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栏建设 > 农村综合改革专栏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英德市委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简报(总第28期)
  • 2016-04-26 16:00
  • 来源: 市委农委办
  • 发布机构:
  • 【字体:    

              多举措齐头并进 促整合彰显成效

              ——望埠镇陈屋组与吴屋组土地整合典型案例

英德市望埠镇吴屋和陈屋村小组位于崦山村委西南面,两组村庄相联,人口相当,耕地相接,面积相当,两组现有农户89户,共574人,耕地面积约430亩,耕地主要分布在崩岗河两岸,有四大段田地。2015年,吴屋和陈屋村小组为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土地整合工作,两村民小组的理事会经常碰头,商议如何进行整合。他们决定机耕路和灌溉渠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先调整好两组的耕地,然后各组再釆用互换的方式进行整合,并通过召开村民户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了《土地整合方案》。春耕前,在两组的党支部、村民理事会的带领下,村民通融合作完成了土地整合工作。

一、量体裁衣,各施其法吴、陈两组每户原有耕地6块以上,为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把土地整合为每户耕地2块,整合方法是按97年分田的顺序进行调整,小块大块,兄弟互换,村民互换。吴屋由理事会组织全村统一调整,进行互换和并地,陈屋按原来分为三个队进行调整,为体现公平,在村民理事会的主持下,二队的村民给一队的村民调整,三队的村民给二队的村民调整,一队的村民给三队的村民调整。

二、化解矛盾,促进整合在分田过程中,由于土地的被植和地貌不同,产生了许多矛盾。理事会工作细心,吃亏在前,积极化解矛盾。如陈屋村组开展土地整合时,有一户的田地种植的是绿化树,树大遮光,影响周围耕作,因此分到周边田的农户不肯要。为促进整合工作的顺利推进,陈屋村组理事会成员轮翻做群众工作,协调各方利益,最终要求种植绿化树的农户限时移植;一农户按顺序分到的田中间有电线杆,影响耕作,刚开始如何做思想工作都不肯要,整整中断了一个下午的分田时间,理事会长吴开主动与他置换,随后分有电线杆田地的几户都没有出来反对了;有许多农户种上很多蔬菜,需腾出空地给别人耕作,但村民认为辛辛苦苦的冬种要遭到损失,却迟迟不肯动手,理事会长吴开模带头向自己开刀,拔掉个头还小的胡萝卜。在理事会的带领下,土地整合工作赶在了春耕前顺利完成。

目前,崦山村委陈屋、吴屋两个村民小组的200余亩形状不一、零散分布的田地已经重新做了划分,并按户进行了整合。为配合耕作,村里还请来了钩机修建了机耕路,发动村民沿着村中田地开挖水渠,确保车能进地,水能到田,为随之到来的春耕时节做好备耕准备。

   

               陈屋、吴屋两组村民干部进行土地重新丈量和划分

   

                          钩机正在进行机耕路的修建 

 

 

浛洸镇鱼咀街三举措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浛洸镇鱼咀村鱼咀街是一个拥有汉县建制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全村现有130余户600多人。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鱼咀街三举措加强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村民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上下齐心,同心协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采得了初步成效。

一、发挥组织带头作用,增强村民主体意识。理事会是沟通党和群众的一座重要的桥梁,一方面是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要始终维护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一方面又是群众事业的领导者和带头人,要发动群众、带领群众、依靠群众积极推动美好乡村的规划建设。

鱼咀街是昔日繁华的商贸古镇,经济衰落后外迁户多,遗留大量空房年久失修,断墙残垣随处可见村民们虽然早有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意向,可真正要做的时候,又众说纷纭,意见很难统一,新建的房屋杂乱无章。面对如此“难啃的骨头”,鱼咀村民理事会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为全村旧房拆除和新村建设规划,理事会成员经常放弃家里农活,即便因此家庭年收入要少2、3万元,大家为了村中事业都不计较,依然带头跑部门、请专家。在村民理事会的带领下,村民主体意识增强,自觉投身到家乡建设中来,经与多方寻找户主协商,鱼咀街仅在10多天内就全部完成了旧房拆除工作任务。

二、上下齐心筹资金,共建美丽新农村。鱼咀街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蚕桑为主,普遍收入不高。在首次进行集资时,仅筹得3、4万元,资金缺口较大。但此并没有削减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经村理事会组织发动,广大村民充分利用各自的社会关系,联系外出工作、经商、务工的村民和企业老板捐资赞助;村理事会利用春节篮球赛、村民清明回乡祭祖的机会,广泛发动捐资,同时积极争取政府配套资金支持。为美丽乡村建设筹集到30多万元启动资金。

三、精打降本增效小算盘,道道环节算小账。由于建设资金有限,村理事会和村民在开源节支上精打降本增效小算盘,做好各环节经费预算,想方设法减少资金投入。一是做好预算管理。村理事会确定了先易后难、长远规划的建设方案,将原来的300万元规划预算削减为80万元二是就地采材。铺设沿江石阶路、花基所用的鹅卵石,都是到河边就地取材;绿化树都以种植便宜的木棉、双托大红花、九里香、杜鹃、鸡蛋树为主;拆除泥砖房所用的勾机、运送材料车辆都是村民无偿提供。三是先易后难。从最简单的环境卫生整治入手,清理断墙残垣、路障和拆除泥砖房,对一些污水横流点进行针对整治,对一些边角和闲置用地进行美化、绿化。

浛洸镇鱼咀街利用有限的资金,打造出美丽农村面貌,目前,共拆除泥砖房22间,清理路障违建14处,建成了文化小广场,平整停车场1个,铺设沿江石阶路60米,全面完成了村中绿化改造,改造排水渠20多米,填铺村道30多米。乡村堆放在垃圾池外的杂物、垃圾进行全面的处理、清扫,健全了卫生保洁制度,完善了村文明公约,整治和规范了本村杂物和农具摆放,做到了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达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

整治后的鱼咀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广州寻梦摄影俱乐部南方电视台等机构组织到鱼咀街开展摄影采风、亲子夏令营活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

     

正在建设的鱼咀街美丽乡村

鱼咀街美丽乡村新貌 

 

发挥经济合作社作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波罗镇板水村委九斗麻组经济合作社典型案例

 

板水村委九斗麻村民小组位于波罗镇北部,现有28户,共128人。2015年初在推进农综改革各项工作中,九斗麻村民小组率先完成了村组经济合作社“八有”各项建设,健全完善了村经济合作社组织章程,在经济社的带领下,九斗麻村开展村庄环境得到有效的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形成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一、组织带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彻底改变九斗麻的居住现状,村经济合作社干部积极认真学习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利用晚上村民方便的时间,发动村民一起学习、观看其他地区村庄建设的相关视频资料充分调动村中有威信的长辈、党员向村民宣传强调村民的主体意识,要改变九斗麻村“脏、乱、差”面貌只能靠自己。经过合作社干部的共同努力,村民们由最初的不支持到逐步了解再到自愿加入村庄整治建设中,村民思想达成高度共识,为村庄整治工作奠定群众基础

二、着眼实际,严密规划村庄整治方案。根据实际地理环境条件,全村规划建设新楼房28套,每套占地面积93.5平方米(分五排建设),规划建设村庄档土墙、安装下水道排污管道,实现沟渠暗渠化,设立垃圾收集点4个,制订村庄卫生保洁制度,聘请保洁人员定期对全村进行卫生保洁,将村庄内街道两边铺设广场砖,入村两边道路铺设水泥路建成休憩的绿化小公园、村外池塘、悠闲小道、灯光篮球场,球场边安装其他体育健身器材等完成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对村庄周边种植绿化树、铺草皮,街道两边建有花坛种桂花树、种植台湾草,街道安装街灯11盏,旧祠堂房屋内外进行维修粉刷等。

    三、想方设法,解决整治资金缺口根据确定的村庄规划建设及整治方案,初步估算村庄环境整治需要投入160多万元,而早期平整宅基地和建设档土墙已投入了150多万元,面对资金缺口大,新村建设难度大的现实情况,村经济社成员没有做甩手掌柜,而是加强与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经过村经济社社长、村民代表努力,为贫困村民争取到上级扶贫部门“6.30”扶贫资金,贫困户每户3万元,共84万元但扶贫资金远远不够,经济社积极发动村民自筹资金约113万,上级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40万,镇党委政府及挂扶单位捐资28万,共181万元。响应农村综合改革中涉农资金整合及土地整合工作号召,整合本村财政涉农资金用于村庄整治,2015年初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将山地打包出租,拥有30年承包权的200亩山地从底价25万竞投到41.5万元,使山地的经济价值实现最大化,同时解决建设资金缺口,增加村民收入。在山林承包出租中,共出租山地400多亩,为村集体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60多万元。

九斗麻美丽乡村的建成,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村庄面貌环境优美,卫生整洁,村民生活富裕,邻里和谐。新村的建成,离不开农村综合改革取得的成果,离不开村经济社成员的积极参与。

      

                          正在建设的休闲广场     

        
                           规划新建的村民楼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