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间,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作业时排放的尾气以及施工燃油燃气的废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施工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的影响等。但此影响具有暂时性,随着施工的结束该影响也即消失。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当地有关法律法规,实行文明施工,并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本项目生活污水依托现有厂区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厂区东侧的鱼塘,不外排;生产废水经氨蒸发、MVR蒸发、膜处理后均回用于生产,不排放到外环境。因此,本项目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均不外排,对项目周围水环境的负荷影响较小。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在共沉淀至烘干工序、洗涤、烘干、氨蒸发、MVR蒸发会有含氨废气产生,收集后经水喷淋吸收塔处理达标后经21m高排气筒P1排放。有组织排放的氨气能达到《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表3标准。蒸氨塔和MVR蒸发器在设备密闭性不好的情况下,会有小部分氨气以无组织形式散发,由于氨气无组织排放量不大,MVR蒸发产生的氨气经车间强制通排风后通过车间天窗排放,能够达到《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表5氨排放标准值,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对直接接触污水的地面均硬化并作防渗,项目造成地下水污染可能性小,对周围敏感点影响较小。项目勘查区内的村民生活饮用水源均为上游提供的自来水,不存在对饮用水源的影响。项目未涉及开采地下水,对地下水水位及地下水流场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整体来说,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小,引发地下水环境风险的可能性小。 (4)噪声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各类反应槽、干燥设备、混合机、氨蒸馏塔等设备噪声,噪声值约为75~85dB(A),项目投入使用后,应采取增设减振垫及围墙隔声等综合防治措施,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正常情况下厂界东、西、北面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南面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标准,对环境影响不大。 (5)土壤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对土壤的影响途径为大气污染物氨气经排气筒排出后,垂直入渗至项目南侧农田对土壤造成的影响。由于本项目排放的氨气浓度较低,且土壤环境监测因子中无氨相关因子,氨在浓度较低时本身对土壤的影响有限,故项目对周边土壤的影响极小。 (6)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员工的生活垃圾、除铁杂质、MVR蒸发器的结晶体以及废反渗透膜。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交环卫部门清运处理;结晶体由企业回用处理;除铁杂质由企业进行回收酸解处理,回收镍钴锰元素;废反渗透膜存于危废暂存间,交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经上述措施处理后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7)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储存和使用的危险物质发生泄漏、危险物质运输事故、生产过程发生爆炸、环保治理措施发生故障事故排放等。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知,建设项目使用的原料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有泄漏等风险事故,该事故发生概率较低,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建设单位将采用严格的国际通用的安全防范体系,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增强风险意识。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规程、作业规章和应急计划,并在各关键环节配备在线监控、预警和应急装置,在出现预警情况时能及时处理,消除事故隐患,发生事故时有相应的风险应急措施。 项目设置大气风险防护距离350m。 储罐区四周均设有围堰,氨罐区围堰高度2米,容积450立方米。为防止消防废水外泄,本项目设置有容积为1650立方米的应急池,可满足改扩建项目要求。 通过采取本评价提出的风险预防和应急措施,以及加强管理,建设项目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风险,项目对环境的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总量控制指标 改扩建项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均不外排。废气、废水、固废均不另设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