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关于印发英德市2017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2017-10-25 13:27
  • 来源: 英德市扶贫办
  • 发布机构:
  • 【字体:    

英德市20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攻坚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清远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确保如期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根据《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中共清远市委 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及《清远市2017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及清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年度脱贫目标和省扶贫办2017年的工作要点,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我市2017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当前,我已进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按照委“三年攻坚、两年巩固”的总体安排,把2017年作为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认真谋划、狠抓落实,确保完成清远下达的脱贫目标,为2018年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赢得更大主动权。具体目标是:

(一)以村为单位,把全市78个相对贫困村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作为主攻目标,集中攻坚,确保今年相对贫困村全部完成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贫困村提升工程取得明显效果。

(二)以镇(街)为单位,将全市有劳动能力分散贫困人口作为靶向,精准施策,集中发力,确保完成有劳动能力分散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三)为单位,编密织牢社会救助、政策保障托底安全网,在巩固20161.3万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现兜底脱贫的基础上,及时将因失去劳动力又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保障兜底范围,实现“不落下一户、漏掉一人”,确保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兜底脱贫。

二、组织架构

    为给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专门成立英德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市委副书记任第一副组长,相关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府副市长、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镇(街)党(工)委书记为成员,下设综合协调专责小组、资金管理专责小组、基础设施专责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基本保障专责小组、培训输出专责小组、督查问责专责小组、新闻宣传专责小组等8个专责小组,具体负责推进全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工作。此工作任务结束后,该领导小组自动取消。各专责小组人员安排及其工作职责详见附件1

三、工作措施

在扎实推进78个相对贫困村帮扶工作的同时,更加侧重于分散贫困人口的帮扶工作,通过分类施策、多措并举,确保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全市今年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一)突出重点难点,全力抓好分散贫困人口脱贫攻坚。

1.明确分散贫困人口脱贫责任。镇(街)是分散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主阵地,认真落实镇(街)、村主体责任和工作责任。党(工)委书记和镇长(主任)是直接责任人,要全面掌握全镇(街)贫困人口情况,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村书记、主任、驻村队长及驻村第一书记要对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脱贫要求、脱贫措施做到心中有数。负责帮扶分散贫困人口的帮扶单位要积极配合(街)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人员、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全面建立代办员制度,安排帮扶单位干部、镇村干部、贫困人口所在村的党员分别联系一户贫困户(含无劳动力贫困户),一人联系一户,负责为贫困户及时办理帮扶政策落实和实施帮扶措施,采集帮扶数据信息。分散贫困村的帮扶单位派出的挂扶驻村干部落实与相对贫困村同等要求的干部驻村制度,确保帮扶干部潜下身心、扎根农村,切实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50户以下的非相对贫困村由镇(街)统筹进行建档立卡数据录入管理,确保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

2.对有劳动力贫困人口实施精准帮扶。要落实精准要求,做到“一户多策,一人一策”,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措施,增强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内生动力,确保实现年度分散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一是突出产业扶贫。及时做好规划,5,以镇(街)为单位制定并实施贫困人口产业扶持规划。以积极优化当地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为目的,扶持贫困户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鼓励贫困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产业效益。通过建立完善农经济合作社,让全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参与一项以上产业。产业的规划和实施要在村委会或村民理事会的基础上,依托村经济合作社,推动“一社一产业”或“一社多产业”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加强贫困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发展辐射连片地区的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分享更多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二是加强培训和就业。加强贫困人口就业培训,鼓励各类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每年开展技能培训两次以上,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掌握1—2实用技术,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持续增收。对贫困户开展“订单培训”或岗前培训,使一部分有劳动能力但无劳动技能的贫困户成功掌握一项工作技能,并最终转型成为有稳定收入的产业工人。引导企业在贫困投资兴业,带动创业、吸纳就业,支持企业在贫困村设立“就业扶贫车间”。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到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就业。依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定期组织扶贫专场招聘会,帮助贫困户转移就业。深化与广州市的劳务协作,搭建信息对接平台,对有就业意愿的有劳动能力分散贫困人口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使一部分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贫困户实现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换,获取稳定工资收入实现脱贫。三是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依托脱贫产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推进涉农资金整合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按照“源头整合、中间优化、末端放大”的模式,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与邮政储蓄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签订合作协议,利用金融部门放大5倍至10倍后,放到扶贫农村经济合作社、工商企业、政府专项扶贫基金等组织载体,成为贫困人口发展产业的信用贷款。扩大“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融扶贫贷款等涉农贷款,使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扶贫工作。加快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社由生产经营向信用合作延伸,提高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获贷率。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实施家禽、生猪、特色水果等保险试点项目,增强贫困户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四是加大旅游扶贫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经营和就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特别是要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我市贫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当地贫困户增收脱贫。大力推进旅游扶贫示范点建设,按照省的要求,全面启动扶持点“八小工程”工作,打造A级景区。五是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搭建“互联网+扶贫”专业电商平台,构建消费者与精准扶贫对象之间的信息渠道和产品销售渠道。依托全市的电商中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加强与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农民的预期市场风险,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依托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贫困农产品进入电商平台销售

3.建立稳定的增收机制。引导贫困户及时把握市场动态,积极发展优质的生态农产品,大力发展长效脱贫的产业项目,建立稳定增收渠道。是坚持产业项目“长短”结合机制。实施扶贫产业和转移就业以奖代补政策,把产业扶贫作为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根本支撑,统筹实施短期和长期的帮扶项目。通过种菜、家禽养殖、种中草药、种食用菌、蚕桑等短平快项目,确保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超过省脱贫收入要求。注重造血扶贫,着眼于可持续脱贫致富,结合贫困户实际打造水果种植、蔬菜基地、林下经济、特色养殖等长效项目,并通过技术、销售扶持保障产业稳定持续发展,稳定增收。二是建立贫困户参与机制。结合“三个重心下移”,引导基层党组织和村民理事会以提高贫困农户组织化程度为导向,依托专业合作社、经济合作社、农业农头企业等平台,鼓励支持贫困户参与生产,并获得资金、技术、销售等支持,提高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能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因贫施策,鼓励以村集体带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扶持贫困村创业带头人等精准扶贫行动和工程,不断激活主体,提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让贫困人口参与并享受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三是建立贫困户收益机制。实施资产收益扶贫,结合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资产收益“三变”改革通过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让村集体、农民、经营主体“三位一体”、促进农业中长期发展和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建立“项目到户、资金入股、按股分红、按劳分配、规模发展”资产收益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户成为股东。鼓励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方式盘活,动员贫困户自愿将个人的资源、资产、扶贫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推动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使贫困户既参与产业,又享受分红。

(二)加强协调配合,抓好相对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

相对贫困村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脱贫产业由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负责实施,镇(街)、(社区)委积极配合。分散贫困人口可参照上述的做法,加快帮扶项目落地生效,确保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省脱贫收入要求。在完成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脱贫任务的同时,要围绕省考核目标,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容村貌、集体经济等方面开展帮扶。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联动,使各行业政策和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78个相对贫困村2018年圆满完成省考核指标。

1.进一步夯实贫困村基层组织。积极实施固本强基扶贫工程,坚持党建和扶贫两手抓,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实现基层治理和脱贫攻坚“两融合两促进”。以村(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和纽带,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产业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支部+X+贫困户”的模式,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以“X”的社区工厂促动、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园区牵动、旅游景区互动、合作组织联动等模式,让贫困户在基层党组织和市场主体融合带动引领下稳定增收。结合我市正在推进的农村综合改革,坚持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提高农村组织化水平这一核心,纵深推进贫困“三个重心下移”,改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2.进一步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贫困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引导,通过村民理事会的自治功能,积极动员社会参与和群众自发,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切实增强贫困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改善贫困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先完成200人以上聚居的自然村道路面硬化建设,完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和设施,加快镇(街)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提高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村班车通达率;积极实施清远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解决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到2017年底实现相对贫困村通自来水覆盖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加快贫困农网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提升贫困村电力普遍服务水平;积极推进贫困光伏开发,优先满足扶贫光伏发电项目用地指标调规及其设施接入电网运行;加大农村信息化投入,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统筹推进贫困村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4G网络入乡进村,提高贫困村信息化发展水平。

3.进一步提高贫困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保障贫困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完善市、镇(街)、(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积极促进远程医疗诊治和保健咨询服务向贫困延伸。完善鼓励引导全科医生到基层执业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到2017年底,力争实现相对贫困村村村有标准化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扶贫对象基本享有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儿童和孕产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贫困人口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乡人民群众均衡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村(社区)级基层综合公共文化中心,实现镇(街)、行政村公共体育建设设施100%全覆盖。实施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文化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等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贫困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 

4.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按照2017年全省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要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78个相对贫困村要建成新农村示范村。积极引导帮扶单位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筹集资金积极实施人居环境改善扶贫工程,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贫困村村内道路交通、人居泥砖房改造、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实现旧村新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017年全面启动相对贫困村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将78相对贫困村全部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因地制宜,按照贫困村的实际,选取创建村组。力争2017年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和自然村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宜居,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清远市“五个梯度”的要求,相对贫困村列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村庄至少要达到示范村的要求。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覆盖要尽量将相对贫困村纳入其中,确保更多的建设资金。

5.进一步激发贫困村内生动力。结合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纵深推进“三个整合”,优化农村资源要素配置,转变农村生产经营方式,促使农村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突出抓好农村土地资源与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进一步激活主体,引导发挥村民理事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互换并地,解决细碎化问题,推进农村土地治理,推动规模生产,提高土地效益;加快普惠性和非普惠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提高财政涉农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投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民出行条件。支持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村集体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入社。利用村集体机动地以及复垦整理形成的新增农用地,支持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发展特色林果产业,鼓励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生态林旅游经济。引导村集体创办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服务实体,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有偿服务。

6.进一步促进贫困村长效增收。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利用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发展物业经济。盘活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学校、仓库等不动产,积极开展光伏、租赁等经营业务。引导村集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优势工商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不断探索和创新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方式。至2017年底,78个相对贫困村均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三)落实保障政策,实现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1.认真落实教育保障政策。执行现有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扶持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学杂费,实行市内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在落实现有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对贫困户子女就读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含技校)实行生活费补助,就读高等院校的,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失学。通过对口支援、跟岗学习、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山边远山区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

2.认真落实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健全普通门诊统筹制度,2017年落实资助纳入征收范围的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提高支付比例,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稳步推进对各项医保政策报销后的合规医疗费用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因病致贫的,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健康管理一批,特殊困难家庭兜底保障一批。

3.认真落实低保五保政策。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扶贫、民政等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制度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政策,确保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政策兜底脱贫。由社会保障兜底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家庭和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成员由民政部门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依托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加强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的信息比对,确保脱贫户全部纳入民政的低保和五保,实行政策兜底。对低于贫困线的无劳力一般贫困户,由民政部门将其纳入救助范围,落实相关救助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0%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4.认真落实住房保障政策。以长期唯一居住属于整体危险危房(D)级或局部危险(C)级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确保到2018年全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抓好2016年度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的收尾工作,确保2017上半年全部完工。落实无房贫困户的住房保障政策,使无房户按脱贫计划落实住房保障。对20172018年度脱贫的贫困户有居住危房的,迅速做好鉴定核实和统计汇总,并全部纳入2017和2018年度危房改造范围,并按年度计划完成改造任务。

四、创新工作思路

要做好今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完成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必须做到五个结合:

(一)精准扶贫与加强党建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一要加强村(社区)党支部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用组织力量推动精准扶贫。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择优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发展能力,打造一支用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二要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强素质提能力,不断增强党员引带意识,提高党员引带能力,发挥党员引带作用,用示范引带推进精准扶贫。

(二)精准扶贫与农综改相结合。依托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生产方式转变,进一步创新农村基层资源组织方式,提高农村农业规模程度,加大农村土地资源整合,78相对贫困村均要求开展土地置换整合,积极引导农民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收入。进一步整合生产资源(主要是土地)、规划生产品种、培训技术骨干、示范带动生产,引导贫困户通过产业带动脱贫。

    (三)精准扶贫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相结合。精准扶贫要从投入侧入手,通过优化扶贫投入结构、增强有效供给来提高扶贫质量,进一步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实效性。首先是从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方式、产业体系着手,完善产业规划和布局,根据各地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差异化发展优质生态产品,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是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新型市场主体,让市场主体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来主导特色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要在硬件和软件上齐发力,在改善贫困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创新互联网扶贫模式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把贫困的发展潜力激发出来,风险和成本减低下去,使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果能更多惠及贫困家庭,保证脱贫攻坚战任务顺利完成。

(四)精准扶贫与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相结合。成立扶贫改革试验区工作专家库,积极邀请有关专家来指导扶贫改革创新工作。继续深化精准扶贫课题的研究,加快形成理论成果指导实践。鼓励推动依托农综改促脱贫致富的机制创新,进一步创新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和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机制。积极树立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区域扶贫、生态扶贫、民族扶贫、土地调整、村民自治、培训就业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典型,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五)精准扶贫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坚持一手抓增收致富、一手抓民生改善,突出抓好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进一步加强贫困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解决制约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全面提升贫困群众民生水平,加快贫困群众幸福“追赶”,让贫困群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街)是精准脱贫的责任主体各镇(街)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作为中心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镇(街)、村(社区)齐抓共管强大合力。要把握脱贫人口与帮扶资金同步的原则,制定出台财政帮扶资金使用方案,确保资金尽快投入帮扶项目,发挥资金效益。相对贫困村资金要以村为平台统筹使用,分散贫困人口资金由市、镇(街)统筹安排。完善、镇(街)扶贫开发组织机构,配强、充实扶贫机构人员,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加大对扶贫干部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认真落实脱贫攻坚措施和政策,确保减贫任务如期完成。

2.完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构建扶贫专项资金递增机制。各级财政对我市扶贫开发帮扶对象按人均2万元安排财政扶贫投入,所需资金由省、广州市、清远市按6:3:1的比例分担。我市应配套的资金,按清远市与我市6:4的比例分担每年安排不少于9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二是构建以奖代补的财政资金激励机制。对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的相对贫困村按标准给予相关等次的奖补资金;大力宣传实行就业、产业以奖代补政策,奖补对象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就业奖补最高4500元、产业奖补最高3500元。通过产业、就业以奖代补奖励机制,进一步加快扶贫产业项目落实,使贫困户形成“我要脱贫”的积极观念,强化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确保稳定长效脱贫增收,有效激发其内生动力。

3.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各镇(街)、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高执行能力,重视扶贫开发队伍建设,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我市照清远市级架构成立相应的专责小组,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将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尤其是干出实绩、群众欢迎的驻村干部要重点培养并优先提拔使用。

4.实行跟踪问效机制。实行目标任务销号管理和跟踪落实制度,建立目标任务台账,明确帮扶项目、帮扶措施、脱贫任务、完成时限、完成进度、责任人等,实行销号制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镇(街)、村(社区)要落实岗位责任,加强管理问责,提高数据采集和电脑系统信息录入工作效率。明确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对信息采集不准确、不按时录入提交、错录、漏录情况比较严重的镇(街)、村工作人员进行问责。建立脱贫工作考核机制,上级督查考核结果作为镇(街)党政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干部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及时跟踪问效,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5.强化考核督查机制。强化督查巡查问责,重点加强对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情况,专项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减贫任务完成情况,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情况,对口帮扶、定点扶贫情况,行业扶贫、专项扶贫、重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等方面的督查。加强对干部在落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方面存在的失职渎职,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贪占挪用扶贫资金,违规安排扶贫项目,贫困识别、退出严重失实,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等方面的巡查。执行“下考一级”的考核制度,制定对镇(街)的考核办法,定期实施对镇(街)、镇(街)对村考核,针对目标清单客观考评,真正做到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行一月一通报一排名、一季一督查一考核制度,对督查考核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约谈。同时,实行“红黑榜”通报制度,“红榜”表扬做得好的有关单位、镇(街)或个人;“黑榜”通报批评工作开展不力的有关单位、镇(街)或个人;对措施不力、工作失职、不作为甚至弄虚作假的依党纪政纪进行追责。

 

附件:一、英德脱贫攻坚决战工作专责小组成员及职

          责分工

      二、英德脱贫攻坚决战工作专责小组联动机制




 

附件

 

英德脱贫攻坚决战工作专责小组成员及

职责分工

 

一、综合协调专责小组

组 长:廖家杰(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

副组长:黄永晨副市长  

      员:李新春市委市府办副主任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两新”组织党

              工委书记)

      朱增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林晓燎(市委农办主任)

吴志斌市住建局副局长

联络员:周兰标市扶贫办主任

职 责: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文电处理、上传下达,拟定计划和方案,做好总结和汇报;筹备领导小组有关会议,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督促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工作的落实;负责贫困村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工作;负责扶贫开发工作中各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的综合协调、联络沟通等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资金管理专责小组

组 长: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  (市财政局局长)        

    成 员黄志峰(市农业局党组成员市农村金融办主任

            王志坚(市工商联副主席)

            谢国旺市发改局副局长

            刘贤裕(市审计局副局长)

            叶青松(市国税局副局长

            潘启宏(市地税局副局长)

            罗艳云(市扶贫办副主任)

            刘洪荡(人民银行英德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联络员:何树林(市财政局副局长)  

职 责:负责提出支持实施精准扶贫资金筹措方案,会同有关部门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并筹措落实市本级应承担的配套资金,每年约900万元;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准扶贫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落实211条分散的帮扶资金投入;完善资金管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项目资金到村到户、直接用于扶贫对象;改进资金分配办法,并简化资金拨付流程;指导各镇(街)、村(社区)开展涉农资金整合,优先投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实行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绩效考评结果、减贫成效直接挂钩;强化资金监管,配合市扶贫办完成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配合做好扶贫专项资金审计工作;配合市扶贫办制定整合全市各部门支持精准扶贫相关财政资金方案并报领导小组审定;研究、利用国家、省、清远市有关支持扶贫开发财税政策,草拟撬动金融资本、吸收社会资金投入精准扶贫的财税政策措施并按程序报批;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基础设施专责小组

组 长: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钱金勤市发改局局长         

成 员:汤建新(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市民宗局局长)

      吴志斌市住局副局长

            李政文市农业局副局长

              (市公路局副局长)

            邓书精(市经信局党组成员

            冯春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

            陈赞旺(市交通运输局工会主席

            黄国亮英德供电局党委书记)

            林合俊(移动英德公司副总经理)

            谢同中(电信英德分公司副总经理)

联络员:谢国旺市发改局副局长       

职 责:制定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动相对贫困村交通运输、安全饮水、电网改造、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贫困村村庄规划、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建设贫困扶贫产业开发必须配套的“五小水利”工程;确保78个相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聚居较多的行政村通硬底化道路,200人以上自然村(村民小组)逐步通硬底化道路;贫困村和分散贫困村人口用上放心电,有电视信号和互联网接入信号覆盖,有文化体育设施;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产业开发专责小组

组 长:黄永晨副市长  

副组长:郭孔随市农业局局长 

      员:  (市科协主席

      邓书精(市经信局党组成员

            陈代仁(市林业局副局长)

            潘瑞萍(市旅游局副局长)

            黄永强场监管局副局长)

            许卓华(市供销社副主任)

联络员:李政文市农业局副局长

职 责:制定并指导各地实施农业产业扶贫方案,会同相关部门争取省的产业政策支持,促进扶贫区域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强项目到户机制建设,积极培育贫困农民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到2017年,78个贫困村要完成培育1个农民合作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或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开发,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制定对直接先贫困户务工、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农业经营主体的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现代农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结合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制定贫困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大力扶持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 78个贫困村要全部申报美丽乡村。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基本保障专责小组

组 长:张本疆副市长

副组长:陈志远市住局局长)

    成 员:黎东平(市民政局副局长)

            何树林(市财政局副局长)

              (市教育局副局长

            谢思焕(市人社局副局长

            梁振坚(市卫计局副局长)

            黄向阳(市残联工会主席

联络员:吴志斌市住建局副局长

职 责:负责落实《清远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中教育、住房、基本医疗“三保障”政策,指导督促各镇(街)及各有关单位组织实施“三保障”工作;负责出台并落实“1+N”相关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居住危房的务必全部纳入改造计划,并按年度计划完成,确保贫困人口住房安全;认真落实对贫困户子女就读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含技校)、全日制高等院校(大专)实行生活费补助,贫困户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贫困户子女考上高中以上学校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按照规定程序,符合条件的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0%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60岁以上符合领取待遇的贫困人口100%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健全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加大医疗救助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各项医保政策报销后的合规医疗费用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补助,并落实资助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六、培训输出专责小组

组 长:张本疆(副市长)

    副组长:巫开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

    成 员:  (市教育局副局长)

            李江红(市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主席

    联络员:李 鹏(市人社局副局长)

职 责:负责实施教育扶贫工程,78个相对贫困村和24个有分散贫困人口的(街)每年至少举办1期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培训;推进就业、创业扶贫和智力扶贫工作;积极为贫困劳动力推荐就业,每年至少举办2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就业招聘活动,确保有就业能力和务工意向的贫困人口能够稳定就业,以增加其工资性收入;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七、督查问责专责小组

组 长:廖家杰(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        

副组长:朱龙标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宁琛(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成 员:  市委市府办主任

            凌淑婷(市直工委副书记)

联络员: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两新”组织党工

               委书记        

职 责:负责健全扶贫工作机构,配强和充实扶贫工作力量;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扶干部选派、管理、考核等工作;负责督促精准扶贫工作进度,包括帮扶项目落实和扶贫资金使用;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八、新闻宣传专责小组

组 长:罗振宇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朱增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成 员:罗显路(市扶贫办副主任科员

      冯春花(市文广局副局长)

            刘卫勤(市广播电视台总编辑)

            刘海军市新闻中心副主任

联络员熊成帆(市委宣传部宣传组组长)

职 责:负责宣传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动态,每月报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闻不少于6次。深入挖掘精准扶贫典范,报道帮扶干部事迹,适时曝光扶贫不精准、帮扶工作不落实的现象。积极营造“6·30”广东扶贫济困日和“10·17”全国社会扶贫日的宣传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动员全社会关注贫困人口、参与精准扶贫。








 

附件

 

英德脱贫攻坚决战工作专责小组联动机制

 

为加强工作沟通协调,确保如期完成全市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按照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专小组分工情况,经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特建立以下联动机制:

一、实行组长负责制。各专责小组组长是本组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决定,负责统筹协调、召集会议、组织制定计划方案、明确工作清单、落实工作责任、组织推进本组工作实施,并全面掌握组内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各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人财物等资源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各组人员具体落实和完成好本组的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原则上,牵头单位派一名级以上领导担任驻组负责人,协助组长具体组织本组日常工作,每个专责小组指定1名业务骨干作为联络员,负责与综合协调专责小组沟通联络。各驻组人员暂定到20191月底。由各专责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对驻组人员参加本专责小组工作的时间和方式进行自主安排,并报综合协调专责小组备案

二、实行目标责任制。各专责小组要围绕2018年实现1.77万户4.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落实本组各成员单位的目标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结合本组的工作任务和本单位的工作职责,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重点倾斜和保障贫困,着力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贫困富民特色产业,改善贫困人口住房条件,分类分批精准帮扶贫困人口脱贫。

三、实行定期会议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专责小组汇报会,主要听取各专责小组扶贫开发工作开展的情况汇报,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每月各专责小组召开一次碰头会,总结点评本组上个月工作,安排部署下个月工作,罗列要落实的任务清单,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四、实行信息报送制。各专责小组要认真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及时整理报送相关信息。各专责小组每月报送不少于5信息到综合协调专责小组,主要报送工作的新进展、新情况、新动态,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效、先进典型或经验;每季度要以书面形式向综合协调专责小组报送一次工作情况汇报。

五、实行督办问责制。着力督办各专责小组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的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重大问题解决情况、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以及领导小组组长交办落实的其他事项。各专责小组在年度、季度、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措施不力、工作进展缓慢、影响完成扶贫开发目标任务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专责小组成员单位的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