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4年重点改革工作安排>的通知》(粤改委发[2024]3号)部署,英德市被省确定为开展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专项改革试点两个县市之一。为全力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省级专项改革试点落地,英德市不等不靠积极主动探索推动试点工作任务落实,到2024年12月底,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进展情况被《广东每日汇报》第 247 期刊载,并得到清远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肯定。
(一)强化统筹协调,细化工作部署
坚持高位推动,成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省级专项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试点任务落实。坚持调研先行,组织调研组到8个重点镇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充分听取镇村干部、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并认真梳理近年来英德市承担有关改革试点工作经验成效,确保试点方案符合基层实际和社会预期。坚持方案指导,高质量起草并上报了《英德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省级专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稿)》(目前《实施方案》待省印发)。
(二)强化试点示范,夯实工作基础
积极开展试点前期准备工作,下发《关于做好英德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省级专项改革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街结合实际和资源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选点工作。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市24个镇街已完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30个试点的选点工作,涉及土地面积1.09万亩、加工(运营)厂房(设施)面积1.39万平方米,涵盖水稻种植加工,麻竹笋收储加工、大豆繁育等16个方面。
(三)强化先行探索,推动改革落地
坚持把工作做在前作表率,按照上报《试点方案(稿)》拟定的改革试点思路和目标路径,强化工作落实,推动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一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为契机,着力开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优工作。2024年共培育省级标杆合作社示范社20家,省级标杆家庭农场22家,择优遴选出省级标杆合作社示范社6家、省级标杆家庭农场7家,分别给予每家10万元、5万元的资金扶持,合计共95万元,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明显提升。
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县级层面,成立英德市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负责统筹全市农机合作社农机具资源;在镇级层面,创新建立五大区域性农业生产托管运营分中心,分区域打造专业化托管服务平台;在村级层面,大力发展农机大户、跨区作业服务队等主体成为托管员,基本形成了县级统筹、镇级分管、村级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三级”体系。2024年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5万亩,投入财政资金46万元建成2个工厂化集中育秧设施,育秧服务面积7800亩,支持10个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早稻生产等社会化服务工作,扶持3家合作社新增建设装机容量50吨的烘干中心。2024年10月建成广东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英德服务中心,已配送各类农副产品金额达130多万元。
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创建英德红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加快推进西牛麻竹笋“补改投”产业园项目,高位谋划绿色食品深加工专业园区,成功推动英德市上榜“全国地理标志百强县”。2024年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7.73亿元,较2023年增幅超10%,位居广东省第一,全国红茶类第二,英德红茶列入首批100个中欧互认互保地理标志名录,预计2024年综合产值达90.45亿元。新增麻竹笋种植面积5.1万亩,总面积达85.91万亩,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在清远市“五大百亿产业”中率先突破百亿。
四是积极探索新的集体经营方式。全面推动乡村运营,制定《英德市实施乡村运营推进兴村富民助力“百千万工程”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建立乡村运营人才库、资源库、项目库体系。2024年全市已建立人才库3359个、资源库3488个、项目库2328个,并加强乡村人才、资源、项目与市场有效对接,双向对接成功项目27个。通过“粤农交”流转交易农村集体产权255宗,金额2.41亿元。在全市选取出23个试点村进行运营,以村集体名义成立经营实体共45家,通过采用“资产梳理+资源整合+改造提升+项目招引+多元合作”等方式,积极引入农业生产、畜禽养殖、休闲观光、研学团建等,促进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初步统计,试点运营村集体年增收2万元以上,带动周边农民参与合作经营300多人,就近就业3000多人(次),户均年增收约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