支懂经济、善发展、敢攻坚、爱基层的乡镇干部队伍,加强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推动党建、服务、治理贯通融合,畅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释放基层治理“红色效能”。深入实施本土人才振兴计划,建立健全育才用才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人才信息平台打造,不断完善人才驿站建设,持续推进“雁归计划”,积极帮助大学生到本地企业就业,鼓励协助大学生回乡创业,英红镇已建立村(社区)大学生服务群12个,英红镇“雁归”大学生服务群人数达410余人,英红镇大学生信息库已收录700余名英红镇大学生信息,今年共开展9场大学生特色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雁归”大学生返清工作人数共50余人。引入专家团队技术帮扶,积极争取引入专家团队驻点帮扶,做好“百千万工程”的专业咨询服务,为乡村规划出谋划策、为镇村建设献智献力、为乡村治理献计献策、为镇村发展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