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英红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讲政治、拼经济、惠民生”的发展思路,锚定目标、抢抓机遇、竞进有为,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破解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难题中,全镇干部群众用实干担当书写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2023年,我镇荣获“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清远市美丽圩镇示范镇”,上榜“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等名单。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党建为引领,赋能英红高质量发展。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英红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实地指导23场次,培训会3场次,对辖区39个党支部进行全覆盖指导培训。组织多种形式大学习3期共186人次,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十个思考”座谈会2次,全覆盖大调研1次,建立办实事清单42项,攻坚行动重点难点9项,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突击队共78支。收集镇党委检视整改问题2项,党支部检视整改问题95项。二是选优配强高素质干部队伍。高质量开展专题培训,全年共开展培训57期,参加培训达约8000人次。出台在编在职人员平时考核、村(社区)平时绩效考核、编外人员平时考核等制度,使考核评定与工作实绩相挂钩,激励全镇干部职工在新时代体现新担当、新作为。三是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成英红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开展人才活动30余场,活动覆盖1200人次。建立村(社区)大学生服务群12个,英红镇“雁归”大学生服务群人数达400余人,英红镇大学生信息库已收录550余名英红镇大学生信息,确保“雁归计划”落地落实。
以强基促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完成工业总产值48.04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8亿元,化解历史债务399万元,盘活国有土地1448亩,国有土地和相关资产经营管理收入189.5万元,形成非税收入332.4万元。二是打造宜商宜居的美丽圩镇。对中心圩镇全面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落实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三线”治理,配齐“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前期成功创建清远市美丽圩镇示范镇,现争创广东省美丽圩镇示范镇。三是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目前共开展了季度排查4次,总排查户数356户。推动全镇126户脱贫户和监测户获得小额贷款,每户年收益约3000元。四是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落实开展早稻种植奖补工作,奖补面积578.7亩,发放激励资金17.361万元。截至目前,我镇已提前完成全年粮食种植任务,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9495亩。五是强化蔬菜产业支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持续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入97万元实施新岭村白眉石水利陂头改造、新岭村5.5公里机耕路与2公里灌溉管网修建,建成锦田村仓储冷库。六是落实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推动全镇103个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以上标准,6个行政村创建美丽宜居村,4个自然村创成清远市美丽乡村特色村。田江、新岭、锦田建成“四小园”小生态板块建设示范村。
以典型为激励,扎实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英红镇抢抓“百千万工程”政策机遇,发挥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优势,主动作为。一是聚焦体系机制健全。结合英红镇实际,成立指挥部和六个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印发任务清单,将任务分解到责任部门、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其中镇指挥部设置专门办公室专人负责统筹协调跟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各工作专班负责相关领域工作的具体落实,以高效协同的指挥体系有序推进各项任务。二是聚焦产业提质增效。发挥英红镇英德红茶原产地优势和聚合效应,支持英九庄园、龙润、三圣红等茶企成功争取乡村振兴专项用地指标78.07亩,全力助推打造英德红茶百亿产业。同时,全力抓牢英德市打造“研学之城”的契机,将英红的茶文化、侨文化、知青文化、客家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申报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研学促推产业实现升级优化,拓宽农业产业链条,增强三产融合。截至10月底,7个研学基地及其他茶企共完成接待中小学生以及各类游客约18万人次。三是聚焦分类示范创建。以创建美丽圩镇和中心镇省级示范样板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对标对表查漏补缺,对示范创建未达标项,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推进落实,并积极对接技术帮扶团队,邀请省规划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汪志雄主任等专家,对产业发展、镇村建设等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献计献策,并委托省规划院完善乡镇建设工作方案,编制典型镇(中心镇)建设规划、镇村国土空间集成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的技术支撑。四是聚焦宣传引导动员。积极进机关、进村居、进企业、进街市、进网络,通过印制宣传单、环保袋,利用镇村宣传栏等加大宣传力度,并通过人民日报、半月谈、学习强国等线上渠道发表35篇文章,其中央媒12篇、省媒5篇、市媒2篇,以“五进”宣传全方位营造大力推进英红镇高质量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动员群众、企业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引导群众开展义务劳动等清洁行动,助力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引导企业为“百千万工程”建设贡献力量,筹资筹劳助力“百千万工程”推进落实。
(四)以民生聚民心,人民福祉全面增进。一是惠民项目高效推进。加快惠民项目执行和资金支出进度,投入7000万元,完成云岭社区道路提升改造、雨污水管道改造、市场升级、垃圾收集亭、公共运动场建设等,惠及3千多户、2万多人;协调落实资金1300多万元实施英红卫生院综合楼及英红中心小学教学楼相关建设工程;投入163万元,实施英红镇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工程、水头许屋村牛盘石路基护坡水毁修复工程、水头村委陈屋桥水毁修复工程、田江村委张家排移民村水毁渠道、挡土墙工程、英红大道隔坑桥至为民路口水毁路灯维修工程等。同时,全力推动石门台饮用水工程二期、华电星光50MW“农光、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国道G358线英德市英城至大湾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重点民生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完成征地137亩,青苗清点丈量工作约350亩。以及推进观音山隧道拓宽工程、云岭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南岭国家公园入口景观廊道岭南路道路工程、英红镇新建消防救援站等项目勘察、方案编制及初步设计、用地报批等前期工作。二是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开展在册民政对象入户日常探访次数1260次,服务总人次3610人,共为1693人次实现政策兜底;落实购买城乡居民医保19101人、落实续保城乡养老保险3871人、落实退休职工成功办理资格认证4267人、落实办理城乡居民待遇领取资格认证3325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对2023年新增低保户实施临时救助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3596元;启动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成功建档立卡473人,发放优待证368张,并在重要节假日走访慰问辖区内全部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三是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年完成自建房排查11735栋,落实18户群众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改,为2户危房群众实施危房改造;设置交通安全反光防护柱77根,落实在中心小学门口路段建造安全护栏,完成便民停车格划定1283个;在处理群众关切环境问题上,完成新建污水处理池一个,整治“散、乱、污”加工厂2家,落实清理养殖场1家,对村居73座污水处理池进行全面检查与修缮。
(五)以服务解民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落实发放个人防疫健康包5345份,推动落实疫苗加强针应接尽接282人。二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推动法律顾问进村居开展法治讲座24场,开展普法宣传268场次,普法受众6610人次。三是加强社会矛盾化解。今年以来,接待来访群众982人275批,人民调解案件58宗;网格员共上报事件5055件,全部完成办结;妥善处置劳资纠纷案件,通过责令整改、调解等方式解决问题38宗,为199人解决422万元劳资纠纷问题。四是强力开展巡查执法。查处自然资源执法领域案件54宗、林业执法领域案件10宗、水利执法领域1宗、市场监管领域案件2宗、农业农村领域案件1宗、城市管理执法领域案件2宗,罚没收入合1456493.82元。五是持续筑牢安全防线。加大独立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力度,常态化安全生产检查企业374家,出动检查人次共计1211人次,落实完成隐患整改1014项。完成“三小”场所、三合一场所及其他类型场所消防隐患排查2499家,隐患问题整改1079项。同时,建立“英红镇应急仓库”,充实抢险物料、救生器材等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为汛期抢险救灾做好充分准备。六是深入开展“夏季行动”、清风2023整治行动,保障英红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今年以来,清查娱乐场所160间,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72人,化解各种矛盾纠纷340多起。出动警力700多人次,检查其他重点场所360多间,排查整改隐患150多处。
(六)抓建设促成效,推动政府工作更加务实。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履职尽责中展现作为、体现价值。在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情况下,广大党员干部众志成城、接续奋斗,展现了务实重干、砥砺奋进的“英红形象”。二是践行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方面,勇于奋楫潮头、谋新求变,凸显了逆势前行的“英红自信”。三是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坚持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增民生之福,切实以实际行动彰显秉毅守志、知重负重的“英红担当”。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全年开展各类监督检查55轮次,针对发现的问题发出通报5期,批评教育镇村干部3人次,提醒谈话10人次。严惩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持续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务环境。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有限,发展资金匮乏,民生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离群众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乡村振兴工作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清理、镇域美化亮化、排水排污、环境整治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三是社会管理压力增大。推动经济发展建设所涉及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等基层社会治理短板依然存在。四是作风建设还需加强。少数干部担当精神不强,履职能力不足,工作4F5风还需进一步转变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委“讲政治、拼经济、惠民生”发展思路,强化工作力度、细化工作举措,着力把英红建设好、发展好,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原原本本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继续以“十个思考”为工作指引,将“十个思考”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发展动能。
二是持续做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组织“头雁”领衔作用,深入挖掘各村(社区)现有资源价值,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我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的覆盖面和工作成效。加强镇委党校建设,常态化开展党建业务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实效。贯彻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筑牢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创建打造我镇的党建工作品牌,着力强化党建引领推动重大任务落实,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落实各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英红高质量发展。
三是持续确保“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狠抓产业发展,突出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推进英红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观音山隧道拓宽工程、英红镇南岭国家公园入口景观廊道岭南路道路工程等项目的推进。推进红桥社区道路硬底化、官田水中小河流治理、英红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做好2023年国家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社会发展新活力。稳住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盘,将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2万亩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常态化。全力推进农业农村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年度项目,以更完善更清晰的发展思路,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难题
四是持续筑牢英红社会和谐稳定新防线。坚持教育优先,加快完善中心小学教学楼竣工验收手续。深化健康英红建设,力争2023年初投入使用卫生院新综合大楼,三年内把英红卫生院打造为二级医院。坚持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坚决遏制农民工欠薪问题发生。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反诈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监控防范的良好氛围。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对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重要敏感时期、重点人员强化开展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排查。继续狠抓平安清远建设三项攻坚任务“最后一公里”。
五是持续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工作新局面。继续推进不动产证登记发证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房产加快办证流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步骤地推动涉农侨庄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涉茶场农侨庄生活居住环境,完善侨民社区道路和文体设施建设。加快推动英红茶叶创意园等涉侨项目的落地,形成“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的产业模式。积极推动华侨茶场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