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分享到:
英德市医共体:上下联动,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至上”
  • 2022-06-29 18:01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英德市迎来超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市内多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影响,数千名群众紧急进行了转移安置,防汛级别提升至Ⅰ级响应。英德市医共体有19个成员单位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其中浛洸、水边、沙口、大湾、西牛、望埠、英红、连江口、大站、石灰铺等10间卫生院受灾严重,大部分医疗设施、设备来不及转移,造成不同程度受损,房屋被泡,形成危房超过3万平方米。

(图为受灾的浛洸分院)

(图为受灾的水边分院)

(图为受灾的沙口分院)

(图为受灾的望埠分院)

(图为受灾的大湾分院)

洪涝灾害发生后,英德市上下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洪救灾大战役。英德市卫生健康局积极统筹全市医务工作者全力救灾和卫生防疫,实现了“医疗救治零死亡、卫生防疫零疫情”的目标。在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中,英德市积极发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作用,由市卫生健康局统筹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以及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的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资源,发挥“纵联横合”优势,打出组合拳,精准施策,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闻汛而动,全面部署抗洪救灾工作。

自进入汛期以来,市卫生健康局长、市医共体总医院党委书记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汛期工作,同时,市医共体总医院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防汛卫生应急工作的紧急通知》,动员各成员单位未雨绸缪、迅速行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防灾救灾工作,受灾前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灾害防范应对措施和物资储备保障等工作,受灾时做好群众医疗救治工作,灾后做好卫生消杀、疫情监测和处置、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要求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发生险情、灾情时,第一时间实施应急预案,确保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党建引领,医共体“一盘棋”行动。

市医共体总医院党委切实发挥党组织在抗洪救灾中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以及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29家成员单位成立35支“党员突击队”共619名党员直接参与抗洪救灾,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站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让党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

(图为浛洸分院党员突击队带领职工清理淤泥)

(图为水边分院党员突击队紧急转运物资)

同时,医共体总医院领导班子按照分工对各自的联系单位,通过电话联系、现场察看等方式全面了解联系单位的受灾救灾情况,及时帮助受灾单位解决困难,切实发挥总医院“家长”的作用,同心助力全市医疗机构恢复正常医疗活动,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至上”的答卷。

(图为市医共体总医院党委书记邓明华、院长吴凡宇现场查看浛洸分院)

(图为市医共体总医院党委书记邓明华现场查看水边分院)

(图为市医共体总医院副院长邝圣石现场查看水边分院)

(图为市医共体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凡宇查看连江口分院受损污水处理设施)

(图为市医共体总医院副院长徐华明现场查看沙口分院)

(图为市医共体总医院副院长李建锋慰问水边分院)

三、县镇联动,全力做好安置点医疗服务。

6月20日以来,英德市分别在英城、大站设置了6个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在北江边设置了2个抗洪抢险点,在浛洸镇设置了1个临时医疗点。为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和抗洪抢险消防官兵等人员的医疗保障工作,医共体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调度,按照不少于1名医生、1名护士、1名司机、1辆救护车的标准,派出医疗队伍携带齐全的药品器械到现场24小时值班轮守,提供不间断医疗服务。每日做好安置点与抢险点群众的体温测量和灾区腹泻、发热、呕吐、皮疹等疾病综合征监测等医疗保障工作,确保安置点和抢险点人员及时得到医疗救治。据统计,6月20日—26日16时,市120急救指挥中心5个调度席位全开,共调度医共体出动救护车393车次、医务人员1668人次,救治伤病人840人次,6月25日起因灾情逐渐缓解,与灾情相关急救调度为0。截至6月26日9时,医共体到临时安置点、抢险点和医疗点执行医疗保障任务614次,出动医务人员1842人次,转运、救助灾区患病群众1365名,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贡献坚实的“白衣”力量。

(图为医务人员在临时安置点为群众诊疗)

(图为医务人员转运临时医疗点病人)

(图为浛洸分院医务人员水上救援、转运患者)

(图为水边分院医务人员在冲锋船急救心绞痛患者)

四、“家人”互助,携手同心为人民。

是做好暂停服务单位的病人分流工作。因受洪水影响,浛洸分院自来水的水压不足、水质较差,无法开展正常肾脏透析,定期肾透的73名病人(部分在医院,部分在家),已由浛洸分院做好诊疗计划并与牵头医院人民医院进行对接,由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及时转运当天要肾透的病人到市人民医院进行肾透,透析结束后再转运回浛洸。浛洸分院PCR实验室和消毒供应室无法正常运作,核酸标本和应消毒物品统一送至市人民医院检测和消毒,保障核酸结果在正常时间内出具,确保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正常供应。

(图为浛洸患者在市人民医院进行肾透)

二是助力停诊分院恢复正常医疗秩序。水边分院和沙口分院因受灾严重,院区停水、停电、停网络,极大影响群众就医。市医共体总医院党委书记邓明华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调配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九龙分院的电工、信息员和设备技术员等进驻水边、沙口分院,帮助受灾单位恢复用电、网络和维护医疗设备。截至27日中午,沙口、水边分院已全面通电、通网,发热诊室、核酸采样室、中医康复理疗科、预防接种门诊等重要业务科室已开始为群众服务。

(图为市中医院人员检修沙口分院受浸设备)

(图为县级医院电工检修水边分院电路)

三是积极为来英支援队伍核酸采样提供便利服务。市卫生健康局统筹安排医共体成员单位组织流动采样队到支援队住宿点、集结地、休息区等提供上门服务,为救援人员进行核酸采样检测,确保抗洪救灾不出现疫情。

(图为市人民医院为来英支援消防员进行核酸采样)

(图为市人民医院为来英支援电力工程人员进行核酸采样)

五、同心融入,全力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由市卫生健康局统筹,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和市医共体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一是做好饮用水监督、检测工作。为切实保障英德市近期洪灾后人民群众供水安全,市卫生监督所对全市16家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源保护、制水工艺、水质检测、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跟进指导,督促供水单位严格落实相关措施,及时排除隐患;并对水边镇、大洞镇供水单位和卫生院开展灾后卫生监督工作。市疾控中心加强生活饮用水监测,共采集水样249份送中心实验室检测,拟检测8217项次,截至6月27日18时30分,已完成应急水样249份中的6829项次的检测。

(图为市卫生监督所对水边镇供水进行监督检查)

二是做好消杀工作。在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生活饮用水消毒、外环境消毒及死亡禽畜尸体的消毒处理等工作。截至27日17时,市疾控中心分五次向全市各镇(街)发放消毒粉0.8吨,漂白粉3.85吨,次氯酸钠溶液6.75吨,84消毒液30.5吨,氯氰菊酯0.98吨,次氯酸消毒液12.4吨,家具消毒除味剂6.24吨,共计61.5吨,以及132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可满足饮用水源、人居环境等场所一周消毒所需。市疾控中心会同基层分院派出173人次分赴受灾乡镇,对受灾镇有关人员开展饮用水消毒、灾后传染病防治等相关知识培训67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消毒受污染水源5808个,其中大口井3097个,手摇泵2675个,集中式供水32个,其他4个,外环境消毒约566.5万平方米。目前消杀工作和疾病防控工作正在持续有序开展。

(图为医务人员对受灾医院饭堂进行消杀)

(图为市疾控中心指导乡村医生对水井进行消杀)

(图为英城分院医务人员正在进行消杀)

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和处置。各成员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和上报疫情信息,加强对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的规范组织和灾后传染病监测工作,严格落实灾后肠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登革热蚊媒监测工作,做好灾后防疫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四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市卫生健康局、市疾控中心和市医共体各成员单位针对洪涝灾害后易发生的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皮肤病、心理疾病等疾病特点,通过宣传资料、微信、广播、电视等渠道,广泛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重点宣传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等知识,积极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特别是市慢病医院开通了免费电话心理援助服务,及时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保障公众心理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