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德市鸿泰玻璃有限公司占库“四乱”问题整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审批机构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 。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1年09月14日至2021年09月18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审批机构反映。
联系地址:市区金子山一号路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生态环境窗口,邮编:513000
联系电话:15917621465
传 真: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审批机构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英德市鸿泰玻璃有限公司占库“四乱”问题整改工程 |
建设地点 | 广东清远英德市 |
建设单位 | 英德市河湖管理事务中心 |
项目概况 | 英德市鸿泰玻璃有限公司占库“四乱”问题整改工程分别位于两处,即原地恢复和异地补偿两处,而原地恢复又分两点。原地恢复的两点为鸿泰玻璃选址的东北、西南侧,地理位置分别为:东经113°16′54.974″,北纬24°0′5.775″;东经113°16′42.619″,北纬23°59′41.027″。异地补充位于滃江入口北江的南侧的分洪道中,地理位置为东经113°23′50.532″,北纬24°8′0.568″。项目总占地4.67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9511.6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07万元。 英德市鸿泰玻璃有限公司在进行建设中平整山头处理土方,占用了连江口大樟库湾部分水域,为占用飞来峡水库库区大樟库湾的河湖“四乱”问题之一,经沟通,确定本项目整改工程采用“原地恢复+异地补偿水域恢复”方案,其中原地恢复分为两块区域进行开挖(玻璃厂东北侧及西南侧),异地补偿利用英德市大站镇滃江与北江之间一段低洼鱼塘区域,在北江侧划出一片区域辟为补偿蓄洪区。 具体工程如下: 原地恢复区域1#:对玻璃厂东北侧的原库湾残留水塘进行扩大开挖并拆除厂房东侧的一座库房(拆除面积约为3300平方米),并在玻璃厂厂房东侧与大樟库湾新建连通渠道,连通大樟库湾,共需开挖土方72.59万立方米,可退回库区库湾面积8.76万平方米,退回水库设计库容约59.02万立方米。 原地恢复区域2#:对玻璃厂西南侧对建厂时被填了的临库湾区域,开挖库湾区域面积3.47万平方米,开挖土方29.02万立方米,可恢复库容约17.70万立方米。 (3)异地补偿水域恢复建设内容:利用英德市大站镇滃江与北江之间的低洼鱼塘区域,在北江侧堤防打开,南面利用现有堤防,东面、北面修筑堤防围挡,异地补偿开挖土方量约3.7万立方米,利用现有地形形成一蓄洪区面积约5.74万平方米的区域,与北江库区连为一体,蓄洪区蓄洪量为50.95万立方米。 综述,原地和异地总恢复面积达到16.30万平方米,恢复设计容积127.67万立方米。本项目水域恢复方案实施后,将能完全恢复玻璃厂所占用和影响的水域面积。 项目施工期施工高峰人数为100人,总施工期为7个月。项目距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原地恢复区西北530米的大樟坝;异地补偿区东南550米大塘边新屋。 |
环评机构 | 广东汇恒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一)对施工现场抛洒的沙石土等物料应及时清扫,施工道路应定时洒水抑尘,并加强管理,使运输车辆尽可能减缓行驶速度;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加强施工场所清扫及洒水降尘,从而消除二次扬尘产生源,减少其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施工围挡高度不宜低于2.5米,其他路段施工现场围挡高度不宜低于1.8米;运输过程对淤泥表面喷洒生石灰、除臭剂、掩臭剂等封闭运输,以减小臭气对环境的影响。 (二)施工过程中采取开挖导流沟+预留土坎、土石围堰形式进行施工导流;施工废水设置1个二级沉淀池,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拌合,不排放;车辆、设备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车辆冲洗,不外排;基坑排水拟在施工区上下游挖设截水沟+无衬砌沉淀池+集水坑,经沉淀处理,上层清液可回用于工程扬尘洒水用水、混凝土沙石搅拌等生产用水。生活污水经隔油隔渣+三级化粪池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旱作标准后,回用于周边绿化灌溉。 (三)各类机械噪声声压级约为88~100dB(A),施工过程中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艺,同时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减振机座或减振垫,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订施工计划时,应尽可能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白天,尽量避免夜间施工量,若必须夜间施工时,应确保夜间施工项目边界的声级不超出55dB(A),严禁高噪声设备在作息时间“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06:00)”施工;施工运输车辆经过村庄时应减速,禁鸣喇叭;噪声经围墙隔声、距离衰减后,噪声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 (四)本项目设置了两个弃渣场,容量分别为56.17万立方米、40.48万立方米,满足弃土要求;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工程下脚料、废旧的钢材、钢管、油桶、包装袋、木材等,尽可能重新利用,无法利用的运至指定地点填埋;沉淀池产生的沉渣主要为砂石料,回用于混凝土拌合生产;隔油沉淀废油渣、废矿物油等卫星废物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废油桶交由厂家回收用于原始用途;生活垃圾及废弃食用油脂由环卫部门处理。 (五)水保方面,库湾原地恢复工程区:区域主体已有草籽护坡,土方开挖遇降雨采用彩条布苫盖,面积约20000平方米;异地补偿区:区域主体已有草皮护坡,堤防填筑遇降雨采用彩条布苫盖,面积约5000平方米;施工营区:采取临时排水措施,施工营区周边布设砖砌截排水沟,总长约100米,尺寸为0.3m×0.3米,施工结束后硬化拆除恢复原状地貌,撒播草籽绿化,面积约0.1公顷;弃渣场,堆土场顶面、马道和坡面撒播草籽绿化,平台和坡面撒播草籽面积分别约68618.1平方米和17820.1平方米;临时堆场,开挖截水沟断面为梯形,排水沟末端设置临时沉淀池,截留雨水径流。 (六)风险方面,本项目弃渣场挡墙在计算工况下其地基承载力与抗滑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建设单位在工程主体设计中考虑在临时堆土坡脚设置拦挡措施,并在堆渣边界附近新建截水沟,将坡面水引到挡土墙下游河谷,具体防范措施如下: (1)为防止截排水沟、沉淀池等出现排洪能力不够或者出现渗漏。场区截排水沟应按照设计要求先行构筑,确保未被污染的强降水直接导出场外,减少暴雨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冲击; (2)截排水沟沟底和沟壁应进行防渗处理,并经常疏通,防治截排水沟堵塞; (3)为了确保弃渣场的安全,弃渣场挡墙采用浆砌石挡墙方案并在表面采用绿化护坡,弃渣场挡墙能有效地巩固弃渣区堆料的稳定性,同时可防止雨水对坡脚的冲刷及低洼地段积水对填方坡脚的浸泡破坏,采用梯级放坡,不存在人工规模切坡,引发滑坡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在有以上防范措施以后,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对环境的破坏,并可以防止溃坝的发生。 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运营期基本不产生污染物,基本上没有负面影响。 三、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不设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
公众参与情况 | 受理公告期间未收到异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