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以来,水边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围绕“百千万工程”这一工作脉络,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聚焦产业发展,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充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我们根据这一论述锚定发展目标,从生态经济、旅游研学着手,逐步发展我镇支柱产业。
一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水边温泉项目被列入清远市2024年度首批水经济试点项目,今年我们引导项目方将工作重心放在方案审批、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上,并与公司沟通将景点景区划分为徒步、景观游、亲子农旅体验等功能区,计划推出首批旅游线路,接下来将引导企业开展旅游线路范围景观种植及道路铺设等工作。
二是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我们坚持全镇“一盘棋”思想,引导7个村(社区)经济联合社发起成立涉农经济平台,依托平台公司做到统一品牌、统一推广、统一销售,逐步形成我镇“农”字头特色品牌。同时,为抓住清远打造丝苗米百亿农业产业发展机遇,我们督促汇德农业有限公司在乌城丝苗米基地开展种植,利用整治撂荒地契机组织7个村(社区)开展丝苗米种植。通过以上区域的示范带动,进一步夯实我镇打造丝苗米特色农产品基础。
二、聚焦镇村建设,人居环境品质更加宜居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我镇以大抓人居环境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再提升。
一是以科学的规划指引落实“百千万工程”。根据美丽圩镇“七个一”的要求,完善《水边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方案,通过后期修编进一步发挥镇区连接市区和村(居)的节点和纽带作用。为下一步美丽圩镇建设提供科学的工作指引。
二是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今年以来,我镇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政府中心工作,集中资源力量推动镇村环境提质增效。我们将主干道(省道、县道)沿线50个村组纳入第一批整治的重点范围,对每个村组进行分类造册、一村一档。同时,整合人居环境整治市镇奖补、垃圾清运、污水运营管护、驻镇帮镇扶村资金等涉农资金共149.74万元,全力保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
三是圩镇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开展圩镇环境综合治理,对照美丽圩镇的建设要求,以强有力的措施拆除了建设路后巷近一公里的违章建筑和进出圩镇主路口多年违建的驾校教练场,对人民路长期存在脏乱差顽疾的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对圩镇流寨新村水毁坍塌路面进行修复。
三、聚焦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底蕴更加深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绿美英德生态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深入实施绿美英德“六大行动”,完成引导林农对低产林、经济林改种麻竹笋、乡土树种、油茶工作。完成1069亩林分优化种植,完成率达178%,完成森林抚育2712亩,任务完成率达226%,封山育林593亩。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工程,精心实施全镇53株古树名木的管护。全面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行动,清理枯死松树1684株。
二是扎实推进乡村绿化工作。今年以来,发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乡贤、大学生等群体开展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活动52场,参与党员群众1100余人次,累计植树5779株、植竹近12000株。根据水边实际,我们突出竹元素,重点在高速出口到圩镇沿线打造一条竹林景观带。
四、聚焦平安水边建设,社会发展大局更加和谐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将社会大局稳定放在突出位置,为水边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坚决有力做好防灾抗灾减灾工作。2024年4月、6月,我镇先后遭受洪水袭击,在灾难面前,我镇迅速组织动员,共派出党员干部696人次参与抗洪救灾工作,及时转移安置群众153人,排查发现安全隐患27处并做好防护措施,处理群众紧急医疗事件3件3人,以有力举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镇人民安全平稳度汛。
二是坚定不移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统筹推进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电信诈骗、禁毒、重点人群管控、反邪教、“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综合网格化服务等工作。严格对重点人群进行管控,重点针对在册涉毒人员、精神病人开展摸排管控。深入开展禁毒工作,开展禁种铲毒、易制毒化学品排查共计73次。加强镇村联合联动,坚决将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关口前移到村。 今年,我镇无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或调处不当引发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无一宗到省进京上访案件。
三是坚持不懈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制定《水边镇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方案》、《水边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重点职责工作清单》,共排查经营类场所362次,排查隐患64处;发现一般隐患64处,当场责令整改26处,发出整改指令38家,已落实整改63家;排查整治“三小场所”292家,发现火灾隐患57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57处。
五、聚焦民生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是社会保障愈加有力。秉承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原则,为207户低保户累计发放低保金205.7万元,150户特困人员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157万元,450名在册老人发放高龄津贴14.1万元,7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保障金7.9万元。对辖区内755户困难人员和特殊群体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开展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和评估分析。为332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79.3万元、132名低保残疾人发放生活津贴25.1万元。
二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准落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举措,实施“五大振兴”和“九大攻坚行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今年,我镇对全镇建档立卡户383户进行遍访,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开展精准化帮扶,我镇已退出2户监测户。
六、聚焦作风建设,政府效能明显提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机关党员干部转作风、提效能、强担当,以优良状态真抓实干,助力水边高质量发展。
一是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紧扣目标要求,重点抓好学习宣传、警示教育、规范履职等工作,把作风建设始终贯穿于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平安法治建设等工作的全过程。自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1次,全镇各级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开展学习91场次,组织党员外出学习培训3次,实现党员学习培训全覆盖。
二是法治政府持续完善。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狠抓决策落地和各类监督检查反馈意见整改,以案促改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组织开展民法典宣讲 “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等系列活动47场次,大型法治宣传活动18场次,受宣传教育4000多人次。此外,今年以来接受十四届英德市委第六轮巡察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巡察反馈我镇存在四大方面52个问题,目前正按要求抓好整改落实,不断提升政府工作规范化水平。
2025年工作安排
一、坚持强建设、优服务,凝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重大项目提速增效。今年我们将以水边温泉度假及沿江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作为项目建设的“重头戏”,积极引导该项目的北江生态经济发展片区加快完成水经济试点防洪评价及实施方案批复及启动区土地报批,配合完成湖畔酒店供地及规划报建工作。此外,为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绿色发展格局,我们将协助国能清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造水边镇新能源和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工程。
二是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要进一步统筹镇村资源优势,发挥镇内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产业兴旺”为发展目标,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主导思路,不断壮大丝苗米、石笋花、粉葛、淮山等特色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把“农产品”转化为“农商品”,走稳走实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之路。
二、坚持强基础、优环境,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一是提升圩镇功能优品质。加大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坚持以“绣花”功夫加快整治背街小巷,持续开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争取水边二桥早日完成立项审批流程,着力改造圩镇雨污管网和圩镇街巷,加快全镇饮水综合提升项目落地实施,推动狮岭尾安置区建设,争取做好“三通一平”工作。
二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紧紧围绕“七个和美”“八个方面”全力打造典型村,集中资源要素培育典型村流寨村,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人居环境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基层治理创新。同时,重点推进省道、县道等村小组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等。
三是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抓住省委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大机遇,谋划推进镇村绿化工作,着力打造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时常绿、处处皆景的绿美水边。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全力抓好森林违法图斑整治、生态物种保护、松材线虫病防控、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切实保障全镇森林资源安全,全面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开展垃圾清理、污染源治理、河库渠塘清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素养提升等“六大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三、坚持防风险、强治理,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巩固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精准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整治跟踪机制,推动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深化消防、燃气、建筑施工、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査,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开展综合应急演练,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二是深化基层综合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信访维稳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面提升“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效能,深入开展“零投诉”机关、“无信访”村(社区)创建,共建平安和谐社会。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反邪、禁毒、反诈骗等工作,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加强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
四、坚持惠民生、增福祉,力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是力促社会保障更暖心。持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抓好困难群众动态管理,加大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力度。持续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动员,做到“应保尽保”。统筹做好退役军人、双拥、妇女、儿童等社会事业发展,完成镇村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开展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
二是力促公共服务更贴心。充分动员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奖教奖学制度,把全镇上下、社会各界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有心人”汇聚在一起,营造助教助学的浓厚氛围。做好适老化建设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提档升级,切实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提升办事效能,持续优化“一站式”服务基层治理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好办事、办好事。
五、坚持强作风、促发展,抓出改革攻坚新实效
一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听取民意,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提案,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持续深化政务公开,确保公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二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严守“过紧日子”纪律要求,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民生、促发展、补短板上。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厉查处群众身边“微腐败”问题,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