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分享到:
英红镇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 2021-03-18 14:44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面对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严重冲击,镇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政府以及镇党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去年,我镇水头谢屋村获得“首届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特色名村”称号 、“锦田村被评为2020年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一年来,全镇共获得10多项荣誉表彰。

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疫情防控成效明显。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党委统揽、分片承包、网格管理、群防群控”的原则,众志成城,上下一心,筑牢疫情“防火墙”,疫情形势保持安全稳定。

(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一是经济指标稳中有进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同比增长46%,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4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全年化解债务4000多万元。

二是重点项目得到推进。投入1400多万元完成约27公里的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投入1080万元完成10个村村通饮水工程;投入400多万元完成坑口咀派出所装饰及广告牌工程、英红镇皇朝大道LED灯、英红大道、侨兴二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英红大道、红云大道、云锦公路、英红公园路灯安装工程等26个项目;博物馆周边配套设施、防洪堤亮化等去年的十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同时,完成英红园中南高科、广德产业园供水管网、华电用地等项目征地共200多亩,全力保障落户企业及配套项目的用地需求。

(三)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建成27个干净整洁村,12个美丽乡村,其中新岭村委会梁屋荣获“广东省卫生村”称号;全镇有36个村(组)荣获“清远市卫生村”荣誉称号。

二是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8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设施得到改善。完成12家茶企23个建设项目申报农业产业强镇工作,已落实中央奖补资金800万元。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名列广东省第一名。

三是三大攻坚战成效凸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镇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361974人,目前已全部达到“八有”脱贫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采砂洗砂、畜禽水产养殖、散乱污企业、河漂垃圾、建筑垃圾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四)民生事业稳步推进

一是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完成城乡居民医保2.7万人;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购买续保4700多人;完成新增转移培训就业370人,新增城镇就业500多人。受理各类劳动违法投诉案件120宗,其中网上投诉10宗,涉及劳动者850人,通过责令整改、调解等方式解决80宗案件,调解终结2宗,其他仍在跟踪处理中。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工伤补偿和经济补偿金共约1563万元。

二是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坚持严打整治,认真组织开展各项严打整治行动以及“三项测评”、普法等的宣传发动工作,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信访维稳方面,到目前,我镇共接待来访群众200多人40多批,依法分类处置矛盾纠纷事项120多宗。未发生非法上访现象。

三是创文工作扎实推进。投入30多万元完成城乡垃圾清运、牛皮癣清理、市场秩序整治。常态化组织镇、村干部对市场、办公场所周边、卫生死角等地方进行打扫、清理,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教科文卫取得明显进步。投入180多万元新建的虎迳小学已投入使用;去年投入10多万元用于奖教奖学;投入20多万元改善英红医院医疗条件;投入100多万元改善镇、村(居)文化设施。全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得到发展。

(五)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民主监督,共收到人大议案39件,已办结32件。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体系,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积极举办法治专题培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依法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广泛开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率达97%。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我镇综治中心荣获“英德市文明行业文明服务窗口”称号。

    (六)顺利完成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严格“五个严禁、五个一律”换届纪律。换届程序严格严密,依法依规进行,真正做到法定程序不变通、规定动作不减少,选出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农村基层干部,配出一批结构优、功能强的村(居)委班子。

此外,卫生健康、国防动员、统计、民族、宗教、侨务、妇女、青少年、工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2021年工作安排


工作思路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非常关键。面对新征程新机遇新挑战,我们一定要提振“精、气、神”,把握“时、度、效”,锤炼“胆、识、谋”,奋力“闯、创、干”,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走在前,在更高层次上推进高水平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今年的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5%;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污降碳、资源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工作等方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责任担当,抓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压实压紧责任,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强化村(社区)精准防控,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引导,决不让疫情防控来之不易的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

    (二)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与广清一体化互联互通。继续编制完善镇区建设规划,盘活土地,抓好国有土地收储出让、违法用地整治工作(包括农村占用耕地建房等)。继续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将加快推进坑口咀片区巷道整治、英红大道北路灯修复、云岭片区技校三路(东段)道路、田江桥、黄岩坑桥等项目建设;完善投资约200多万元,长3.6公里、宽4米的星光大道拓宽工程。同时,完善城乡污水管网、消防装备建设;继续加快道路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整治等一批民生实事建设工程。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社会发展新活力。一是加大工作力度,对纳入美丽乡村创建名单的村庄进行督促,确保全面完成创建任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动员更多的村庄纳入美丽乡村创建中,在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力争90%以上的面上自然村创建成为“干净整洁村”,50%以上创建成为“美丽宜居村”。二是持续抓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工作。“加快建设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科学谋划2022年度至2025年度高标农田建设规划”,不断改善灌溉条件;监管“一村一品”实施单位根据实施方案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建设,确保顺利通过验收。三是加大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指导村民开展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业务登记、提交、办理等,并规范、指导农村建房。四是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收入。借鉴锦田供港蔬菜基地的经验,指导各村(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培育可增加集体收入的产业。

   (四)继续改善民生,努力增进百姓福祉。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保持9.5%左右。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制机制,促进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稳定风险预警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五)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防范电信诈骗等工作。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监控防范的良好氛围。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对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重要敏感时期、重点人员强化开展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排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确保我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扎实推进“七五”普法,提高群众法律素养。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北江、官田水”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河道乱堆放、乱倾倒和乱搭建等日常巡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依法打击各类林业违法行为,顺利完成年度造林绿化任务,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持续打击焚烧秸秆等行为,使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共存,让生态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互相成就。

     (六)持续推进廉洁政府建设,确保风清气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加强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岗位,推进监督全覆盖。

    二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清理和监督管理,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三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持续为基层减负。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把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和扎实成效。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预算,把钱用在“刀刃”上。

    此外,继续抓好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退役军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档案、气象、工会等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