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清远市各地区陆续出现布鲁氏菌病病例,为提升我市广大公众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保障自身健康,英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预防布鲁氏菌病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布病主要传播途径为动物传人,通常不人传人。
二、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布氏菌可以侵犯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潜伏期一般是1-3周,平均是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会更长。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长期发热等。

三、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感染布鲁氏菌的家畜是主要的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动物可以作为布鲁氏菌贮存的宿主。羊、牛、猪作为传染源是最为常见的。其中,羊是人类布病的最主要的传染源。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三种。
1.直接接触:直接接触病畜或者其排泄物,或者是在饲养、屠宰、加工的过程中经皮肤或者是眼结膜感染。
2.消化道传播: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没有煮熟的肉、内脏等感染。
3.经呼吸道感染: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也可导致人感染“布病”。

四、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措施
1.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奶,不食用不洁或被布氏菌污染的食物,奶及其制品应彻底消毒;
2.不吃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避免进食生肉、半熟肉等;
3.烹制肉类时,应注意烹饪工具的生熟分开,烧熟煮透;
4.食品生产经营者严禁采购、加工和经营病死、来源不明及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切实做好布病感染源头管控,严防疫病动物流向市场、餐桌;
5.从事乳、肉生产经营的职业人群,在日常工作中应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胶鞋、乳胶手套,工作后及时洗手、洗脸、洗澡,保持生产及工作环境卫生,并定期进行体检,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6.一般人群应做到接触动物后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如出现长期反复发热,或者发热伴有关节疼痛,要仔细回想近期是否接触牛、羊制品,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遵医嘱按疗程规范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来源:英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