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13家农业合作社成立,英德这条村怎么做到的?
近年来,大湾镇以党建为抓手,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切实加强党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领导和引领作用。如该镇小联村探索出“党建+合作社+农户”脱贫致富好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户脱贫致富注入新活力,对培训农
民,技术服务、产销对接等提供了组织保证和有效实现形式。

小联村通过土地整合、修整机耕路,为引进农业合作社打下基础
打实基础吸引青年回乡创业
小联村位于大湾镇东南部,该村的土地虽然比较连片,但由于大多沿河耕作,地势低洼,耕地易受浸,因此不少村民选择外出务工。为寻求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小联村党总支部四处“求经借宝”,并趁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东风”,一鼓作气完成土地整合,修整机耕路,配合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优化现代化耕作条件,为土地连片承包、引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吸引了许多优秀青年回乡。
如2016年,优秀青年阙志威返乡创业,成立英腾农业有限公司,还重视开拓电商销路,将当地加工番薯干、桑芽菜和土鸡蛋向外销售,加入“百企扶百村”解决贫困户就业、带动脱贫致富探索出成功经验,总结出大湾镇产业扶贫的优秀经验。

长势喜人的节瓜
同年,村中青年伍金泉也回到家乡,成立了丰成种养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丝瓜、节瓜、桑蚕等经济作物。合作社平时播种育苗、浇水、施肥、杀虫、剪枝摘叶、摘瓜等工序需要大量的工人,合作社会优先聘请当地的村民,有效解决了周边至少13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其中包括两名贫困户。“选择回家乡创业发展,带动乡亲致富是我的初心,贫困户、困难村民确实需要帮一帮。”伍金泉说道。

合作社连片种植的丝瓜
“我在这边上班有两年了,老板对我们很好,上下班都有车接送,家里也种点花生和水稻,打工和生产两不误。”一位在丰成合作社现场工作的村民说道。
基层党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伍金泉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为提高农业技术运用和实践的能力,他经常到支部交流学习,了解最新惠农支农政策,探讨合作社发展方向等,并主动与党员一起加入“学习强国”的学习队伍,学习其他地方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如今,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从30亩发展到340亩,所种植的丝瓜、节瓜等作物为广州、东莞,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输送优质放心的“菜篮子”,第一批所种植的瓜苗已到收尾阶段。

正在合作社种植丝瓜苗的村民
伍金泉表示,近期合作社计划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面向镇内有劳动力贫困户进行招聘,帮助贫困户脱贫就业。
据了解,小联村在党总支部的带领下,探索出“党建+合作社+农户”产业脱贫致富好模式。截至目前,小联村共成立了果蔬种植和肉鸡、肉鸽等特色农业种养合作社13个,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户脱贫致富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