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25日,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率队前往福建省三明永安市,龙岩上杭县、永定区等多地,开展了为期4天的“取经”之旅。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细究学习考察轨迹,不仅囊括产业优化升级、
招商引资等经济领域,也包含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乡村振兴领域,几乎覆盖了县域发展的多个方面,由此不难看出英德锐意进取的决心与紧迫感。
永安,位于闽中偏西,辖区内石墨、煤、重晶石、石灰石、水电、林竹等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2.83%,农民人均竹林面积居全国第一,林竹产业是永安五大传统产业之一。
此次学习组考察学习的三明永安市,与英德有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竹产业。其发展经验,可为英德所借鉴。
作为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英德林业资源同样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68.84%,特别是以麻竹为特色的林业风貌尤为鲜明,素有“中国麻竹笋之乡”的美誉。长期以来,英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麻竹笋产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麻竹笋被纳入清远五大百亿产业,英德将其作为“书记工程”来推进,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如何以工业化思维发展麻竹笋产业,早日打造为百亿农业产业?学习组此行带着问题出发,首站来到永安市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和中国竹具城,探寻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秘诀。
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位于上坪乡龙共村,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集约经营程度高、示范带动作用强,全面实施定向培育和无公害生产,推广和引进竹山运输轨道机、浅耕机、伐桩处理机、竹梢粉粹机、“爬山虎”田园搬运机等现代竹山机械,实现了竹林高质量经营。亩产值4000元以上,示范带动1400多户农户参与竹业高效经营。
在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学习组表示,永安市“山当田耕、竹当菜种”,借助农业科技人才、农科院等力量,持续开展竹林质量精准提升、现代竹业项目和竹业科技培训,完善竹山便道、竹山运输轨道机等基础设施等经验做法值得英德学习借鉴。英德市在大力发展麻竹笋产业时,关键是要科学种植、合理布局、精耕细作、提高效益,一代接着一代干,尽快将英德麻竹笋产业打造成百亿农业产业。
在中国竹具城,以竹为主题的家居产品琳琅满目,竹产业链条的健全完善有力推动永安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学习组表示,要借助国家推动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的东风,立足麻竹特质,加强科技研究突破,提升竹材加工利用水平,推动麻竹向竹家具、竹工艺品、普竹板等产业方向延伸,真正将一棵小竹子做成富民兴村的大文章。
中国重汽集团海西汽车有限公司是福建省产能最大的载货汽车生产企业,主要研发、生产、销售重、中、轻、微、客全系列商用车产品,已形成年产轻卡5万辆、中重卡5万辆的产能规模,也是福建省百家重点工业企业。学习组成员此行第二站来到该企业。
谋划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抢抓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机遇,早在今年年初市委主要负责人带队南下招商,便可见端倪。
彼时,招商团来到深圳市京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门考察了氢能产业项目和京兰孵化的广东省新能源商用车领军品牌“晓兰客车”。并提出,希望双方强化合作,结合技术与资源优势,抢抓氢能产业发展先机,推动氢能源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实现互利共赢。
事实上,英德作为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坐拥英德高新区、广德园两大工业园区及三大化工园区,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禀赋和综合优势,市场前景广阔。此行更多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和积蓄能量。
在中国重汽集团海西汽车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后,学习组认为,完善产业配套,推动研发、生产、销售、供应等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此外,学习组还前往了永安市全钢子午线轮胎的建新轮胎(福建)有限公司,就如何打造汽车产业配套,形成产业集聚进行专门考察学习。
除此之外,如何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改造和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亦是英德关注的焦点。
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企业众多……作为底蕴厚重的老工业基地,永安与英德在工业发展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产业链发展方面,永安相较于英德更像是“优等生”。
位于永安市北部的石墨特色小镇——贡川古镇,是永安石墨烯产业的代表。辖区内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是福建省唯一的石墨烯产业专业园区,现已入驻企业86家,规模以上企业24家,员工人数达2000多人。2022年石墨烯产业实现产值34.6亿元,年均增速超25%,逐步形成国内首个较为完整的石墨烯导热膜产业链条。
在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学习组认为,永安市点“墨”成金的成功经验值得英德学习,英德要始终坚持“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发挥英德矿产资源丰富优势,鼓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改造,加强科技研发,强化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推动水泥、玻璃、化工等产业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将传统产业做到极致、焕发生机,积极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学习组一行还深入龙岩上杭县蛟洋新材料产业园、紫金铜业、白沙新材料科创谷学习传统产业升级、循环经济打造成功经验,认为英德要抢抓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立足产业基础和既有产业优势选准赛道,用活用好产业链招商,以链群思路发展工业经济。要发挥国有资本对完善补齐产业链的作用,创新“资本+产业”发展模式,助推产业链形成闭环,推动英德经济发展。要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延伸拓展现有矿产、能源等产业链,围绕半导体、储能电池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快布局重大产业项目,以创新资源集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英德多次提出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创新实施跑腿代办制,坚决实行首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否决报告制,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让企业直接拎包入住。
学习项目引进落地建设经验,也是此行到上杭县的目的之一。学习组还提出,要全力打造有为政府,认真研究上杭县推动项目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销售的成功经验,加强政策研究,明确“招商图谱”,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探索标准厂房、标准用地,实现重大项目“拎包入住”,全方位保障项目落地投产。要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一百天征地一万亩的干劲和作风,认真学习每个产业链安排一名县领导负责工作机制,以“闯”“创”“干”的劲头推动英德高质量发展。
学习组一行到曹远镇霞鹤村、贡川镇龙大村参观学习乡村产业、古镇建设等经验。学习组认为,英德市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培育更多“造血”产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要立足城南社区、浛洸古镇历史文化特色,强化顶层规划设计,深入挖掘文化印记,坚持以保护性开发为主,打造一批展示英德历史文化的古镇、街区。要深入研究高效可行“网格化+信息化”运行模式,充分调动网格员、信息员及镇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打造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要做好西牛麻竹笋、浛洸酸菜、九龙豆腐等“一桌菜”,延伸拓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展现英德舌尖上的文化。
学习组一行到古田镇竹岭村、古田镇吴地社区参观学习,认为古田镇坚持村庄规划跟着需要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充分尊重民智民愿,是古田镇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英德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村民自有资金的作用,推动村庄焕颜、村民致富。要坚持“花小钱办大事”,以竹、红茶、大豆等为特色元素,精心打造富有特色的村景、乡景,展现英德“乡愁古韵”。要用好自然资源禀赋、传统文化、红色历史等,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研学产业发展,加强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突出教育性、专业性、特色性,将英德打造为省级研学标杆城市。
英德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钟履双、英宗
编辑:卢海英
编审:万山河、侯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