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关于英德市2013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 2014-11-11 16:00
  • 来源: 英德市财政局
  • 发布机构:
  • 【字体:    

关于英德市2013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2014年10月16日在英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上

英德市财政局局长   胡康立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英德市2013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请予以审议。

2013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政府及其财税部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幸福英德的主题主线和“实干新三年、实现新变化”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在各级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运行平稳,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公共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决算情况

2013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6,380万元,占预算的100.05%,同比增收124,04万元,增长8.06%。其中:

1、税收收入完成100,859万元,完成预算的91.9%,比上年收入93,066万元增收7,793万元,增长8.37%。

2、非税收入完成65,521万元,占预算的115.88%,比上年收入60,910万元增收4,611万元,增长7.57%。

(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决算情况

2013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较快,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6,044万元,完成预算的131.27%,比上年支出343,374万元增支42,670万元,增长12.43%。其中重点支出完成情况如下:

1、农林水事务支出38,479万元,完成预算的130.81%,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9.97%,比上年同期减少2,222万元,下降5.46%。

2、教育支出10,1076万元,完成预算的116.97%,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6.18%,比上年同期增支11,888万元,增长11.76%。

3、医疗卫生支出43,586万元,完成预算的166.13%,比上年同期增支2,865万元,增长7.03%。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248万元,完成预算的148.06%,比上年同期增支13,734万元,增长32.51%,主要是增加了退休工资以及新农保养老保险等项目的支出。

5、科学技术支出5,401万元,完成预算的113.35%,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40%,比上年同期增支743万元,增长15.95%。

6、公共安全支出20,722万元,完成预算的155.27%,比上年同期增支4,242万元,增长25.74%。

(三)公共财政预算结余、结转情况

2013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6,38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3,977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0,992万元),债券转贷收入5,519万元,上年决算批复结余18,638万元,调入资金3,946万元,财政总收入408,46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6,04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941万元,债券还本支出321万元,调出资金5,013万元,财政总支出395,319万元;总收总支对比,结余13,141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12,753万元、净结余388万元),主要是由于上级年底追加的专项资金到位时间较迟,未能及时在当年列支,从而出现结转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2013年,我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53,929万元,上级补助51,293万元,上年结余13,803万元,基金总收入224,03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68,123万元,上解省支出5,013万元,基金总支出173,136万元;基金总收总支对比,结余50,902万元。

三、预算超收及预备费使用情况

2013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占调整预算数的100.05%,超收87万元。

2013年,我市预算安排预备费500万元,年度预算执行中,主要作以下安排:(1)安排162万元作为市北江防护体系建设管理局项目抢险工程费用;(2)“8.16洪灾救灾资金100万元;(3)救灾复产资金100万元;(4)2013年防汛应急资金72万元;(5)城西截洪沟水浸农田补偿资金64万元;(6)桥头5.16洪灾灾后设施维修资金1.5万元。

    四、财政管理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财源建设,促进财政增收

1、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按照招商引资政策,认真做好镇级新增税源税收分成和政府各项奖励政策的清算工作,并及时安排资金,充分调动镇(街)及园区发展经济、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二是积极通过融资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市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城镇扩容提质;三是加大争取项目资金力度,按照国家投资方向和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等,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3.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2、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一是做好税源调查,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政策性减税影响情况,完善综合治税平台建设,落实税收收入按月预测制度和通报制度,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二是完善三级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加强对重点税源进销存、原材料、价格等变化的分析与掌握,保证重点税源税收的有效性与增长性,筑牢税收收入根基;三是加强对收入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适时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及财税工作联席会议,掌握财政收入形势,主动加强财税库银协调配合,做好收入调度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提高收入质量;四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确保非税收入按政策规定应收尽收,及时足额上缴。

(二)积极筹集资金,确保收支平衡

2013年,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乏力;此外,我市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财政支出的需求增长较快,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依然阶段性存在。针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财政部门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严格控制国库存款账户向财政专户划转资金,保障各项建设的资金需要。同时,认真与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追加指标的核对,积极争取指标款的及时、足额,甚至提前到位,并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对财政存量资金进行清理,有效缓解了我市财政资金紧张的状况。

在做好资金筹集调度的同时,财政部门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坚持勤俭办事业,厉行节约,严把预算审核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严格控制“人、车、会”等支出,为惠民、涉农政策及重大项目配套腾出财力空间,保障了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转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全年预算执行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三)注重财力保障,增进民生福祉

2013年,我市民生支出达29.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4%,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增加4.1亿元,增长了16.2%,比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幅高4.1个百分点,着力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了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1、加大教育事业发展投入力度。一是继续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资金,2013年按小学750元/生/学年、中学1150元/生/学年的标准下拨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对不足100人的村小、教学点按正常补助标准的1.2-4倍补助标准进行补助,以确保较小规模村小、教学点正常运转;二是继续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步伐,筹集资金对2012年至2013年初创建为省教育强镇和优质学校(幼儿园)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三是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从2013年1月1日起,建立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我市符合条件的教师共6,376人,人均岗位津贴512.6元/月,财政共投入3,900万元;四是继续完善扶贫助学机制。

2、加大文化体育与传媒投入力度。推动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文化品位明显提高,事业和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市每村每月放映电影一场,全年放映电影3,072场次;三是实施文化馆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其设施设备全

部面向市民开放,并突出公益性服务,设施设备使用率均达到100%。

3、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力度。一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工作激励考核。投入资金用于再就业人员社会保障补贴,对2,000多人进行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150多名创业人员获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及财政贴息;二是按110元/月/人标准发放农村低保补助,惠及农村低保户3.28万人,按250元/月/人标准发放城市低保补助,惠及城市低保户5,437人;三是按465元/月/人标准发放五保户生活补助,惠及五保户5,135人;四是安排515万元医疗救助资金,全额负担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农村重度残疾人、优抚对象、纯二女户等五类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并对困难群众个人医疗费用给予补助;五是安排专项补助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免丧葬费制度;六是投入220万元开展居民婚前免费婚检,安排580万元落实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项目;七是安排配套资金1,800多万元,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4、加大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投入力度。一是巩固和扩大城乡医保体系工作经费,按人均配套1.3元的要求,安排各镇(街)和经办机构医保工作经费,提升各级医保经办机构服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二是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01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80元,全市参保人数达94.7万人,市本级财政按人均补助42.4元标准安排配套4,016万元,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6万元,门诊统筹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启动了大病统筹,群众看病自负比例进一步降低;三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经费保障。

5、加大惠农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发展高效农业、农业规模经营、涉农补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进步等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致富。

(四)推进财政改革,提高管理水平

1、继续做好国库改革工作。在2013年新增文联等9个预算单位后,目前共有82个预算单位纳入国库改革;进一步扩大财政授权支付资金范围,将追加支出、退休费、医疗费,以及未通过财政统发的工资等都纳入;出台《英德市财政局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内部职责和管理流程暂行办法》,修订预算执行动态监控预警规则;顺利推进公务卡改革,绝大多数预算单位按要求开办了公务卡,部分还进行刷卡消费;根据上级要求,加强财政专户管理,进一步规范财政专户的开立和撤并,确保财政专户符合我市实际和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

2、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通过升级改造,完善刷卡缴费等收缴方式,提高非税征管效率。同时对各镇(街)执收部门进行操作培训,为实现系统征管的全覆盖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政府采购及投资审核工作。巩固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加强日常检查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提高公开招标比重,确保采购工作透明、高效;做好政府重点工程、民心工程的审核工作。

4、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一是加强对财政支出特别是专项资金的监督和民生资金的监管;二是加强会计监督检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三是积极开展整治“小金库”、违规使用专项资金专项行动,制定整治“小金库”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整治违规使用专项资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四是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做好村(居)委换届审计工作,目前,每个镇(街)都建立了农村财务审计平台系统,提高了农村财务审计效率。

(五)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

以“正风提效”、“公述民评”等活动为抓手,以加强机关作风为重点,大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岗位廉政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廉洁意识,优化廉洁从政环境;全面推行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充分调动财政干部积极性,达到发掘人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目的。

2013年,我市财政预算完成情况良好,这是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财税干部辛勤工作的结果。但在2013年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几点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相对较慢,税源结构比较单一,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省调整转移支付政策对我市财政的影响较大;二是支出项目不断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三是市镇财政发展不够平衡,部分镇街债务负担较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艰巨;四是财经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预算约束力不强,支出范围和结构仍不尽合理,财政规范管理、跟踪问效机制不够健全,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离上级和社会的要求存在差距。对于这些问题,财政部门将高度重视,继续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财政工作科学发展,一方面培育壮大财源基础,加强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不断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深化财政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圆满完成每年的财政任务。

 

2013年决算报告附表.xls

                             二一四年十月十四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