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栏建设 > 农村综合改革专栏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十四五”开局清远发力乡村振兴
  • 2021-08-05 15:39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十四五”开局清远发力乡村振兴

  伴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三农”工作重心正发生历史性转移,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新征程上的“必答题”。

  作为省内陆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清远也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景广阔。近年来,该市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近日召开的清远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议,更从“五个振兴”、有效衔接、城乡融合等方面作出部署,吹响了乡村振兴奋进号角。

  清远如何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压舱石?“十四五”开局之年,又将如何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对此,南方日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做强乡村产业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眼下正是春茶开采的季节。英德市石灰铺镇,英州红茶园1300余亩茶山满目翠绿,一行行茶树如锦缎般层层叠叠地环绕着山丘。作为茶园管工,石灰铺镇勤丰村村民江化泽近日格外忙碌,但他并不觉得辛苦,“每月有3000元,收入比较稳定,也方便照顾家庭。”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底气。近年来,清远立足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茶叶、清远鸡、柑橘三个主导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壮大。

  目前,乡村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多项“成长的烦恼”,例如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条不长、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等。针对这些问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破题的行动,已经在清远深入开展。

  例如,英德以茶产业作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大力推进红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强化红茶的加工、品牌宣传、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等板块,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自2020年6月启动建设以来,清远红茶优势产区产业园目前年总产值已达55亿元,园内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6%以上。

  农业机械化的步伐也在加快。近日,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清远市2021年农业机械化工作要点》。根据文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清远将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围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8大方面发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乡村产业最重要的是先将农业这一乡村的核心产业做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之一,要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大力实施农业“3个三工程”,加快构建“3+3+X”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以“清远农家”为龙头的品牌体系;加快大湾区“菜篮子”清远配送中心建设;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初加工等……从清远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议的一系列部署中,可以看到清远农业产业发展的脉络日益清晰。

  开展乡村建设

  “硬件”“软件”齐发力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

  清远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议为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清远将“硬件”“软件”一起抓,“面子”“里子”一起做,打造更多“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

  清远将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纵深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力争到年底,85%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行政村达到省级美丽宜居村标准。同时,深入实施“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在27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基础上,整县整镇整村打造美丽乡村风貌带,今年全市计划打造2到3个整县美丽乡村风貌带。

  会议还“点名”了乡村振兴样板区,要加快建设广清(环霞·龙江源)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鼓励乡村振兴样板区围绕农业经营体制、乡村治理体系、农村建设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探索,力争今年完成6个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并启动第二批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

  事实上,近年来清远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乡村蝶变的故事正不断上演:黄土路变成水泥路,泥瓦房变成乡村别墅,雨污分流、门前三包让乡村“靓”起来……截至2020年底,清远超90%的村庄达到省级干净整洁村标准;目前累计创建美丽乡村7775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约54%。在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系列评选中,清远获得6个奖项,获奖数量全省第一。

  乡村振兴样板区里也有喜人的变化。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大水坑村临近省职教城和牛鱼嘴森林公园,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在这里应运而生。村民夏伟敏将自家楼房改为民宿,平日营业额可达1500元左右,周末客房更是供不应求。“依托自身优势环境资源和省职教城的学生客源,我对发展乡村民宿有信心!”夏伟敏说。

  下一步,清远还将持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上下功夫,全面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息等设施条件。同时,不断健全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倡导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探索城乡融合

  深化改革激发农村活力

  英德市连樟样板区内,一场新的实验在黎溪镇大围村里进行。

  去年以来,大围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以大围村空心村活化利用为重点,有序推进土地改革,重点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两权抵押金融贷款等改革内容,并成立了“一村四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将土地等资源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让“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

  大围村的探索,是广清接合片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继2019年底广清接合片区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后,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11个试验区实施方案,其中,清远片区承担着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等10项改革试验任务。

  紧扣“人、地、钱、技、数”5大要素,清远就城乡人口流动、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农村金融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村四社”体系活化农村沉睡闲置资源、以“小庭院”模式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等一批实践经验。

  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反映改革的成效:目前,清远已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a试点工作,量化资产17.98亿元;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总计184.82亩,比2017年增长133%。

  事实上,改革对清远而言并不陌生。早在2012年,清远便启动了农村综合改革,随后又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清远还先后承办了“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研讨活动”和“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正发生历史性转移,即从过去的脱贫攻坚战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心转移的过程,也是改革不断深入、城乡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

  接下来,清远将聚焦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市,不断丰富“1221”工作举措,高质量推进广清接合片区建设,以人口迁徙便利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农地改革精准化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同时,鼓励广清特别经济合作区在要素资源配置、政策配套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推进以县域为单位的新型城镇化,抓好城乡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确保试验任务落地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