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一)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隔油、隔渣、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英德市西城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达标排放至北江。 (二)对施工场地边界进行围挡,施工楼层外侧加强网布搭架的设置,加强网布围挡,减少散落扬尘;施工场地边界施工期应设置防尘喷雾器,施工场地内经常洒水使作业面土壤保持较高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裸露的地面,也应经常洒水防止扬尘;施工场地产生的多余土方应尽量用于填方,并注意填方后要随时压实、撒水防止扬尘;废弃土石方应随挖随装车运走,应及时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堆放或作填埋,不要堆存在施工场地,以免风吹扬尘;对不能及时运走的废渣,施工场地的临时堆放点,不能太靠近居民住宅楼,加强洒水降尘。运土及运粉状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应采用加盖专用车辆或者配置防洒落装置,车辆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为减少粉尘污染,施工单位不得在施工现场设立混凝土搅拌机搅拌。 (三)禁止在白天休息时间(12:00-14:00)及夜间(22:00-6:00) 进行施工;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并对设备定期保养;施工场界设置临时隔声屏障或竖立大型广告牌,以减少噪声影响;施工运输车辆进出应合理安排,并控制车辆鸣笛。 (四)建筑工地拆除、建筑和装修的废弃物,能回收的全面回收,不能回收的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的要求进行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定期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运营期医疗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至院内综合污水站,经二级处理/消毒后排入英德市西城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达标后排放。 本项目废水经上述措施处理后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化粪池采用地埋式,恶臭气味较少,周边大气污染物浓度可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标准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新改扩建的排放要求较严值。 本项目不设置地下停车场及室外停车场,可依托医院内现有停车场。 医院由于日常的消毒,均会产生消毒水异味,但消毒水异味一般影响范围仅在建筑物内部。因此,本项目消毒水异味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大的成影响,厂界恶臭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新改扩建的排放要求。 3、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的主要噪声来源于病人的喧哗声和设备噪声,项目内控制说话声量、禁止大声喧哗,并采取必要的隔声减震措施,使得医院边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根据国务院[2003]第 380 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卫生部[2003]第 36 号令《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对医院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要求,应对医疗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分类标志,因此本项目的医疗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分类收集至相应容器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室,医疗废物及时交给清远市永合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处理,如实向广东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填报固废及危废处置信息,并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沉淀污泥经定期投加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后清掏交由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袋装后集中存放在垃圾房内堆放,每日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通过上述分析,固体废物若严格按照上述处理方案执行,均能得到妥善处理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 5、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项目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未构成重大危险源,主要风险源有废水处理设施事故状态下的排污、医疗废物收集贮运过程存在的风险、病原微生物传播疾病的风险及化学品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事故。在严格采取各项风险防范应急措施的情况下,环境风险可得到控制,风险影响程度可接受。 6、总量控制指标 本扩建项目废水、废气无需设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