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德九龙镇的扶贫车间金造鞋厂里,缝纫机、锁边机整齐摆放,机器发出“嗒嗒”的清脆声响,员工们正在熟练地生产新一批运动鞋,缝纫车间、打包车间,井然有序,热火朝天。一双双鞋子制造出来,工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据了解该厂里面的89名员工,都是附近村民,其中有贫困户10人。
这是2018年12月,九龙镇政府与英德市荣达实业有限公司嘉德鞋业金造分厂积极推动扶贫车间建设,把金造分厂打造成产业扶贫的平台,让当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脱贫。把工厂开进村,进一步激发了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从“输血”扶贫转为“造血”脱贫。
英德市黎溪镇佳美达(英德)玩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轻工制造业的发展是地方经济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英德紧紧围绕“保障就业、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的工作目标,通过创新举措、激发活力,加大力度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焕发出蓬勃生机,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日渐成为带动就业增长的主力军,为该市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市提供500人以上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共15家,带动14668人就业。
闹市中的“就业车间”
稳定提供4000多个工作岗位
今年疫情期间,英德市嘉德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称“嘉德鞋业”)是英德第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返工率超过90%。“一方面我们要保障工人的收入,另一方面要消化年初接的订单。”杨子夫说。
嘉德鞋业成立于1998年,是粤北地区较大规模的以制鞋业为主的出口型企业。公司主要生产雪靴、沙滩鞋、凉拖鞋、运动鞋等,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年产量达1200万双,年产值约5亿元。“制鞋有几十道工序,难以用机械代替人工,而且我们每年生产大量的鞋子,对工人的需求量比较稳定。”
嘉德鞋业负责人杨子夫介绍,制鞋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要求并不高,通过培训后很快就能正式上岗,因此吸引了周边镇村不少群众前来就业,近几年公司员工都稳定在4000多名。
除此之外,嘉德鞋业在九龙镇金造村也设有扶贫车间,让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以前在佛山打工,后来听说家里的鞋厂招人就回来了。回到家既能够照顾小孩,又有3000多元工资收入,生活比在外面打工还要幸福呢。”贫困户罗美娣介绍道。
嘉德鞋业的生产车间
据了解,该扶贫项目是利用精准扶贫专项资金300万元,以投资(入股)的模式打造的扶贫车间,工厂吸纳附近贫困家庭成员进厂务工增收,同时每年还可以按入股资金进行资产收益的量化分红,进一步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金造鞋厂为当地村民提供89个工作岗位,月平均收入达3000多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九龙镇也利用扶贫资金入股该厂,2018年(第一期)16条村实际投入246万元,按10%计算年收益分红,2019年获得收益分红24万元;2020年(第二期)投入166万元,按7%计算分红收益,进一步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疫情期间化身抗疫“军工厂”
硬核代工700多万件测温枪
在旁边黎溪镇旁边的山林里隐藏着一个“世界工厂”,每到下班时间,英德市黎溪镇佳美达(英德)玩具有限公司门外便是车水马龙的景象,水果、蔬菜、成衣等各种摊档目不暇接,俨然一个颇具规模的市场;镇区内,一栋栋出租房鳞次栉比,拥挤的人群让人恍如置身工业园区。
图为该公司生产车间
2004年起,英德市引进佛冈县万兴电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先后在黎溪镇、大站镇建设了佳美达(英德)玩具有限公司、英德卓佳玩具有限公司两家玩具加工厂。作为万兴公司的子公司,佳美达以生产、加工贸易的方式生产各种玩具、工艺礼品等,产品销往欧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8亿元。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地防疫物资紧缺,但随着不少企业的主动加入、紧急转产,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平日里为多间世界知名企业代工、生产玩具产品的佳美达,疫情发生后,该公司凭借劳动力的优势转型代工测温枪,成为了抗击疫情“军工厂”,不仅在生产经营的困境中“自救”,还同步完成转型升级。
据了解,佳美达(英德)玩具有限公司共代工、生产测温枪700多万件;并在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约5亿元,出口创汇2100万美元。
英德市黎溪镇佳美达(英德)玩具有限公司有2600多名员工。
“在公司面临困难时,英德市委、市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一方面指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引导公司复工复产;另一方面,为公司落实租金、社保等减免优惠,并对生产疫情防控物资的工人给予每人1000元的生产补助,稳定公司的正常运转。”该企业高级经理吴国进介绍道。
今年2月,作为英德首批复工复产企业,佳美达不仅面临着原材料进口难、销售渠道受阻的问题,还得支付全厂2600多名员工工资以及场地租金。吴国进介绍,企业本地员工占总数超过80%,有2000多人,每个月光人工支出就要一千多万元。在最困难的时期,公司考虑的不是裁员降薪,而是做好防疫措施,想方设法增加收入。
做行业“标杆”
引领行业“跑出”加速度
川奥体育幻彩弹性橡胶垫生产车间
英德市历来高度重视轻工业企业的发展,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不少轻工业企业顺势而为,推进企业各类要素提档升级,在铸就品牌、稳定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成为该市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同时,通过创新举措、激发活力,促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就业。
在广东川奥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川奥”),公司产品畅销全球,只要有大型的体育场馆,很多都有川奥的身影,公司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已经连续多年参与体育跑道相关标准的制定。
“2015年以来的这几年时间,可以说是我们快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节点’。”川奥公司的负责人赵克勤告诉记者,在2015年引起全国关注的“毒跑道”事件发生后,体育跑道生产行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机遇。
“我们一直都知道这个行业有弊端,所以在2012年的开始,公司的总经理也是我的妻子,就带领团队研发出新型材料“环保弹性颗粒”,这让企业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新型材料研发出来后,企业销售额也上升了30%以上,从此川奥也从单一生产材料逐步向生产多元化产品的道路。目前,川奥拥有20多人的研发团队,7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外观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
川奥体育成品展示厅
现在,公司还公司应用工业4.0生产系统,利用高科技中央控制室,充分发挥信息自动化处理和传输功能,让生产更高效、便捷。通过手机APP,客户可以了解到产品生产全过程,实时监控到材料的用量。“希望客户从挑选产品到收到产品的时候,能通过网络实时看到我产品们生产的全过程,让客户相信我们产品的质量,这就是我们川奥想体现的工业4.0生产系统。”
得益于企业产品品质的高要求,如今,川奥的品质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曾参与国家标准讨论和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产品销量保持国内领先,全球铺设跑道超2千万平方米,产品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奥运会、亚运会、省运会等大型赛事的主要地面材料供应商。
“产品质量这是我工厂的命脉,我们也是一贯这么做下来。”赵克勤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着力研究开发环保产品,通过循环再利用,让产品使用周期更持久,使用效能更环保。
英德市委市政府:
助力援企稳岗 带动14668人就业
近年来,英德市紧紧围绕“保障就业、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的工作目标,通过创新举措、激发活力,促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就业。目前,全市提供500人以上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共15家,带动14668人就业。
嘉德鞋业的生产车间
英德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解决企业用工问题,英德积极开展各类型招聘会,如开展“南粤春暖、春风行动”招聘月、与广州白云区联合举办春节大型招聘月、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等。今年在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的前提下,还组织专列、专车到外省接返英德企业的员工。
另外,英德对落实相关疫情防控责任的生产性企业,从2月21日起至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新招用员工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1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按每人200元/月标准给予企业招工补贴,每人可享受一次(最多不超过1000元),每家企业最高补贴20万元。
英德还通过促进贫困户就业来助推扶贫工作。一方面,开展精准扶贫招聘会,组织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精准扶贫户参加。2019年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共举办精准扶贫招聘会14场,提供企业招聘岗位信息约800个/次,共约1100人/次求职者参加招聘会,其中贫困户约300人/次;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去年以来共开发公益性岗位422个,现已安置人员336人(其中精准扶贫户2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