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分享到: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 2022-08-18 10:13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2022年以来,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开展工作及取得成效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一是做好防返贫监测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制定了防返贫综合保险方案,已赔付包括重疾、伤亡、生产、教育补助等超过560万;对脱贫户以及边缘易致贫户做好防返贫监测,持续跟踪其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目前共排查发现监测对象352户1236人,全部已建立台账,利用省防返贫系统进行实时监测;继续为市建档立卡脱贫户购买“防返贫险”,确保脱贫稳定。二是加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监管。召开英德市2022年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安排暨扶贫资产管理工作会议,将茶产业特色人才培训、北江大堤景头段硬底化等19个项目纳入2022年度英德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并按要求组织实施。统筹使用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5.28亿元,将5.2525亿元资金安排到村内道路建设、各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等256个项目,剩余275万元作为机动资金,第二批再进行安排。三是创新帮扶方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十镇百企千村”行动。印发了《英德市乡村振兴“十镇百企千村”行动方案》,目前全面动员了340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全市24个镇。建立了乡村振兴“四员”工作制度。印发《英德市乡村振兴“乡贤员”实施方案》、《英德市乡村振兴“廉政监督员”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设立乡村振兴金融员、乡村振兴宣传员、乡村振兴乡贤员、乡村振兴廉政监督员。

  (二)提升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022年春季,我市粮食生产播种面积33.7478万亩,完成清远市下达的春季粮食生产任务。其中早稻播种面积24.4786万亩、玉米7.8775万亩、大豆1.2326万亩。完成2020年度省市下发连片大于15亩疑似撂荒图斑中具备耕作条件的撂荒耕地复耕复种48158亩,完成率100%。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97万头,出栏117万头;清远鸡存栏1600万羽,出栏2100万羽;种鸽存栏119万对,肉鸽出栏900万羽;畜牧业肉类总产量15.5万吨。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一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推进广东省英德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截至2022年5月,已完成项目22个,完成投资额22.48亿元,项目完成率91.7%,投资完成率90.6%。清远红茶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英德部分),省级财政资金申请使用已100%完成,自筹资金22523.67万元,使用率63.39%。全面启动镇域产业园创建工作,目前西牛镇已率先启动镇域产业园建设,围绕麻竹笋为主导产业,重点延伸拓展麻竹笋精深加工和预制菜等增值环节。二是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2022年新建成15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总容量5982m³。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英德市2个镇被认定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6个农业旅游景区被认定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环水润  茶香英德”茶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入选“春季踏青到茶园”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入选名单(全国30条),由英德八百秀才茶业有限公司报送的”不忘初心·探茶之旅“茶旅路线入选“夏季避暑到茶乡”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入选名单。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我市共培育有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5家,清远市级示范社47家,县级示范社37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9家,清远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5家(含省级),县级农业龙头企业7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清远市级示范农场50家,英德市级示范农场276家。四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目前我市共有“三品一标”农产品75个。加强英德红茶品牌建设,成功举办2022第四届中国·英德红茶头采节活动。2022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37.18亿元,入选“最具品牌传播力的三大品牌”之一

  (四)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0万亩。2021年全市12个项目拟建高标准农田面积14.19万亩,全部项目已完成工程收尾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工程复核和竣工测量工作,准备启动县级初步验收的前期工作。2022年全市在15个镇规划16个项目拟建面积为6.4万亩(含0.1万亩的高效节水项目),现已完成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并经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批复立项,总投资为19788.17万元。开展耕地整合治理,累计已实施农村耕地整合治理面积4.16万亩,兑现奖补资金3350万元。

  (五)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纳入规划整治的4509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推进厕所革命,今年上半年新增改成无害化卫生户厕472户,累计改成无害化卫生户厕180129户,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为100%。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全市4506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收集,完成率99.93%;3455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完成率为76.62%;建有污水处理设施2423座。推进“四小园”建设,建成“四小园”11544个,面积485084平方米。二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市累计达到省干净整洁村标准的自然村数4473个,占比99.2%;纳入规划整治的281个行政村中,达到干净整洁标准的有263个,占93.59%,达到美丽宜居标准的有187个,占66.55%,达到特色精品标准的有4个,占1.42%,累计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的自然村有134个(对比2021年底新增10个)。累计通过清远市、英德市验收的整洁村1356个、示范村(美丽宜居村)1804个、特色村76个、生态村13个。三是推进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截至目前,已初步建成“连樟样板区”、“西乡月”两大乡村振兴示范带。2022年启动建设“茶叶世界”、“英西峰林”两大乡村振兴示范带。

  (六)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一是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积极申报和推进2022年扶持项目建设工作。将英红镇新岭村、桥头镇仙蕉坑村、浛洸镇福园村、大洞镇龙潭村等4个镇村作为我市2022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二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截至目前,连樟样板区三镇已有151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制改革,其中黎溪镇完成48个经济社的股份制改革,下太镇30个经济社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连江口镇全镇61个试点村组经济社已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及“一社四部”(房宅合作部、土地合作部、信用合作部、消费合作部)。在已完成股份制改革的140个集体经济组织中,黎溪镇黎新村围跨经济社、连江口镇城樟社区淡地经济社等按照章程规定和合作协议开展了集体土地流转等交易收益分红工作。三是加快推动连樟样板区“三块地”改革任务落实。稳妥推动农村农户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探索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书改革,印制“英德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出台《英德市连樟样板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英德市连樟样板区农村资产要素交易市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等文件和承包地流转证办理流程图等相应配套操作文件。落实一户一宅政策,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推动约30.87亩闲置宅基地和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完成一宗80平方米宅基地无偿退出、两宗共312平方米宅基地有偿退出案例。整合整治耕地1470.5亩,收储、盘活、流转520亩承包地(含95亩山林地)发展农旅项目和野菜种植、“水稻+禾虫”综合种养等产业。四是积极开展省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任务申报工作。拟定了“英德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建设管护乡村建设项目及公共基础设施机制”改革试验任务,目前,申报的改革任务和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审定并报送上级审核。四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截至目前,全市24个镇(街)共有5166宗集体资产资源在镇(街)“三资”管理交易中心完成交易,成交总金额17.62亿元。其中租赁交易4718宗,建设工程交易448宗,服务采购交易10宗。五是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2022年上半年共审批了387宗宅基地,面积56.3599亩;共有三户农户申请房屋竣工验收,并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

  (七)筑牢农业安全生产底线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2022年上半年共立案查处农业领域的各类违法案件7宗,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宗,罚没款14.38万元,没收私宰生猪产品460公斤,清理灯光诱捕网127张,清理虾笼136条共约860多米长,没收涉渔“三无”船舶2艘。做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2022年上半年,共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企业数共计315家次,出动执法人员684人次,排查隐患数3项,整改率100%,共排查拖拉机133台次,协助公安交警查处农用车辆所有违法24台。禁渔期间完成542艘渔船年度检验,通过“企事通”、微信群等平台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共35271条。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派出执法船艇和人员积极参与由英德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组织的“英德市2022年防汛应急演练”活动。加强安全培训,联合乡镇举办10场《英德市2022年渔业船舶安全生产全员培训班》,共培训1084人;开展“商渔船防碰撞宣讲会5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22年上半年我市共完成县级农产品定量抽样检测334批次,合格率100%。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2022年上半年共有238家生产经营主体进入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开具食用农产品达标承诺合格证52625张。做好信访维稳工作,2022年上半年共收到40宗信访案件,已办结(答复)32宗,正在调处8宗,未办结案件正在加紧处理当中,召开信访维稳工作会议3次,无涉农重大信访案件或越级走访、进京上访等情况发生。做好行政许可证件发放,2022年上半年,共办理行政许可等各类证件501件,其中农机类证300宗;畜牧水产类证37宗;发放农药经营许可证12张;开具植物检疫证明152张。

  (八)加强乡村振兴保障

  一是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建设。2022年上半年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次,党组会议和机关党委会议分别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5次和6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专题会议2次,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部署2次,组织全体干部集中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内容3次,观看廉政电教光盘2次。组织召开节假日期间纠治“四风”集体廉政谈话会3次,局班子成员、各股室负责人等150多人次参加会议。2022年上半年共召开支部党员大会8次,支部委员会24次,组织党课16次,预备党员按期转正1名。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2022年上半年共召开2次意识形态专题会议,并安排专人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和排查整治。二是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2022年上半年已向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申请乡村振兴用地指标11个项目共228.211亩;已批复1个项目4.0725亩。在西牛镇镇域产业园核心区西牛镇金竹村落实了建设用地232.36亩。三是加强乡村振兴人才保障。组织开展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认定工作,目前已收到我市95人申报。组织开展清远市乡村振兴农村实用人才资助项目申报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洪水灾害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据初步统计,本次洪水灾害造成全市农牧渔直接经济损失15.0395亿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33.3677万亩(水稻受灾面积8.0483万亩);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7.8882亿元。牲畜损失数量11583头,家禽损失1441431只,饲料损失678.34吨,栏舍损失140649平方米;畜牧业经济损失1.6331亿元。受灾鱼塘41968.2亩,损失产量14095.13吨,损失渔船2艘,损失坏渔业养殖机械设施1389.18万元;渔业总直接经济损失2.3941亿元。受损机具272台(套)、机库受损约7776平方米;经济损失约1231.105万元。水毁农田面积11596.24亩,沟渠143630.2米,农田灌溉水陂285座,机耕路71129.5米;直接经济损失1.8071亿元。大棚等设施农业受灾面积63.5135万平方米,经济损失5499.3667万元。受灾农业加工企业48家,机器、农资等物品水淹,直接经济损失6439.28万元。

  (二)粮食生产形势严峻。主要是农资价格上涨,种稻效益低,影响农民种稻积极性。据调查,我市2021年农民种植水稻,尤其是早稻存在销路不畅甚至亏本等现象,同时受外部环境和疫情等多方面影响,当前各类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且短期内回落可能性不大,今年早稻生产成本每亩增加超150元,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打造麻竹笋百亿产业任重道远。主要是麻竹笋本地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能力薄弱,以粗加工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大而不强。产品科研有待加强,缺乏专业设备和专业人才,产品粗糙、低端,深加工程度不够,缺少科技含量,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规范管理还不完善,缺乏顶层设计、发展引导、政策支持,无论种植或加工环节,暂未形成行业的统一标准或技术规程。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帮扶措施守住返贫底线,全面摸排我市有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做到精准识别,确保帮扶实效。全面排查灾后原建档立卡脱贫户的受灾情况,对排查发现的有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制定并落实好帮扶措施,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针对监测对象的受灾情况,采取“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结合风险类型和脱贫户需求因人因户落实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优先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英德红茶、麻竹笋、清远鸡、丝苗米百亿产业,全面总结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经验,推进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争2022年创建3个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推进广东省英德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项目收尾工作,积极准备国家考核验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2年计划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清远市农业龙头企业7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合作社6家;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千方百计扩大晚稻生产面积和产量,引导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粮食,确保完成清远市下达的58.579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任务。

  (三)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全覆盖组织发动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内道路攻坚行动,确保10月底前完成完成省、清远市下达我市的建设任务193.973公里。推进厕所革命,每半年开展一次农村问题厕所摸排,在2022年底前,完成184户农村户厕改造需求;同时,按照村庄实际情况建设农村公厕。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风貌,确保按时完成全市65%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推动“四小园”整治建设工作。坚持就地取材、旧物利用,充分运用本地的石材建设“四小园”节约成本、留住乡愁。加快规划设计,集中资源打造风貌带。全面推广长效管护,健全日常定期巡查考核制度。全面覆盖落实市、镇、村三级“1:1:1”的资金筹集机制,确保完成2022年全市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围的所有村居(社区)必须建立健全村庄清洁长效机制的任务目标。建立健全“镇、村”一级日常定期巡查考核制度,参考借鉴红黑旗上榜的经验,运用考核结果,与下拨到村小组的农村长效管护资金挂钩,统筹部分专项资金,实行“奖优罚差”,设立差异化动态资金补助。

  (四)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做好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工作,完成2021、2022年试点项目建设任务;有序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英德市连樟样板区改革任务落实,推动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融合发展;牵头做好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农综改专项小组各项清单任务;积极做好2023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申报入库储备工作。

  (五)加强乡村振兴保障工作。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与银行合作加大对农业企业金融支持,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我市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加强乡村振兴“四员”建设,发挥出专人专职的优势,扎实推进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认定一批广东省乡土专家。积极向上级申报农业用地指标,解决好农村发展“用地难”问题。

  (六)做好其他工作。不断加强机关内部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完善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保密、意识形态、创文创卫、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