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英德市不断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路径,在镇(街)卫生院和村居(社区)卫生站建立食品安全宣传和监测哨点,402名卫生院(站)医务人员参与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和食源性监测,开展集中宣讲87场次,走村入户5万户次,未发生农村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保障农村百姓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
一、突出工作重点。发挥医务人员在群众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通过屋场会、村村响广播、送知识上门、“小手拉大手”、担任乡村新闻官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宣传、保健食品知识科普宣传、农村集体聚餐饮食安全、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防控宣传,以串门走访拉家常的方式,收集群众意见,掌握社情民意。同时,搭建覆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特食、抽检、预警、舆情等全链条食品安全问题处置流程,建立“专人服务、专群联络、快速处置、快速反馈”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机制,确保哨点收集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快速高效的处置和反馈。
二、开展动态评价。督促镇(街)食安办对基层卫生院(站)哨点开展“一周一沟通,一月一抽查、一季一评价”,即各哨点食品安全联络员每周在工作群汇报宣传和监测工作情况,及时研判和处置问题情况;每月对基层卫生院(站)进行随机抽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每季度对基层卫生院(站)进行一次动态监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镇(街)年度食品安全考核内容。
三、强化部门协调。压紧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镇(街)和基层卫生院(站)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科学规范开展科普宣传和监测工作,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全力做好涉食品安全事件患者医疗救治。及时跟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督促整改落实,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动食品安全哨点工作,选择重大活动常用接待餐饮单位、A级包保企业、集体配送单位等重点企业作为试点建设食品安全宣传和监测哨点,努力把食品安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