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虫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食俱佳
被大众称为“水中冬虫夏草”
主要生长在
中国东南沿海、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但如今
在广东省委办公厅-恒健控股公司
驻连江口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
禾虫也成功“落户”连樟村
一起去看看
11月7日晚上8点钟,明月高悬,微风习习,正是禾虫收获的日子。对于连樟村村干部陆文泽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连樟一号禾虫种业基地”项目是由他专项管理跟进的。“正常亩产是200斤,目前市场价还是比较可观的,因为市场货源比较紧张,销售暂时是不愁的。下一步也会带动村民一起养禾虫,在确保种粮的情况下,再增加禾虫收入。”陆文泽介绍,去年10月,村中通过整合7亩撂荒地作为试验田,引入“连樟一号禾虫种业基地”,探索“禾虫+高端丝苗香稻”种养模式。
据了解,“连樟一号禾虫种业基地”项目是在广东省委办公厅-恒健控股公司驻连江口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推动下,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种业集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为技术支撑单位,引进英德市稻花禾虫科技有限公司与连樟村合作建设的综合性禾虫种业研发与生产基地。该基地集禾虫种质资源保护、原良种引进保存、新品种(系)培育、种苗繁育、“有机丝苗香稻+禾虫”综合种养示范推广以及禾虫产品加工等功能业态于一体。
“去年10月让禾虫‘移民’来到连樟村,形成一个新的业态,稻田上面长的是稻谷,下面养的是虫子,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做到“三无”(无化肥、无农药、无污染),在粤北好山好水的环境下,养出来的禾虫鲜美、蛋白质含量高,稻谷也是高质量的禾虫米,非常绿色生态,这个业态也为今后粮食安全打下了基础,而且对于环境保护来说也起到较大的额推进作用。”省接待办三级调研员、驻连樟村第一书记李剑辉告诉记者,禾虫原生长在近海咸淡水交汇的滩涂、池塘和稻田中,与水稻有着天然的共生关系,但让沿海的禾虫“移居”粤北山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技术单位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解决了土壤、气候、水源等各方面的难题,最终才让禾虫成功“落户”连樟村。这是在粤北地区首次人工种养成功,为下一步大面积范围推广种植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李剑辉表示,过段时间将会有专家到当地进行相关鉴定,然后选优质的稻田,加上优质独立的水源,并在管理上提供时间、温度和技术参数的正确指标,让项目惠及粤北更多地方。
“这个项目对整个连江口镇一镇一业前景非常宽广的,接下来将这个一镇一业做起来,赋予农产品品牌化,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连江口镇党委副书记曾少华介绍,下一步,连江口镇将通过整合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与相关技术单位进行合作,拟在连樟村发展禾虫育种和高端丝苗米育种两个种业,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英德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李子麟、周滨
编辑:陶心儿
编审:罗家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