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栏建设 > 农村综合改革专栏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英德市:以点带面 突显特色 扎实抓好典型村选树培育工作
  • 2024-08-15 08:50
  • 来源: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机构:
  • 【字体:    


  今年以来,我市在省级“百千万工程”首批13个典型村的成功基础上,积极拓展、锐意进取,新增遴选并上报了37个典型村,其中西牛5个行政村作为组团片区类典型村进行推荐。

  一、发展特色产业,厚植产业“成色”

  我市各典型村以西牛麻竹笋、英德红茶两大“百亿产业”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通过深入挖掘本地资源潜力,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成功打造了一批富农兴村产业。据统计,各典型村自行谋划了111个建设项目,涵盖产业、基础设施、绿美等多个领域,计划总投资高达3.29亿元,多数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各典型村产业项目如火如荼蓬勃发展,如西牛镇小湾村的“麻竹笋文农旅”项目通过挖掘“竹”文化内涵,实现了文农旅的深度融合;横石塘镇龙华村的“葡萄园”项目则以特色种植为突破口,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增长;黄花镇三山村的“漫旅游”项目则巧妙融合了茶园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元素,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休闲体验。

  二、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环境“本色”

  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的有关规定(试行)》,创新实施1:1:1长效保洁资金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典型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得到巩固与提升。目前,50个典型村中有44个达到了美丽宜居村标准,占比88%,其中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的有8个,连樟村、小湾村、花田村、河头村、三山村等典型村所辖自然村建成了一批清远市特色村、生态村,为全市和美乡村建设树立了标杆典范。

  三、实践乡村治理,突出治理“亮色”

  各典型村积极深化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大力推广并实施“积分制”与“清单制”等创新管理模式,致力于将这两种先进机制深度融入典型村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全面构建并执行“五大清单”制度,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推动典型村乡村治理向现代化、精细化方向迈进,确保了典型村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与高效执行。其中,黄花镇三山村、石牯塘镇联山瑶族村凭借其卓越的治理成效,被评为2023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为其他典型村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治理模式,激励着全市各乡村在治理创新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四、村庄绿化美化,擦亮生态“底色”

  通过精心策划与指导,2023年度13个典型村均制定了村庄绿化和“振兴林”植树计划,并绘制了详细的绿化示意图,顺利完成了“村植千树”的绿色行动目标,村庄生态宜居指数显著提升。通过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实施,截至目前,13个典型村共种植了黄花风铃木、紫薇、白玉兰、铁冬青、樱花等各类苗木27844株,按数量完成率达199%,按村算13个村均已完成“村植千树”任务,其中1000棵4CM以上规格的种植任务共完成14661棵,数量完成率达113%;累计投入资金216.6万元,其中村集体+社会捐赠共123.12万元。此外英红锦田村、浛洸鱼咀村的植树数量更是超过了3000棵,成为全市绿美建设的亮点。

  五、动员社会参与,增添发展“颜色”

  我市依托“万企兴万村”等平台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典型村建设,引导企业利用资金、技术与管理优势,为典型村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2023年度已成功促成18家企业与首批13个省级典型村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其中如:横石塘镇龙华村由龙华村集体企业英德市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英德世外萄园农果场共同出资兴建龙华村葡萄园项目,带动当地部分村民收入,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典型村发展建设;九龙镇河头村依托优质地理资源,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与国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九龙峰林晓镇”国际生态农业度假区,有效推动了当地镇村经济发展。2024年度37个典型村也陆续与社会爱心企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截至目前,共有32家企业与28个2024年度典型村结成了帮扶关系。(英德市农业农村局 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