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思路,以改善人居环境、巩固脱贫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等工作为重点,积极谋划,大力推动白沙社会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下面,就我镇2022年度我镇获得的集体和个人荣誉作个通报,并对2022年度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作个总结,同时对2023年提出工作设想。
一、2022年获得的集体和个人荣誉
我镇在2022年获得的集体及个人荣誉情况如下:获得集体3项,其中省级1项、英德市级2项;获得个人荣誉8项,其中清远市级1项、英德市级7项。
(一)集体荣誉3项(其中:省级1项,英德市级2项)。
1.省级1项
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白沙镇中心幼儿园、白沙中学、白沙镇中心小学“广东省无烟单位”称号
2.英德市级2项
1.共青团英德市委员会授予英德市白沙镇志愿服务队、英德市白沙中学志愿服务队“2022年度英德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2.共青团英德市委员会授予共青团白沙镇水心村支部委员会“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二)个人荣誉8项(其中:清远市级1项,英德市级7项)。
1.清远市级1项
中共清远市委通报表扬吴伟燊同志为2021-2022年度共青团工作表现突出共青团干部
2.英德市级7项
(1)共青团英德市委员会授予詹道宁、邓小从、黄演红同志“2022年度英德市优秀志愿者”称号;
(2)共青团英德市委员会授予陈慧俏同志“2022年度英德市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3)共青团英德市委员会授予黄浩林、林泽群同志2021-2022年度英德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4)共青团英德市委员会授授予陈韵方、郑文乐、陈慧俏同志2021-2022年度英德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5)英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确认白沙镇太平村胡元更家庭为2022年英德市“最美家庭”。
(6)英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邓红梅同志“2022年英德市道德模范”称号。
(7)中共英德市委表彰白沙中学冯元芳同志、白沙镇中心小学潘友好同志为2022年英德市优秀教师。
二、2022年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有序发展。
1.全镇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22年1-11月,我镇税收收入为141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850万元的166%,非税收入101.4万元,土地开发利用收入978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654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11865亿元,在建总投资达500万以上的投资项目共10个,累计完成固定投资达1.69亿元。
2.突出重大项目引领,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一是观音鼎温泉度假村开发项目“又见山居”顺利完成大部分征地任务并争取上级支持和多方努力着力解决周边环境污染问题,为项目推进排除了障碍。凯迪园区内的英德世朗普力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环保炭黑项目正有序推进厂房等设备设施建设;二是清远华侨工业园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配套填埋区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并通过环评专家评审,其他手续的报批正有序开展;三是多方努力、齐心协力成功解决了凯迪工业园区与象贵片村民的土地纠纷问题,为下一步全面盘活园区1000多亩闲置土地奠定基础。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更有成效。一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整合回收扶贫投资资金1782.38万元,并投资到7家优质企业,预计每年产生140万元收益。二是综合利用优势资源,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战略,会英村成功引进电商企业,水心村建成蔬菜种子育苗基地,车头村盘活原车头小学教学点,成功创建蝴蝶兰和食用菌育种示范基地等优质项目。三是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镇138个自然村建立村庄长效管护机制,172条自然村完成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建成89座农村生活末端污水处理设施,建成9间镇村公共厕所,投入200万元资金建设白沙镇第二期美丽乡村风貌带。
(三)聚焦惠民生强保障,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一是与时俱进,根据国家政策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思路。疫情严峻时期,坚定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圆满完成“4·19”花果山市场防控工作和“7·10”全民核酸大检测工作。防疫“新十条”措施出台后,严格按照“乙类乙管”标准,强化农村地区防护,加快重点人员新冠疫苗接种,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截至12月底,我镇80岁以上人群第一针接种率为 90.54 %,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为95.08 %,80岁以上人群第1次加强免疫接种率45.73 %,60-79岁人群全程接种率 95.06 %,60-79岁人群第1次加强免疫接种率82.32 %。二是认真做好低保救助工作。坚持“应保尽保,规范运作,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原则,全年共为586户低保户累计发放低保金628.63万元,为158户特困人员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183.40万元。三是加快落实民生工程。水利工程方面:按时完成2022年3宗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纳溪河与汶罗河整治工程;投资1171.42万元对3671亩农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156万元,对全镇11个坡头水圳进行修建。道桥工程方面:106国道太平桥单边重建竣工并全面通车;车头大桥、廖湾桥维修加固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门洞村白颈坑桥因水毁重建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竣工并投入使用;C845线美田桥因水毁重建目前正有序加紧施工中;规划建设方面:对我镇经营自建房674栋完成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竣工验收全镇危房改造10户、削坡建房风险整治点9个。四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工作,加快农田建设现代化。全年完成31691亩粮食种植,超额完成全镇春种、晚造粮食生产种植任务;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取得明显成效,投入奖补资金39万元,完成复耕复种面积3616.39亩;投入专项资金约4万元推进红火蚁防治工作,累计防治面积共2038亩;五是完成花果山农贸市场、白沙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有序推进商户竞标进驻,改善群众购物环境。
(四)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平安白沙建设更加有力。一是防汛减灾工作卓有成效,成功应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汛情,及时转移安置群众142人,发放救灾物品1182份,打通堵塞道路30余处,应急抢险5次,实现人员“零伤亡”,保障了全镇的社会稳定。二是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专项整治行动。截12月,累计排查企业388家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406人次,排查发现一般事故隐患共207项,已落实整改173项,整改率为84%;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项,已落实整改。三是稳步推进危险化工安全整治提升工作,排查化工及危化企业共121家次,排查整改一般事故隐患共145项,完成9个专项检查。四是全面落实建立健全消防工作机制。共对249家“三小”场所,28栋综合楼开展排查,发现隐患35处,停电、停业整顿9家;开展“拆违、破网、开窗、治电”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计排查居民楼28栋,落实隐患整改15处,确保消防安全。五是深化道路交通整治,确保群众出行安全。镇道安办联合派出所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执法约32次,积极开展路面“严打”行动,对道路安全形成高压打击态势。
(五)聚焦矛盾纠纷化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全镇受理各类信访案件37宗已全部办结。二是国家交办2宗信访倒流案件已调处办结,并与信访人签订息诉罢访承诺书。三是积极开展反诈宣传,发放宣传单1000多份,举办反诈宣传活动18场次,并核实赴云南边境地区白沙籍人员30人次。四是积极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压实禁毒防范工作。为我镇精神障碍患者与社区戒毒人员造册建档,加强人员管控,积极开展禁毒宣传,维持白沙社会稳定。
(六)聚焦教育事业,提升教育质量。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与广州市白云区帮扶办帮扶资金对接工作,争取了240多万元为白沙中心小学增建一栋四层的教学楼。二是利用涉农资金对白沙中学、白沙中心小学的运动场进行有序升级改造。
(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1.持续巩固打击盗采稀土矿、河砂、山砂工作成果。在打击盗采河砂方面:2022年至今,查扣涉及盗采河砂山砂的车辆共30台,全部已依法依规处理。共立案查处违法水事案件4宗,办结4宗,依法给予行政处罚15.5万元。在打击盗采稀土矿方面:开展卫片图斑清理共计清理矿产卫片图斑92个。截至12月,累计出动人数10880人次,摧毁草酸池916个、收尾矿池1160个,收缴稀土矿678包,查扣涉矿车辆(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71辆,其他小件采矿工具、水管、电线一大批,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已移交公安局依法处理。
2.保护国土、林业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是认真开展卫片图斑核实整改工作。全面核查2021年度土地卫片共107宗,依法处置拆除占用永久耕地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复耕复绿面积约45亩。二是加强野外用火管控,加大林业行政执法案件力度。今年以来,派发宣传资料6000多份,共处理野外违规用火行为4起,共受理林业执法案件11宗,林业罚没收入共计91783元。
3.积极应对旧矿点的生态修复工作。按照生态复绿“一点一方案”要求,分步对全镇12个矿点进行生态复绿。目前门洞第四塘鸡场旧矿点(139亩,投入约808万元)、门洞大岭头牛场旧矿点(250亩,投入约1740万元)修复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地表复绿面积达92%;门洞竽合笼旧矿点(574亩)已完成前期排水渠科学分布开挖、降坡及土地平整、撤播草籽和种植绿被等工作,目前复绿效果较为明显。另外为进一步完成生态修复,申请到中央专项资金3795万元,准备投入生态修复工作。
此外,我镇持续加强国防动员、双拥、两季征兵、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统计、档案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短板: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综合基础比较薄弱。二是财政增长乏力,债务较重,收支矛盾突出。三是乡村治理、墟镇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社会管理任务依然繁重,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仍需妥善解决。五是干部执行力还不够强,工作制度落实不够规范,斗争精神还不够足,在讲担当、善作为、抓落实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六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2023年工作设想
(一)稳疫情,促经济,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一是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平稳转段有序实施“乙类乙管”,以时不待我的精神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性成果,持续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健全农村基层防疫体系。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盘活闲置工业用地;增强服务意识,全力协助各项手续办理,争取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三是集中优势力量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圣泉山谷温泉度假区项目、英德世朗普力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保炭黑项目和固废填埋厂的建设进度,加快解决九峰燃气青苗拆迁问题,持续推进白沙镇纳溪河、汶罗河、白沙河整治项目,提高河道防洪排污能力。四是加大整治力度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安全宣传,增强群众安全意识,全面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压实主体责任,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涉电安全等专项整治,抓好落实“回头看”,及时查漏补缺,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
(二)强化基础建设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加快推进路政基础建设。加强平面交叉道口管理和路域环境整治,全力做好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抓细抓紧C845线美田桥等水毁工程重建工作,争取早日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在年内新建一条白沙桥,以彻底解决白沙老街拥堵问题。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加大巡查整治力度,打击遏制偷采河砂行为,保护河砂资源。三是加快完成太平花果山、白沙农贸市场的全面升级改造,提升环境质量,为群众提供优质购物服务。四是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建设各种文体基础设施,完善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设置。五是争取上级尽快落实专项资金,启动太平、白沙老街老旧镇区的改造建设工程,以提高两个区域的整体环境,提升白沙镇整体形象。
(三)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扎实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产业发展、生产经营和劳动技能培训、公益岗位补助等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发展产业和就业增收。二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基础,聚焦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风貌带建设等工作,打造新农村示范村,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美丽乡村“建得成、留得住”。三是深化农综改,助乡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资料收集及整理,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宣传,积极协助“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壮大农业企业发展,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让群众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四是严防耕地红线,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大力灭杀红火蚁,保质保量完成垦造水田、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任务,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
(四)聚焦民生保障工作,改善人民生活。一是全力抓好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养老保险工作,全力督促辖区内企业、建筑工地严格做好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动员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同时抓好社会救助、计生服务、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民生工作。二是切实抓好平安镇村创建。健全“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社会治理模式。深化“平安白沙”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高位推动全民反诈工作,大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加强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扫黄打非”工作。三是守护青山绿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压实林长制、河长制责任,提升全流域水质质量,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乱挖”破坏林地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持续高压打击非法开采稀土矿、盗采河砂行为,做好涉矿区复绿工作,巩固门洞村鸡场、牛场以及竽合笼旧矿点的生态修复成果,运作好稀土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恢复好被污染山体、水体。
2023年,我镇将坚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在清远和英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镇干部职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丽白沙而努力奋斗!
英德市白沙镇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