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简报
2016年第7期(总第29期)
中共英德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印 2016年4月29日
组织作用巧发挥 农综改革创佳绩
桥头镇远前村共有农户94户,527人,党员18人,有耕地247.6亩、山林380亩,大部份村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村综合改革开展以来,远前村严格按照镇的工作部署和时间安排,深入探讨和积极各项工作,农村面貌也发生了改变,基本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一、配强组织、凝聚人心,引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
远前组村民全部为巫姓,均出自同一宗族,但大部分村民的小农意识较重,对村中公益事业甚为淡漠,村中公益事业建设相当滞后。2013年,远前村成立了村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选取村中有能力,有公德心,想干事人选入党支部和理事会,通过强化村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的作用来加快推进远前村各项工作。
党支部和理事会从关系村民切身利益做起,发扬不怕辛苦,不怕吃亏精神,充分利用白天空闲时间和晚上大量做村民的工作,统一了村民思想,引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共同参与村务管理。在广泛听取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村规民约等一系列制度和如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管理村务的决议,如民主决策制度、理事会监管制度、保洁制度等等,真正做到依规依章管理村务,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了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定期在公开栏公开村务财务,接受村民监督。村干部围着村民“转”,事事有人管、有人问,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了,村民心气顺了,人心更齐了,社会矛盾少了,农村综合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干劲更足了。
二、结合实际、详细规划,土地和涉农资金整合一步到位
为解决农田细碎化问题,促进本村农业适度规模生产经营,全村人积极融入农村土地整合工作热潮中,但如何让村民从土地整合中获得实惠,实现村民增产增收、改善落后耕地自然条件、如何调田到户等都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远前组在党支部和理事会的带领下,因时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详细规划,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制定了符合本片区的土地整合和涉农资金整合方案并召开家长会一致表决通过。一方面,土地整合方案将土地重新整合时间限定为5年,首先将耕地周边3米范围内影响耕作的竹木清理完毕,作为机耕路、灌溉渠、排水渠建设预留用地,而部分清理出的路径直接规划成机耕路,大大提高耕地的耕作效益。紧接着才进行田地的丈量,确定好每块田的界限、面积,然后利用抽签方式定位、定块,整合到户,好的地块人均2分地、差的地块人均2.5分地。此种方法解决了土地整合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土地零碎化问题,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另一方面,远前村的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及省、市、县有关惠农的涉农资金全部整合归集体收入,远前村率先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在全镇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截至2016年3月,远前村共整合水田247.6亩、旱地136亩、山林380亩以及涉农资金23522元,实质土地整合占同意整合100%,涉农资金占同意整合100%。
三、转化投入、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远前村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契机,土地出租发包所得资金及涉农资金归优先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主动引导和组织下,群众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家各户积极筹资筹劳,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为目标,逐步完善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配套健身器材的滨江公园1个、篮球场1个、占地约400m²的文化楼1栋;拆除泥砖房6间,修建排水排污沟渠300m,实现村庄道路硬底化4000m,绿化面积3000m²,路灯20盏;总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其中村集体筹资80万元,村民自筹14万元。
2015年,远前村作为桥头镇唯一的英德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通过市验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远前村从昔日脏、乱、差的村庄,如今已变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离不开有战斗力的党支部及理事会等基层组织和实干的党员干部,有效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取得改革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