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镇地处英西峰林走廊核心区域,是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具有丰富的喀斯特自然地貌、美丽宜居乡村和历史人文等资源禀赋。
近年来,黄花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英德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走好“组织落实”“激发动力”“树立新风”“常态督导”四步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深入群众,着力村庄清洁行动下好“一盘棋”,有效提高了黄花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抓实抓好统筹组织的“开篇一步”
自上而下、高度重视。思想坚定是行动的保障,黄花镇在2023年干部职工大会上,由党委书记亲自部署,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2023年乃至今后5年的重点中心工作来抓,做到“一路一景、一村一特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书记工程”,成功树立了全镇干部职工的工作风向标,形成自上而下高度重视村庄清洁环境的氛围。同时,成立了镇城乡人居环境长效管护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该项工作,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顺应群众期盼、改善农村民生的务实举措来抓,压紧压实责任。
精心策划、扎实推进。印发《关于开展黄花镇全民集中清洁活动的通知》,号召“镇全体干部职工、各级帮扶单位、各村(社区)全体干部、社会企业、在家村民”五大主体共同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形成强大清洁力量。统筹“绿美黄花”“爱国卫生运动”“全民集中清洁行动”进行“一盘棋”谋划,将村庄清洁行动内涵扩大,提高工作成效。同时,将村庄清洁行动形成工作指南,将责任区域“片区化”、将清洁任务“条理化”、将负责人员“清单化”,明确举措,压实责任,实现了村庄清洁行动“一条线”推进。
狠抓落实、破解难点。坚决在行动上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上级部署,我镇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村过关“30天集中攻坚行动”的村庄清洁行动,由12位镇领导班子带队,12位驻村负责人分片管理,12位村(社区)书记靠前总指挥,217名镇村干部分组包干,全面落实清洁行动。重点突出“六边”(村边、田边、路边、河边、林边、沟边)垃圾、河塘沟渠等水域垃圾漂浮物、村内空地杂草杂物的清理,重点整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公厕、农村“三线”的整治。
今年以来,黄花镇村庄清洁行动累计宣传发动村民54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数量1006份,清理房前屋后和巷道杂草杂物135处,拆除危旧泥砖房17间,拆除乱搭乱建5处,清理积存垃圾约42.8吨;清理水体污染2处,完成家畜圈养48处。
二、走好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步”
反复发动、形成共识。统一村民思想认识,筑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根基。村庄清洁行动在镇村干部积极入村到户宣传下,每个驻村小组至少负责10名群众,反复沟通获得村民群众认可和支持。由12个村(社区)牵头,反复组织召开村民理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形成民意桥梁,化解村民个人陋习和村集体人居环境提升的思想矛盾,形成共同推进村庄清洁的共识。
把握时机、提升风貌。“仓颉足而知荣辱”,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村风貌的提升,对村民卫生行为习惯有着巨大的正向导向作用。把握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的良好时机,以推动8个清远市特色村为示范亮点,以美化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爱护村庄的主观能动性,也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自然村爱护家乡环境、美化生态的内生动力。利用村庄清洁行动清拆后宅基地和村内小荒地,以本地特色的鹅卵石、青砖为原材料,盘活闲置土地创建“四小园”,将原本藏污纳垢的闲置土地打造成村中风景线。同时,全面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约150个,在2个行政村(三山村、公正村)打造农户垃圾分类入户试点,以基础设施完善带动村民定点投放垃圾。
生态变现、激发动能。依托黄花镇地理生态环境的资源禀赋和村庄清洁行动中美化的村庄环境,黄花镇进一步宣传推广山水乡愁网红打卡点,主动引进旅游开发、精品民宿等企业进驻,增加村集体收入,真正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让村民群众看得见利益、摸得到实惠,成功引导村民自发保持村庄环境卫生和改善村庄整体风貌,激发村庄清洁内生动力。如:黄花镇公正村棚塘片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依托连片美化的乡村环境和茶壶山网红打卡地的优势,吸引了社会资本进驻村庄投资共建,集体建设用地出租、入股、合作,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将每年提高至20万元。棚塘村实现生态变现,人居环境和村民收益形成了利益联结,村集体也就自发聘请保洁员对公共区域打扫,每一位村民也自觉落实“门前三包”。
三、坚定树立文明新风的“稳固一步”
始终明确村庄清洁行动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坚持引导提升农民群众卫生意识,坚决把营造“爱清洁、爱卫生、爱文明”氛围贯穿整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
传承文化,营造风尚。发扬传承黄花镇本土宗祠文化,传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优良村风家风,举办“优秀家风传承”“小手拉大手”“卫生文明”等主题村庄清洁行动,并将定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写入村规民约,定期定节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形成良好的民风、家风、村风。
宣传发动,树立新风。在村庄清洁行动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习,通过农村宣讲员进村入户宣讲、三度调查、更新宣传栏、街日集市摆摊等方式,使得卫生文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以基层党组织、村理事会为牵头,广泛践行新时代道德、文明建设实践活动,带领村民自发性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关爱弱势群体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行为,在活动中体会文明新风。
完善自治、强化组织。推进“网格化管理制度(黄花镇政府党员干部包片联系村两委、村委干部联系村小组、村党员直接联系群众)”,建立清洁行动服务体系,在各责任片区范围内引导村党支部、村民理事会、乡贤会等基层组织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等工作。
四、狠抓日常监督管理的“强力一步”
全面覆盖,建章立制。一是全覆盖推进12个村(社区)积极申报英德市“1:1:1”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资金,建立保洁员制度,设置专职保洁员,社会捐赠及公益性岗位适度支持。动员德岗、管塘、平星、迳孔等偏远村落实长效管护。二是指导村级使用长效管护资金,由村委统筹,集中用于:1.必须落实村聘请固定保洁员对辖区内卫生进行常态化保洁;2.清明、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全面清扫的卫生费用;3.合理购置相关环卫器具。三是统一全镇村小组一级卫生公约、门前三包责任书、卫生评比制度、村公共场所管理制度等相关管护制度。目前,黄花镇乡村振兴示范带保洁覆盖面达到100%、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现减量比例达50%,资源化利用比例达30%。
日常督导,形成常态。建立人居环境日常督导机制,建立镇农村人居环境日常督导领导小组,由镇农业农村办设置日常督查巡查小组,常设4名专项小组成员,实行分片区检查,专人负责具体村(社区),定期巡查农村人居环境保洁情况,监督各村(居)严格聘请常设保洁员,抓好村庄清洁质量,严管资金使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常态化。
结果反馈,考核倒逼。严格实行监督巡查制度,如发现存在卫生问题,要求村委马上派遣村保洁员落实卫生清洁,并将长效管护情况定期形成通报。运用督查考核结果,纳入年底考核评分依据,并且纳入年度政策指标倾斜依据。2023年第一季度,黄花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检查约12次,巡查约30 次,整改约123个管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