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分享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21-02-08 15:42
  • 来源: 英德市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2月4日在英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英德市人民政府市长  肖勇科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是英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发展史上极为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政府以及市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1)工作、全面落实“六保”(2)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

    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疫情形势保持安全稳定。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减免企业社保费3.4亿元以上。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8.4亿元,同比增长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168.3亿元,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7亿元。5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3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0.3%。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3.6万亩。新增茶叶种植面积1.9万亩,英德红茶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到272.9亿元,西牛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3)示范镇。全年接待游客1203万人次,旅游收入68.2亿元,新增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获评为“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二)绿色工业发展动力更强。广州白云(英德)产业转移园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签约工业项目11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国家能源清远电厂、广晟新材异地搬迁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动工建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6亿元,增长2.6%。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33家企业入选广东省2020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完成企业技改投资6.5亿元。稀美资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三)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大力推进市区“东拓西优”(4)扩容提质,东岸新城开发、大城南改造步伐加快,杨万里大道建成通车,实施市区“三化”工程(5),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城市颜值和气质进一步提升。着力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广连高速公路英德段建设顺利推进,完成国道G240线望埠至大蓝段路面改造工程,新建成711公里“四好农村路”(6),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364个,新建5G基站192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连樟样板区碧乡生态茶叶深加工、麻竹笋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等17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27项改革试验任务有序推进,浛洸镇入选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新建成874个美丽乡村,新增917个自然村达到省干净整洁村标准。

    (四)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41733名相对贫困人口、78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连续三年在清远市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位居前列,连樟村陆奕和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英德市稳岗就业案例被评为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完成62家VOCs(7)重点企业综合整治,38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PM2.5浓度下降28.6%。滃江流域水质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及场所1009家,滃江大站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完成39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13.8万亩、森林抚育7.8万亩,15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和预算管理,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率达到80.3%。

    (五)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71.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23%。争取中央直达资金、地方政府债券19亿元,投入医疗、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在全省县(市)综合评价中排名第六。市人民医院入围全国百强县市百强医院,市中医院创建为三级中医医院。广大附中英德实验学校建成招生,市二中与印山中学实现合并办学。完成城北小学、望埠二小、英州实验幼儿园等6所小学、幼儿园新建扩建,校园专线实现全覆盖。落实保障性住房1212套,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239户。社保基金安全有序运行,城镇登记失业率2.48%。十件民生实事23项具体任务中,除“农村饮用水扩建提质工程”等3项完成部分建设外,其他全部完成。社会治理更加有效,荣获全国“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称号。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百日攻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粮食安全、“平安+满意”创建、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取得新成效,全市警情下降36.7%。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科学高效处置市区城南片区地质灾害。

    (六)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建议63件、政协提案118件。落实市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依法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广泛开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四级同创”(8),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率达97%。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9)。调整和下放窗口登记审批权限22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最大限度实现持“照”即可经营。加快数字政府建设。1691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粤省事用户超过51万。数字化城管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雪亮工程”(10)、智慧消防建设顺利推进。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此外,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人防、气象、退役军人、妇女、青少年、儿童、残疾人、工会、红十字、地方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重大考验和重大挑战面前,我市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省委、清远市委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英德全体人民不惧艰险、不怕困难、开拓进取、共渡难关的结果,充分展现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巨大勇气和责任担当。我们看到,只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姿态,保持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精神状态,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就一定能推动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开启新征程。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清远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全力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11),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市电商产业园和连樟村视察,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殷切期望,为英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带来千载难逢机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推动英德加快实现高水平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经过五年接续奋斗,我市“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经济综合实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了新的大跨越。

   (一)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规模、结构、效益实现质的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4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48.4亿元,年均增长6.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6.99亿元增长至22.2亿元,年均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712元,年均增长8.9%。与“十二五”期末相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68家、52家,本土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英德红茶荣获“世界高香红茶”称号。农村电商蓬勃发展,荣获“国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典型市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

   (二)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汕昆高速公路打通英德东西快速大通道,北江航道扩能升级白石窑枢纽二线船闸工程顺利通航,“四高两铁两江”(12)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形成。完成3个国省道项目建设,建成1848公里“四好农村路”,24个镇街256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建成2948个美丽乡村,纳入规划的3791个自然村达到省级整洁村标准。市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市委党校新校园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5间,新增1400多个公共停车位。连江口镇、浛洸镇分别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河头村、塘坑村、连樟村分别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称号。

   (三)全面深化改革迈上新台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清理“僵尸企业”(13)95家,淘汰钢铁落后产能240.8万吨。“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商事登记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市场主体数量从2015年的35382家增至2020年的55839家,增长57.8%。连樟样板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东广清接合片区,创造了“叶屋经验”“新城模式”等改革样板。医改工作获得“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提名奖”,成为全国县域医改典范。完成市党政机构改革和劳务派遣制改革。

   (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坚持生态优先,高水平保护好英德的蓝天绿水青山。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2020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2天,优良率96.4%,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人工造林8.2万亩、森林抚育57.4万亩,石门台片区纳入全省第一个国家公园范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8%。

   (五)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连续五年达到80%以上,办成一批民生实事,民生领域短板加快补齐。新建改建2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7940个。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县)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完成镇级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67亿元,建成扶贫产业项目2048个,带动参与产业项目贫困户年均增收约3000元。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青塘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埃力生公司张秋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力开拓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英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总量还不大。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生态环境优势还没有很好转化成高质量发展优势。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二是高质量发展动力还不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快,传统产业产值占经济总量比重依然较大。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力还不强,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不足、重大创新成果不多。三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任重道远。城乡要素流动还不顺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偏远镇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亟需改善。四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和贸易战影响,外贸进出口、工业技改、旅游产业等受到的冲击可能较长时期持续存在。少数干部担当精神不强,履职能力不足,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高度重视、积极面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中共英德市委关于制定英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英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生态建设开创新局面,人民生活得到新提升,全面融湾迈入新阶段,城乡融合取得新突破,城市软实力达到新高度,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展望二〇三五年,全市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更高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美丽英德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粤北生态屏障更加稳固,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必须聚焦五个重点:

   (一)坚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到2025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建成新材料、新能源、新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总产值超百亿企业3家,培育上市公司3家以上。不断提升产业园区承载力和集聚力,力争到2025年园区工业增加值比2020年翻一番。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英德红茶品牌,打造一批高品质农产品“金字招牌”。推动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等加快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发挥省级高新区优势,引进培育发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家以上。完善创新体系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地区科技创新活力,2025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以上。

   (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全域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连樟样板区改革为牵引,高质量完成国家试验任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到2025年,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四)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不断塑造生态新优势。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立“三线一单”(14)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增强环境保护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施“全域增绿”行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壮大绿色生态产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激活生态红利,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保持9.5%左右。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制机制,促进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稳定风险预警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只要全市人民始终保持团结一心的凝聚力、狠抓落实的执行力、攻坚克难的战斗力,脚踏实地走好新征程中的每一步,就一定能够开创英德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三、2021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非常关键。总体来看,我市发展空间大、生态环境好、资源丰富、参与“双区”建设基础好。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省委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清远市委加快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也看到,外部发展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市高质量发展仍有不少短板和弱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依然艰巨繁重。面对新征程新机遇新挑战,我们一定要提振“精、气、神”,把握“时、度、效”,锤炼“胆、识、谋”,奋力“闯、创、干”,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走在前,在更高层次上推进高水平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会、清远市委七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市十三届六次党代会精神,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进“一场一区两地”建设,着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降碳、资源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要抓好七项工作:

   (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加快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发挥省级高新区政策优势,推动“一区多园”(15)协同联动发展。加大投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完成清华园中区污水处理厂和英红园废水预处理厂建设,启动清华园110千伏华英变电站、东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广德园中南片区市政工程、电力迁改、科德汇产业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行“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广晟新材异地搬迁、粤北钢铁和佳纳能源增资扩产、埃力生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稀美资源二期、万洋南区美妆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新增动工项目20个以上,新增投试产项目18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以上。

    促进绿色工业加快发展。大力支持传统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钢铁、水泥、玻璃等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6亿元以上。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华电热电联产、白沙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加强重点企业用能监管,建立园区企业退出机制,有序淘汰工艺落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业。支持定制化厂房项目建设,力促万洋众创城完成6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入驻企业42家以上。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增强省级高新区科技创新吸引力,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2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0家以上,新增省级、清远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启动清华园创新孵化基地、科研教育功能区、广东聚航新材料研究院等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创建省级高新区钽铌特色产业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全面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仙湖、浈阳峡、宝墩湖、奥园等景区提质升级,力争新增国家3A级以上景区2家。积极申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大通景区道路、旅游名片宣传、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景区与主干道、景区之间连接线道路建设,设立旅游直达专线2条以上。完善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全覆盖。整合英西峰林、溶洞温泉、英德红茶、特色文化、美丽乡村等旅游资源,打造更多文旅、农旅、康旅等项目,推动“旅游+”提质发展。

   (二)积极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着力补齐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构建“一核一区两中心”(16)发展新格局。

    夯实融入“双区”(17)发展基础。全力支持京港澳高速公路英德段改扩建和广清永高铁英德段及九龙站场建设,推动广连高速公路英德段年底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北江航道扩能升级白石窑枢纽一线船闸工程。启动英德至清远城轨站快速干线、英德通用机场、北江英德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前期工作。完成省道S292线延长线一级公路建设,启动国道G358线英城至浛洸段一级公路改建、省道S348线浛洸至九龙段新建工程,增强参与“双区”建设互联互通能力。大力推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县)创建工作,加快5G等新基建设施发展,加大农村供电、供水、通讯等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

    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市区“东拓西优”建设步伐,促进“一江两岸”提质发展。推动广东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广东现代产业技术学院项目落地建设,启动英德职校异地搬迁项目,逐步将东岸新城打造成大型文旅综合体。加快大城南改造进度,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将城南片区打造成“慢生活街区”。完成莲花山环山路、吉祥东路等市政道路和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大市区老旧管网改造和内涝点治理力度。启动市区石门台饮用水源供水工程,完成市区自来水厂回购工作。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宜居度和群众幸福感。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高位推进连樟样板区建设,完成县道X379线黎溪火砖楼至水边、省道S382线塘旺桥改建等27个建设项目,辐射带动英中片区发展。扎实推进浛洸镇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推动东华镇与省级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两个副中心”。支持各镇完善镇区基础市政设施,改善镇容镇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各镇根据建成区现状和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公园和绿地广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休闲锻炼需求。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和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三)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高质量完成英德红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加快建设“3+X”产业体系(18),完成23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新增红茶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4万亩,完成农产品现代流通产业园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清远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合作社50家以上。依托清远鸡、英德红茶、麻竹笋、蚕桑、柑橘、黑皮蔗等特色农业,打造更多“米袋子”“菜篮子”“茶罐子”“果盘子”基地。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力争创建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做优乡村旅游品牌,以连江口镇连樟村、黎溪镇铁溪村、横石塘镇龙华村等为重点,大力开展旅游特色村重点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支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打造一批高品质农业品牌。加强农村电商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和线上销售率。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19),积极开展“五个梯度”美丽乡村创建(20)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力争85%以上自然村达到省级干净整洁村标准,50%以上行政村达到省级美丽宜居村标准,创建清远市“特色村”以上美丽乡村37个。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实现农村文明公厕全覆盖。大力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完善村庄保洁制度,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四)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着力强化改革创新根本动力,推动改革取得更大成效、释放更大活力。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发挥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外脑”作用,加快连樟样板区改革试验建设,力争早出成果、形成经验。加快“一村四社”(21)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整合乡村资源,激发乡村改革内生动力。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完成九龙镇、西牛镇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建设,深入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增强国企发展活力。

    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开办全程“零见面”,全面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以“减证”推动“简政”,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满意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22)监管全覆盖、常态化。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业项目施工许可办理时限控制在18个工作日以内,联合验收时间压缩至12个工作日以内。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公共数字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数据上云、服务下沉”,实现“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五)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围绕粤北生态保护先行地建设,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城市建成区大气污染巡查力度,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和高排放行业污染治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加大滃江流域水质综合治理力度,确保北江、滃江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压实镇村网格员巡查责任,坚决采取铁的措施,严厉打击盗采矿产资源和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弃物等违法行为,加大环境损害赔偿追责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进污染地块修复。

    完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启动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市区东岸南片区排涝站建设,完成城北小学周边雨污管道改造、富强西路内涝整治等排水排污项目。实施仙水东湖水环境提升工程。完成5宗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入河排污口、农村黑臭水体摸底排查整治,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配合做好广东南岭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加强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德国家森林公园等保护开发,创建一批森林体验基地、康养基地和生态教育基地。大力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完成九龙镇水边河碧道项目,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绿色福利”。全面实施“全域增绿”行动,系统推进绿地林地建设,完成封山育林1.24万亩。

   (六)用心用情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快补齐补强民生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促进教育医疗事业优质发展。扎实推进学前教育“5080”工程(23),增加中小学优质学位供给,不断满足群众“上好学”需求。加快市政府旧址公办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实现幼儿园建成招生。完成青塘益海小学、峰光实验幼儿园等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英德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创建成标准化学校。实施新一轮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做好“防输入”工作,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防控,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成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综合楼建设,力争市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医院、市中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计中心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大力实施惠民暖心工程。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乡村工匠”工程和农村电商发展,培养更多本土技能人才,新增城镇就业8500人以上。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系统性升级改造,完成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快青塘遗址打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推进吴光亮故居、南粤古驿道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加大群众性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成市体育馆、女足基地升级改造以及市区游泳场建设。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高标准建设智慧新警务,推进整治突出毒品问题三年行动计划,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科学编制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英德、法治英德。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加强武装工作和民兵建设,高质量完成国防动员、民兵整组、年度征兵等工作任务,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坚持把安全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深入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巩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最严道路交通安全等专项整治成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创新信访工作方式,抓好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加强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岗位,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24),完成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提升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25)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清理和监督管理,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持续为基层减负。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26)要求,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把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和扎实成效。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预算,把钱用在“刀刃”上。

此外,继续抓好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人防、退役军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档案、气象、工会、地方志等工作。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激荡人心,崇高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清远市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矢志拼搏、奋勇前进,努力开创英德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一村一品:以村为基本单位,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4.东拓西优:“东拓”是加快市区北江东岸片区建设,“西优”是对市区北江西岸建成区优化升级,促进城市扩容提质。

5.三化工程:市区黑底化、绿化、亮化工程。

6.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7.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8.法治建设“四级同创”:创建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法治村(社区)。

9.“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

10.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1.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12.四高两铁两江:“四高”是京港澳高速公路、广乐高速公路、汕昆高速公路、广连高速公路;“两铁”是京广铁路、武广高铁;“两江”是北江航道、连江航道。

13.僵尸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造成停产半停产、资产负债率高、连年亏损,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长期欠薪、欠税、欠息、欠费的企业。

14.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5.一区多园:“一区”是英德省级高新区,“多园”是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工业园、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德(英德)产业园。

16.一核一区两中心:“一核”是英德中心城区,“一区”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连樟样板区,“两中心”是东华镇、浛洸镇两个副中心。

17.双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8.“3+X”产业体系:在抓好红茶、蔬菜、水果三大农业产业的同时,根据优质品种资源和自然条件,加快发展若干个特色优质农业产业。

19.“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清远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100%的自然村创建成为“整洁村”档次以上的美丽乡村,全部行政村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

20.“五个梯度”美丽乡村创建:按照“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田园”五个梯度创建美丽乡村。

21.一村四社:“一村”是指行政村(自然村)及集体经济组织,“四社”是指其内部的资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屋合作社、消费合作社。

22.“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抽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3.学前教育“5080”工程: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

24.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25.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

26.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表

序号

实事项目名称

实事项目内容

1

建立实施重大疾病关爱基金补助机制

出台相关文件,规范重大疾病关爱基金运作。筹集款项,按程序进行认定和发放。

2

启动国道G358线英城至浛洸段升级扩建工程建设

完成初步设计及批复、施工图设计及批复、用地报批材料上报以及施工、监理招标工作。

3

完成一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英德市公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综合楼、感染科隔离病区重症监护室、肿瘤防治中心大楼、精神心理科病房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感染科楼主体工程封顶、肿瘤防治中心大楼工程封顶、感染科隔离病区重症监护室竣工。

2.完成中医院发热门诊和感染楼工程主体建设。

3.完成英红镇卫生院新建综合业务大楼和职工周转房项目综合楼主体工程封顶。

4.黎溪镇卫生院新建综合楼、职工周转用房、设备用房项目,完成综合楼封顶。

5.沙口镇卫生院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医疗设备间土建和设备安装、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系统、道路管网,路灯等工程。

4

加强地质、水利、道路交通自然灾害综合治理

1.完成2处大型、25处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2.完成独丘水库、树山水库除险工程。

3.完成省道S292猴岩和S382线老虎谷漂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4.完成农村削坡建房隐患排查整治18处394户。

5

启动老虎岩垃圾填埋场升级改造工程建设

完成土地测量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用地预审工作和部分乡村建设工程。

6

实施市区道路畅通工程

1.完成市区黑底化、绿化、亮化工程。

2.优化市区道路交通设置:完善台泥大道安装中心护栏和浈阳大桥护栏,优化马山公路与和平路交汇处左侧扩宽车道,及利民路与富强路单行道基础设施。

3.完成市区部分人行道改造:改造仙水路人行道。完成育才路、茶园南路、育峰街等市区部分路段修建、人行道改建及路灯安装。

4.优化部分拥堵路段停车位,通过划定单行线等方式,解决市区部分道路拥堵问题。

7

实施市区排涝、污水处理升级改造项目

1.启动市区东岸南片区排涝站升级改造工程。

2.启动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8

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1.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开展食品抽检,全年完成食品抽检不少于3946批次,餐饮具抽检5000批次;实施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放心消费工程,在农贸市场开展快筛快检,全年完成不少于10万批次快筛快检任务。

2.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开展药品抽检,全年完成药品抽检不少于200批次;开展医疗器械抽检,全年完成医疗器械抽检不少于20批次;开展化妆品抽检,全年完成化妆品抽检不少于50批次。

9

实施市文化体育中心(市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少年宫区域)升级改造项目

1.完成体育中心升级改造,包括市体育馆升级改造、田径场维修、网球场改造、周边环境提升等建设。

2.完成市游泳场建设。建设25m×25m室内游泳池、50m×25m室外标准池及儿童池各1个,配套管理、设备用房,更衣室、卫生间、看台等。

10

实施浈阳湖、仙水湖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对仙水湖水质进行治理。

2.开展浈阳湖周边人行道、道路、围墙、路灯安装等工程项目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  技术支持:英德市政务服务中心  技术开发: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