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栏建设 > 农村综合改革专栏 > 经验典型
分享到:
开展土地整治 提高村民收入
  • 2019-01-15 07:54
  • 来源: 英德市委农委办
  • 发布机构:
  • 【字体:    

开展土地整 提高村民收入

——石牯塘镇三联村江李屋组农村土地整典型案例

   

三联村江李屋组位于石牯塘镇墟镇西南部,距离墟镇3公里,全村共有39175人,其中党员3人。有水田200亩,其中机动水田38亩,旱地40亩,鱼塘15亩,村民主要以蚕、养鱼,种植莲藕、薯菇、甘蔗为主,耕地存在明显的碎片化问题,土地利用率不高。2014年,为改变耕地碎片化问题,该村继续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统一村民思想,参照“叶屋模式”,积极推进土地整合治理,转型高效农业,提高村民收入。目前已整完毕。

一、     背景与概况

早在2000村里就成立了由7名理事会成员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开始筹划起新农村建设,由于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江李屋用了十年的时间打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2013江李屋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理事会牵头和村民主导的作用,在理事会的有力带领下,以村民自筹资金为主,相关政策扶持资金为辅,完善村中公共基础配套设施。按照“五个美”即村庄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治环境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村容村貌整洁,居住舒适,村民得到了实惠现已成为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亮点。

村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但是村民的收入却仍然无法提高。与土地整合前的叶屋相似,江李屋的耕地存在明显的碎片化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营结构的变化,土质优劣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田地成块连片是头等需求。如何把村中零碎化的耕地集中起来重新规划调整达到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是摆在理事会面前的一大难题。

20148月份,村长江大彬、理事长李阳炼开始谋划村中的经济发展,这时恰巧党委政府在全镇推广“叶屋模式”, 江李屋被选取为示范村,在镇政府土地调整协调指导小组及村委会的协助下,村理事会加强村民自治,利用农闲时间窜门入户与各户代表座谈,积极广泛宣传土地整合的好处和做法,统一村民思想,结合本村实际,将山林、旱地统一发包,将村民承包的水田统一置换,实现连片经营。

二、     模式与做法

(一)建立村级基层组织,健全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村民理事会作用。该村能够建设成为英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及我镇第一批完成土地调整的示范村,无疑是和其强有力的村民理事会分不开的,他们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敢于担当,任劳任怨,克服困难,为村集体和村民谋划发展而努力奋斗。

20141213日晚上,江李屋在其文化大楼召开了户代表会议,到会户代表一致表决同意本村组开展土地整合方案,并计划一个月内把机耕路、排灌渠、土地连片修整后进行土地分配。1218日,机械进场施工作业,开始修筑机耕路、排灌渠、平整土地等工作。201515日最终完成了土地整合治理

(二)集中土地统一规划调整分配,筹划转型高效农业,促进经济发展。

为使村民增收,江李屋进行大胆改革:一是因地制宜,统一收回耕地,平整耕地,搞好机耕路和排灌设施。然后根据生产需要,通过抽签捻勾按照每户连片重新分得一块水田。二是在1997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按照本村原来分田的模式基本不变,分类进行。对于一些原来人少田少现在人多田少的家庭户,则从机动田进行适当调配;对于原来人多田多现在人少田多的家庭户,则保持田亩数不变。三是分出耕地的好与差,按照好田分少、差田分多的1:1.3比例方式进行调配。四是根据调配后的机动田还剩余30亩,归村集体统一流转,经济收入归村集体,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用于维护机耕路、排灌设施及其他村中公益事业建设需要。

    三、成效与作用

(一)通过土地整治磨合凝聚了民心,村风更文明,村民更团结。土地调整工作不是通过一次二次会议就可以搞得成的,是经过多次座谈磨合,形成村民的统一意见,通过村民自治,树立和提高村班子的威信,有利于村务工作开展。

(二)生产管理方便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连片规模经营,节约了劳动力,解放了生产力,减少了生产成本,有利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土地确权奠定了更好的条件,达到适度规模经营。

(三)解决了农村“三资”管理问题,自然而然化解了农村各种矛盾,稳定了社会,村风更文明。通过土地整治后,解决了群众之间过去因土地界限,田水争夺、除草、杀药等等生产行为所带来的各种矛盾;解决了农村部分农民多占农村“三资”中的土地资源问题,推进村中事务公平公正处理,促进了“资源、资金、资产”的规范管理,化解了村民对村民小组干部的各种猜疑,增加了村民对村干部和理事会的信任,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团结,对以后理事会在村中事务中发挥作用打下了群众基础。现在村民常为农业发展问题走在一起讨论研究,村民敬老爱幼,乡风文明,关系一片和谐团结。

 

石牯塘镇三联江李屋:土地整前的相片(一)

石牯塘镇三联江李屋:土地整前的相片(二)

 

石牯塘镇三联江李屋:土地整中的相片(三)

 

 

石牯塘镇三联江李屋:土地整建设中的机耕路相片(四)

 

石牯塘镇三联江李屋:土地整中修筑灌溉渠的相片(四)

石牯塘镇三联江李屋:成功建设美丽乡村相片(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