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同心村狠抓发展机遇,结合本村的英石、瘦身鱼养殖以及丝苗米三大特色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三大产业”并驾齐驱助推培育典型村的”好路子”,不断在“做强”“建美”“抓治”上下功夫,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一、在“强”字上下功夫,稳抓乡村产业发展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山水瘦身鱼是同心村“三大产业”之一,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特色产业。2020年同心村以投资入股合作方式建设山水鱼养殖基地,该项目于同年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可为同心村委每年增加分红、租金等收入共11万元。开展典型村培育工作以来,望埠镇强化谋划部署,鼓励山水鱼基地创建特色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完善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2023年项目追加投入120余万元,扩大养殖面积达22亩,并建设以瘦身鱼为特色的农庄,进一步发挥了联农带农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参与养殖,稳定了收益来源,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二是探索共富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望埠镇提出特色产业“1+N”发展战略以来,利用同心村“一村一品”丝苗米专业村优势,通过紧密利益联结,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农富农联结模式,增强丝苗米产业带农功能,同时健全望埠镇丝苗米产业链条,把同心村生产基地、下塘村加工仓储基地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结合同心村风貌带项目打造计划,推动乡村产业从单一种养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当地更多农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二、在“美”字上下功夫,补齐乡村建设短板
一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望埠镇借助典型村培育契机,推动各类资源倾斜,谋划同心村基础建设重点项目库,全力补齐短板弱项。23年以来,陆续完善了同心村村内自来水管网,实现了全面通水;维修了22年受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基本达标;翻新重建了问题公厕,实现全部公厕通水通电、干净整洁、正常运行;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项目库中还有机耕桥建设、灌溉陂头建设、路灯维修安装等项目有序施工中。二是整治人居环境弱项。不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用活用好长效管护机制,聘请专职人员,确保村庄常态保洁。每月开展“全民村庄清洁日”,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治理。针对同心村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乡村振兴团队每周对挂点村小组进行细致巡查,确保治理成效;每两周镇领导带领镇村干部开展卫生大清扫行动,重点攻克脏乱差区域,巩固治理成效。
三、在“治”字上下功夫,强化乡村治理稳定
一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望埠镇通过创新推行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网工程”,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同心村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双动”党建品牌,从党员“流动”中寻找党员“带动”,积极引导返乡流动党员参与家乡建设,对组织协调能力相对较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流动党员因势利导,积极培养。二是推广运用基层治理新模式。深入实施“积分制”“清单制”等基层治理新模式,细化量化治理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通过“一引三治”(党建引领、自治、德治、法治)的深度融合,构建起新时代乡村治理新体系。三是提升“领头雁”能力。由镇对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培训,定期开展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由有关的培训,提高“头雁”治村管村的能力;对“两委”干部进行轮训,针对其不同工作岗位职责定期开展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基层党务培训,提升村(社区)干部的履职能力。通过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头雁”,为同心村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