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栏建设 > 农村综合改革专栏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英德市委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简报(总第49期)
  • 2018-05-30 02:36
  • 来源: 英德市委农委办
  • 发布机构:
  • 【字体:    

 理事主动、乡贤带动、村民能动,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黄花镇城下村城内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介绍

 

城内村,位于黄花镇西北部,距离镇区3公里,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户数26户,人口146人,耕地面积124.52亩(其中水田面积92.24亩)。村里民风淳朴,村民勤俭吃苦,村集体主人翁意识较强,村庄通过聚集乡贤、村委、村民等多方的智慧与才干,形成了“城内智慧”让不起眼的小村庄蜕变成了黄花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加快推进了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乡贤助力村庄发展。 

当前,城内村的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干净。然而在2013年以前,该村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大部分年轻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村中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村中事务长期无人接管,污水横流、垃圾乱堆、杂草丛生等现象随处可见,健身设施和休闲娱乐场所缺乏,公共事业难以发展。2013年秋天,村长潘神生和理事长陈传顺等乡贤能人在初步了解美丽乡村奖补政策之后,萌生了彻底改变村庄落后面貌的想法,并通过挨家挨户宣传动员、了解民意,初步形成村庄发展方向。同年10月2日,村理事会集中召开了有关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家长会,会议经村民2/3以上的赞成票,决定按照村里每人捐资2000元的标准,用于村庄各项公共事业建设。自从村里健身设施(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建成后,村民们对健身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整个村庄洋溢着欢声笑语。截止目前,该村乡贤、村民捐资累计58.9万元,为建设美丽城内村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建设美丽乡村,从我从小做起。

谈到村庄的变化,村中的保洁员潘神妹最有发言权。建设之初,村庄的启动资金有限,村里的妇女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潘神妹发起组建一支自愿服务,不计报酬,负责清扫村里卫生和村规民约宣讲的保洁宣讲队伍。久而久之,村民们便渐渐摒弃了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的陋习,养成了自觉爱护环境和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村风、民风、家风悄然发生改变,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始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渗透延伸。随着村庄越变越美,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饱满、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村民筹工筹劳,体现主人翁精神。

近年来,城内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累计共清拆危旧房屋20间,清理垃圾300多吨,增加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铺设雨污分流管道800米,实现村道硬底化建设1700米,安装路灯18盏,配套完善各项健身器材3套和篮球场1个。城内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均采用村民筹工筹劳的方式进行,无论是拆除泥砖房还是建设篮球场,理事会均组织村中从事建筑行业的村民参与,其中包括6名贫困户家庭成员,体现了“政府搭台,村民唱戏”,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村中建设的拥护者,更是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角”

开展土地整合治理,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土地细碎化一直困扰着城内村民,人均2分地且分散在4、5个地方的现实,使土地效益很难发挥,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土地整合势在必行。2015年开始,村经济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开展土地整合、涉农资金整合等一系列措施。然而推进的过程中并不是想象的简单,在村长、老村长、理事会成员等人没日没夜地向村民讲政策讲发展讲道理,多次召开家长会的艰苦工作下,最终才使得所有村民均确认签字。理事长陈传顺坚持认为:既然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就应该设法发挥集体经济规模效应,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带动村民稳定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所以此次村庄整合了72亩耕地后,依托经济合作社积极引导土地适度向公司、专业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合作入股,不断壮大村集体收入。

风雨过后见彩虹,未来村庄更美好。

今年4月28日,城内村迎来了清远市美丽乡村验收组的创建验收并获得验收组的一致好评。借助节日乡贤返乡的契机,城内村一鼓作气,迅速召开了2018年村建设规划家长会,讨论美丽乡村建设专题。村理事会提出,下一步城内村将以升级改造、提档次为目标,以示范村、特色村的标准,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整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让城内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宜居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