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警惕“大蘑王”,不做“菇”勇者
  • 2024-07-24 15:11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普通市民难以辨认蘑菇是否有毒,一些民间鉴别有毒蘑菇的方法也并不可靠,自行采食野生蘑菇中毒风险极高。为保障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英德市食药安办提醒广大公众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一、常见剧毒野生蘑菇种类

  1.肝脏损害型。刚开始主要为急性胃肠炎症状,接着出现“假愈期”,病情急剧恶化。如果早期不及时治疗,致死率高。

致命白毒伞.jpg

致命白毒伞

簇生黄韧伞.jpg

簇生黄韧伞

灰花纹鹅膏.jpg

灰花纹鹅膏

  2.急性胃肠炎型。食用量大会对肝及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jpg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粘盖包脚菇.jpg

粘盖包脚菇

铅绿褶菇.jpg

铅绿褶菇

  二、毒蘑菇的识别误区

  x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x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x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三、毒蘑菇中毒处置

  目前对于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因此误食毒蘑菇中毒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尽早排除毒素,对症治疗,尽量保留吃剩下的野生蘑菇,供医生救治和鉴定参考。

  四、食品经营者要落实食品、食材进货查验

  各类餐饮单位、食堂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各类单位食堂,尤其是学校食堂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药食同源食材等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务必第一时间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12345、1231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