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间,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粉尘和尾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施工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的影响等。但此影响具有暂时性,随着施工的结束该影响也即消失。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当地有关法律法规,实行文明施工,并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与养殖废水一并排入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用作项目内及周边林地绿化,不外排。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表明,本项目所采取的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所依托的污水处理设施具有环境可行性。故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猪舍产生的无组织恶臭采取优化饲料、喷洒除臭剂、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加强通风、及时清粪等措施处理;粪渣处理区产生的无组织恶臭采取喷洒除臭剂、加强绿化、加强通风等措施处理;污水处理区产生的无组织恶臭采取喷洒除臭剂、加强绿化、加盖处理;经上述措施处理后,上述无组织排放的臭气浓度能达广东省地方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613-2009)标准限值,硫化氢、氨气能达《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1新改建二级标准。食堂油烟经“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引致楼顶排放,能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型项目标准要求。经综合分析,本项目采取的各类废气治理措施在技术、经济上都是合理可行的。
3、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产生的噪声通过对设备合理布置,并对机械进行了消声、减振、隔声等工程措施以及距离的衰减后,项目预测点厂界四周外1m处的贡献值昼夜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
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药品包装及针筒、消毒用品包装袋、废UV灯管)交相应资质单位处置,危险废物在厂区内储存过程中应做好防渗、防雨、防晒、防泄漏、防溢流、防腐蚀等措施。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饲料废包装袋交由原饲料厂家进行回收利用。猪粪便、粪渣、污水站污泥在厂区内发酵处理后形成有机肥外售周边;猪尸体及胞衣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淘汰母猪交由具有相关资质屠宰场或食品公司处理。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极小,所采取的各类固废处理措施合理可行。
5、土壤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对周边土壤的影响途径主要有地面漫流和垂直渗入。根据项目所在地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结果,项目区域土壤环境处于清洁水平,区域土壤环境状况良好。通过加强污染物防治措施,加强环境风险措施和地面防渗措施,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经分析,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在正常工况下不会对区域地下水造成污染,事故情况下可能会由于污水处理站及废水管道等破损导致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污染。
本次评价认为,在本项目企业在按照本次环评要求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做好地下水污染单元分区防渗工作、制订并实施地下水监测计划、建立有效的事故防范和应急机制并加强生产管理的前提下,可避免项目对周边地下水产生明显影响。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本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本项目工程设计上对风险防范考虑较为周全,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这些措施只要切实落实和严格执行,能有效地降低风险。建设方应能从降低环境风险的角度加强工作人员思想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则可使工程环境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本项目在采取了相应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后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可防控的。
环境防护距离的设置 预测结果表明,项目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为H2S88.62%,
NH326.7%(均小于100%);叠加现状浓度后各评级因子短期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厂界外无超标点,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项目建成后对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根据《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2012),本项目设置卫生防护距离为养殖区及环保区外延200m。根据现场调查,在本项目卫生防护区域内无现状及规划敏感点。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2012)中相关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