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将至,节庆、踏青等户外活动和集体聚餐活动增多,同时气候温湿多变,各类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是食源性疾病的多发期。在此,市食药安办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应提高防范意识,注意饮食安全。
一、购买食品时:应选择到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场所购买,注意选购新鲜食物,不要购买不新鲜的蔬菜、水果、水产品以及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制品和死因不明的禽、畜。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应选购包装袋完好无损、食品包装上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重要食品信息齐全、清晰、有效的预包装食品。特别要对绑赠、促销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行认真查验。在选购散装食品时,应选择加贴标签、且标注有生产者产品信息和经营者信息的散装食品。

二、食品烹调时: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如砧板、刀、非一次性碗筷等)要分开,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做饭前要洗净双手,加工禽、肉、蛋、奶等食物时,要充分烧熟煮透,少吃或不吃冷食、生食,不食用任何发霉、变质、腐坏食品。
三、外出就餐时:外出就餐时,选择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条件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高和实施“明厨亮灶”的餐厅,餐后主动索取发票等就餐凭证。少吃或不吃凉菜冷食、四季豆、野生菌、小龙虾、生食海产品等高风险食品;不要食用河豚鱼和野生蘑菇等含有毒有害成份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以免引起食物中毒以外的其他胃肠道症状或疾病。积极参与“光盘行动”,根据个人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用餐人数、用餐需求等合理点餐,理性消费,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就餐的践行者、宣传者和监督者。

四、野外活动时:采摘、食用野菜、野生蘑菇有较高的植物学门槛,鉴别野生蘑菇和野菜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为了生命安全,切勿随意采摘、食用野生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和野菜,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和野菜。尤其千万勿采食颜色鲜艳、形态特殊的野生菌和与某些蔬菜相似的毒野菜,如酷似血皮菜的化儿草、酷似秋葵的曼陀罗、酷似金银花的断肠草等,误食后轻则腹泻,重则呼吸衰竭危及生命。一旦误食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老、弱、病、孕产妇和免疫力低下者更要注意饮食安全和膳食营养。消费者在饮食消费过程中如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