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概况】2021年,英德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清远市有关农业农村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持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有效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连樟样板区建设】精心谋划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共安排43个重点项目,其中包括交通方面6个项目,产业方面14个项目,农旅文旅方面11个项目,环境提升方面12个项目。细化改革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印发了《连樟样板区2021年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工作方案》,将七项改革任务分解成26项具体工作。出台了11份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推进了连樟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浈阳峡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加强了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了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实施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重点打造三条示范带。投资11.5亿元打造连江口镇政府至连樟村10公里示范带;投资12亿元打造连樟至恒昌23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带;投资10亿元打造下太居委会至新联村、高洞村现代生态农业研学示范带。稳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全力推进“三块地”工作,于6月底如期完成第一阶段改革试点任务。9月,在样板区三镇各选一个行政村,其他村各选两个村小组加快推进“三块地”改革。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起草了《英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案》,全市纳入规划整治的4509个自然村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累计达到省干净整洁村标准的自然村数4215个,占比93.48%;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的自然村数2687个,占比59.6%。全市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为100%;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收集率98.23%,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处理率为69.82%米。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以农房外立面改造为抓手,连点成线打造美丽乡村风貌带,重点建设“英德市西乡月美丽乡村风貌带”“英德市连樟样板区美丽乡村风貌带”。累计通过清远市、英德市验收的整洁村1356个、示范村(美丽宜居村)1804个、特色村77个、生态村6个。2021年广东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赛中,连江口镇获得“全省六强镇”荣誉。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新农人”示范带动工程项目,开展种养技术培训班3场190多人次,完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不少于244人目标。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带、都市农业建设。高质量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清远市红茶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产业园规划项目动工率100%,完成投资11.41亿元,完工项目9个,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创建绩效中期评估,实现“一年有起色”阶段性目标。高度重视清远市红茶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英德市承担的18个项目开工率100%,累计投入资金约11434万元。高标准推动连樟果菜茶产业园建设。连樟村产业园23个规划建设项目总工程进度为100%,累计投入资金约30725万元,项目带动农户7199户,其中紧密型104户、松散型6397户、辐射型698户。积极申报和创建英德市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强镇(西牛麻竹笋)建设项目。编制了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强镇(西牛麻竹笋)建设项目申报方案,积极开展申报和创建工作。推进清远鸡、柑橘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广东南粤黄羽鸡产业集群在英德市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第一批产业集群项目实施主体建设已完成,第二批产业集群项目正在实施中,清远鸡出栏约3000万羽。新种植各类柑桔面积5000亩,计划推广新种植各类柑桔面积1万亩,全市柑桔面积达6万亩,产量达4万吨,产值达1.6亿元以上。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7家,清远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4家。2021年新增家庭农场42家,总数达到2092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清远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1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2家,总数达到149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5家,清远市级示范社47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落实耕地地力补贴。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垦总局文件精神对补贴面积界定要求,核准、登记2021年耕地地力补贴申报面积1161195.628亩,通过组织镇(街)提交耕地地力补贴发放明细资料发放补贴资金。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组建普查工作队伍,推进农作物和农业微生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加强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与省农科院茶科所、华南农大等科研单位合作,加强对英德本土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数字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试点示范工作。整合构建了数字连樟村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建成了连樟村数字乡村示范项目。在连樟样板区和西牛镇共10个行政村开展清远市数字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试点项目;在横石水、浛洸、水边等镇开展数字乡村智慧平台项目建设,建设云监控点位350个、数字云喇叭点位100个,初步形成镇村贯通的数字云喇叭体系。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开展新一轮垦造水田三年行动。按照“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对下达我市的2000亩垦造水田任务(12个项目),已完成立项,正开展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实际建设总规模2949亩,预计可新增水田2400亩。开展农田整治提升工作。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正在编制我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将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省安排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牵头起草了《英德市耕地保护督察总体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2021年我市耕地总面积149.6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13.45万亩,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耕地保有量任务。坚决处置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对下发我市的136个疑似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图斑,查实43宗(占用耕地面积共18.6亩),全部完成拆除并复耕。实施撂荒地“零弃耕”整治。对2021年下达我市撂荒耕地复耕面积26240亩减量60%,即复耕地面积15744亩的任务,完成16012亩,达复耕任务的101.7%。扎实推进耕地整合治理项目。落实《英德市农村耕地整合治理工作五年(2018-2022年)行动计划》,2021年安排涉农资金1000万元重新调整奖补标准,将高标准农田范围内实施耕地整合治理奖补标准由6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累计已实施农村耕地整合治理面积34367亩,并已兑现奖补资金2684.3552万元,其中2021年内已完成耕地整合治理面积7970亩,总投资为1049.9532万元,奖补财政资金达674.2984万元。
【推进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下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866.5万元(另610万已入国库待拨付),指导九龙、西牛两个试点镇围绕市镇两级实施方案,着力推进以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和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性改革,推动产业发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阵地建设、党建宣传、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人居环境整治等6大方向共210多个子项目建设,在耕地整合治理、农村“三变”改革、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发展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机制经验,改革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2021年11月,九龙、西牛两个试点镇分别同步聘请了第三方公司--英德市德洲会计事务所开展了改革试点镇级自我评估认定工作。2021年12月,省财政厅根据国家财政部有关开展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精神,组织第三方专家组对我市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了评估认定工作。下一步,九龙、西牛两个试点镇将根据第三方专家组评估认定初步意见和第三方公司评价意见,积极抓好整改落实工作,进一步总结提炼改革经验和机制成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协调督促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做好动态监测,共监测对象234户895人,其中有劳动力脱贫不稳定户54户219人,突发严重困难户6户18人,边缘易致贫户174户658人。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英德市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英德市扶贫资产收益分配使用办法》等管理文件;建立了扶贫资产管理市镇村三级台账。
【深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扎实推进2019年、2020年共8个扶持项目建设,下拨财政补助资金380万元(另有2020年横岭村县本级配套资金20万元下拨中),项目建设完毕,并已完成县本级验收评估,验评报告整理中。积极申报和推进2021年扶持项目建设工作,选定沙口镇群英村和浛洸镇张陂村作为我市2021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
【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成立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建立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通报制度;出台了《英德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英德市涉农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英德市涉农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2021年省级涉农资金共46374万元,统筹用于104个涉农项目,截至10月31日共支出39876万元,支出率85.99%。2021年1-10月份,我市土地出让收益0.98亿元,用于农业农村方面的支出为0.9亿元,比例为91.84%,高于中央有关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不低于50%的文件规定要求。按照“先谋事后排钱”“没有入库就不安排资金”的理念,积极谋划和推进项目库建设,指导谋划28个项目入库2022年项目库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