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英德市司法局严格按照普法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广泛深入、主动扎实地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探索普法新思路,摸索普法新路子,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步入新的台阶,为法治英德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保障,夯实普法工作基础
(一)建立健全普法工作机制
在“七五”普法启动之初,英德市司法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并制定了《英德市司法局普法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同时,在每年年初都会印发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普法计划,明确当年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教育对象、工作要求等内容,全面指导普法工作开展。
(二)加大投入,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英德市司法局深刻意识到要抓好普法工作关键就是要解决经费的问题,于是积极主动争取并得到英德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英德市财政每年投入80万元作为普法专项经费。
二、突出重点,强化专题法治宣传教育
(一)深化宪法学习宣传教育
一是采购宪法书籍,联合相关部门把《宪法》列入党校必训内容,为全市每一名公务员上了一堂宪法课。二是利用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系统组织全市各单位参加宪法专题的学习和考试。三是积极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在每年的12月4日当天,我局都会联合多部门在市区人流量大的广场举办“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同时,联合教育局组织全市的中小学开展“宪法在我心中”、“宪法晨读”、“宪法主题班会”活动;各镇(街)各相关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人流密集场所设置宣传摊位,利用普法车循环播放《宪法》音频;各相关单位把《宪法》列入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开展《宪法》进机关、进学校法治讲座等活动,共同营造了良好的宪法宣传氛围。
(二)强化民法典法治宣传
今年英德市司法局制定印发了《转发广东省普法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全省国家工作人员民法典专题学考暨2020年度学法考试的通知》以及《关于在全市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实施工作方案》等2个指导性文件,并成立了由司法行政人员、律师组成的“民法典”宣讲团,指导全市各镇(街)、各单位积极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六进等活动,推动民法典宣传不断深入开展,使民法典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据统计,截至至2020年8月12日,我市共开展民法典专题学习214场次,户外专题宣传116场次,印发宣传册4万余册。
(三)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专项活动
在1月底,我局先后印发了《英德市司法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英德市司法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工作的通知》,及时召开工作会议,组建了2支疫情防控法治宣传队,通过制作户外大型宣传牌、张贴海报、派发宣传册、播放宣传片(标语)、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微信朋友圈植入、微信群、“乡村大喇叭”、普法宣传车、入户宣传等形式,多管齐下,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扎实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专项活动,全力支援一线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工作。据统计,英德市司法局在大站等8个乡镇范围内投放朋友圈植入防疫普法宣传248582次,普及人数到275多万人次;全市滚动刊播防控疫情法治宣传片、宣传标语352.42万次、张贴防控疫情法治宣传画15.6万张、悬挂防控疫情横幅1.75万条、派发防控疫情单张132.4万张、利用“乡村大喇叭”多语播报防控疫情法律法规知识音频95.4万次;组织全市领导干部朋友圈转发疫情相关法治内容次数42213次;在英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普法专栏”发布疫情防控法律法规知识信息10余条。
三、多措并举,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一)创新普法载体,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英德市司法局着力打造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实现群众学法“生活化”。近几年,通过完善市区三大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和一个法治宣传长廊建设,把法治元素融入公园景点,把法律知识带进群众视野,在赏心悦目的休闲之中方便学法,潜移默化地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与此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法治文化公园向镇、村、组延伸,建设了90个镇村级法治文化园,其中镇级法治文化园15个,村、组级法治文化园75个。市、镇、村、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的建成,极大地丰富和拓展法治宣传内容和形式,方便市民群众在休闲之余又满足了学法需求。
(二)建立健全普法机制
一是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机制,将普法工作与执法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同时,举办“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有效推动落实普法责任。二是成立十个法治宣讲组,分领域开展普法宣传。三是将市区三大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划分作为普法“责任田”,由市直行政执法单位和司法机关按照各自职能和具体执行的法律法规开展普法教育。
(三)抓好普法重点对象
一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大力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治素养。组织律师为市委理论中心组上法治课每年不少于四次,每年组织一次以上的全市领导干部法治大讲堂;充分利用市委党校阵地,为全市公务员和村(社区)干部开展一次以上法律学习;利用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平台开展学法考试工作,认真组织开展领导干部旁听庭审工作,不断提升全市领导干部特别是执法人员依法履职、依法行政能力。
二是强化校园法治建设,大力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全面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为全市中小学校都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并要求法治副校长每学期对学生开展2次以上普法教育,每学年对法治副校长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2016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千名青年志愿律师千场法律服务”进校园、“宪法在我心中”百场法治宣传进校园、未成年人预防性侵害法治宣传等活动,累计到校举办法治宣传活动857余场次,教育覆盖师生达50万人次。
三是利用本土教材,大力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七五”普法讲师团、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利用广东浈阳律师事务所汇编的本土鲜活普法教材《阡陌法治——英德村居典型案例精选篇》,深入镇街、农村(社区)广泛开展土地、林地、禁毒、扫黑除恶等专项法治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百场家庭教育法治宣传进农村活动,掀起我市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热潮。据统计,2016年至今,我市共完成镇街干部普法15401人次,农村基层组织人员175407人次,广大基层群众法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信访不信法”的错误观念得以扭转,信访案件上升趋势明显减缓。
四是送法进企业,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英德市司法局以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大对企业法人和企业员工的普法教育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开展“送法进企业”宣传活动351场,接受法治教育员工8万余人次。通过大规模对企业法人以及企业员工的法治培训,提升了企业法人的安全生产意识、环保意识、守法经营意识和企业员工的依法维权意识。
我市普法工作有序开展,氛围浓厚,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我市仍将继续探索普法新思路,大力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为法治英德、平安英德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