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英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工作部署要求,忠诚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服务英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今年以来主要工作情况
(一)工作亮点
1.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平稳。全年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市场主体稳增长达到预期。截至目前,我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8952户,“个转企”45户,均已完成目标任务。
3.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卓有成效。我市上榜“全国地理标志百强县”,位列全国第27,全省第一。全市累计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企业90家,居清远市第一位。有效注册商标突破万件,已达10153件。
4.企业活跃度高。推动全市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顺利完成预期目标,企业年报公示率均超过广东省、清远市平均年报率。
5.考核成绩优异。英德市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考核连续四年获评A级。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坚持政治引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着力凝心铸魂。将坚持讲政治贯彻到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落实各项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共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7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各支部集中学习277场次。二是着力固本强基。完成局机关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9个党支部配齐配强支部班子,监督指导各党支部规范落实各项制度。三是着力提升履职能力。紧扣基层培训需求,开展各类业务培训48场次。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英红市场监管所被省局评为四星所,按计划申报创建的4个市场监管所已开工建设。四是着力正风肃纪。抓好廉政教育,执纪监督、谈话提醒等工作,共有201人次参加提醒谈话,全年队伍平安稳定,未受党纪法纪处分。
2.持续优化服务,激活营商环境新活力。一是市场主体扩量提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和办照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全市实有市场主体78952户。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引导申报“名特优新”个体户453家,完成“个转企”45户。二是加强商事登记后续监管。推进“信用+双随机”监管,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23551户,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归集公示29472条,新增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共820户。三是主动助企纾困。共办理股权出质登记81宗,助企融资83.7亿元。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共融资3.02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3.积极指导帮扶,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量。一是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推行重点领域企业实施管理体系认证,全市共125家企业获得认证证书219张,227家企业任命首席质量官,1家企业成功申请“湾区认证”。二是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指导170家企业累计上报1175项标准,发动3家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8项,指导4家企业申报2024年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三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市专利授权551件,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42.59%,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1.28件;新增注册商标589件,有效注册商标10153件;共有2批次5家茶企申请使用“英德红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推荐6家企业作为广东省专利密集型企业培育对象。四是全力服务两个百亿产业发展。有序推进英德红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省级英德红茶地理标志特色镇(英红镇)创建工作,印发《英德市英德红茶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组织茶企参加第十三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等系列活动。开展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工作,挖掘推动九龙豆腐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导西牛镇等地开展麻竹笋收购点小作坊提档升级工作,推动申办小作坊登记证21个,引导规模小作坊办理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6家。
4.强化监管执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一是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为,做好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牵头组织抽查2022年以来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共审查政策措施147份。二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聚焦商标、质量等重点领域,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916宗。三是强化价格收费监管。开展教育、供水、涉企等领域价格监督专项整治,共检查经营主体282家次,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宗,发布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9份,召开告诫约谈会2场。四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共受理投诉、举报、咨询609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0.87万元。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放心消费粤行动,共创建“放心消费承诺单位”101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31家;共培育发展ODR企业6家,指导监督ODR企业处理纠纷工单82宗。
5.守牢安全底线,服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英德。一是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推进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考考点学校食堂量化分级提升、小作坊提质等行动,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共检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9735户次;完成食品抽检3227批次,合格率96.72%;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69274批次,合格率98.3%;抽检药品205批次,合格率99.5%;匹配包保干部1069人,督导完成率100%。二是实施特种设备全链条“穿透式监管”。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燃气安全等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现场检查单位584家次,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43份,立案查处11宗。三是持续开展工业产业安全行动。抓好电动自行车、燃气用具等22类产品以及涉民生方面的工业产品质量整治,开展重点工业产品风险监测抽查45批次,签订企业质量诚信承诺书30份。检查农贸市场、医疗单位等计量器具经营使用单位458家次。
二、存在问题
(一)专业技术能力还需提升。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数量众多,工作量大面宽,部分干部职工的工作思路、创新意识、知识储备需进一步提高。
(二)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对专利、商标的运用转化能力较弱,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识不强,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
(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目前全市小微企业质量技术基础比较薄弱。
三、2025年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2025年,我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全国百强县”“入珠融湾”“百千万工程”、研学标杆城市、农业第一大县等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省市局各项工作部署,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高质量党建锻造高素质基层队伍。加强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党的新理论贯彻到市场监管各方面全过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树牢党建主业意识,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党员干部在提升服务助发展、加强监管保民生上做表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时按质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活跃支部文化生活,展现党员干部精神面貌。指导各党支部按期完成支部换届工作,配强配齐支部班子。扎实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2024年、2025年的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加大力度协调指导英红市场监管所创建五星市场监管所。协助有关市场监管所争创四星市场监管所。
(二)以更大力度服务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提高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高频事项网上申报。积极推行市场主体全程电子化登记方式,提升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度。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推动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继续开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申报认定工作,大力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2025年度年报工作,全系统全面推进“信用+双随机”的抽查机制,落实跨部门双随机抽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三)全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强化日常价格监管工作,注重执法与政策宣贯相结合,严厉打击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做好网络交易平台价格收费监管,强化线上交易合规管理。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法规宣贯。聚焦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积极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打击侵权假冒专项稽查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力度,持续提升案件查办效能。持续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做好12345、12315平台投诉举报业务工单审查、分流等工作,跟进工单落实情况。推进广东省“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工作落实,按照既定目标创建“放心消费承诺单位”100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30家。继续推进消费纠纷多元化处理机制建设,积极培育发展“ODR”企业,促进消费纠纷源头化解。
(四)完善高水平质量支撑体系。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工作,按计划开展生产许可证、3C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的证后监管以及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制定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落实执行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组织开展随机抽查。抓好《英德市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落实。抓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重点工作,加强商标品牌、专利、地理标志等资源挖掘和优势企业培育,实现知识产权提质增量。围绕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达百亿产业发展目标,运用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对标创建验收标准要求,全力推进英德红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指导英红镇加快推进省级英德红茶地理标志特色镇创建工作。
(五)全力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市场环境。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巩固“四个最严”要求攻坚年经验成效,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持续推进餐饮质量提升行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提升;持续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将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转常态化监管。以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为契机,围绕“争优保A”的目标,持续深入开展药品巩固提升“七大”行动,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排查化解药品安全风险隐患,打击危害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强化特种设备的日常性安全监察工作,做好“飘红”特种设备、检验不合格设备、投诉处理等日常性工作的跟踪跟进和处理。加强对各类气瓶充装单位,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叉车、起重机械使用单位,酒店、大型购物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电梯使用单位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努力排查和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打击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
英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