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分享到:
英德市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 2024-01-23 11:21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2023年,英德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履行财政使命担当,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稳居清远八个县市区首位;连续三年入围财政部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全国前200名;获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为高水平谱写英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财政智慧和力量。

一、2023年财政收支情况

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财政部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于变局中启航新征程,倾尽全力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千方百计保障重点支出,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08亿元,增长6.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99亿元,同比增支9461万元,增长1.14%

二、2023年财政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党建引领,在服务保障大局中彰显财政担当

第一,始终坚持把讲政治摆在首位。我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主题教育来凝心铸魂筑牢根本,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第二,坚持以“十个思考”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做好服务保障。我局通过践行“一线工作法”,在市委“百千万工程”、绿美英德生态建设、红茶麻竹笋两大百亿农业产业项目、石门台饮水工程、国道G358线扩建工程等中心工作中,做到将基层一线作为前沿阵地,坚持重心放在一线、功夫下到一线、资源用到一线。围绕完成预算收入、基层“三保”保障、重点项目资金统筹等领域问题,不定期深入项目现场、各镇、市直部门,精准服务,开展“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实地调研活动,搭建出具有基层财政特色的党业融合品牌新矩阵。第三,坚持强化组织建设,搭建中层干部学习平台,为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练好“内功”。我局创造性地开展“财政大讲堂·中层干部上讲台”。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和交流学习,推动练就推动改革发展的“真本领”“硬功夫”,着力打造“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聚能格局。今年以来,已有18名中层以上干部依次登台,累计参与人数达1370余人次。第四,坚持培养新人,为财政事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我局突出精心育人,通过深入实施中层干部结对帮助青年干部、谈心谈话等培养计划。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关心关爱和“传帮带”,在比学赶超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确保财政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2023年,已有22名领导与29名青年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完成谈话记录50篇,心得体会50篇。今年以来,共提拔副局长1人,副科级内设机构正职2人;共有10名年轻干部走上中层干部岗位。

(二)强化增收节支,进一步保持财政平稳运行

一方面,全力“开源”,稳住收入基本盘。一是成立市财税征收工作专班,专班下设税务征收、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三个工作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两次碰头会,加强会商研判分析,紧盯财源变化形势,落实“叫应”机制,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形成抓收入合力。二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牵头制定《英德市惠民项目资金管理细则(试行)》及《关于开展英德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可盘活存量资产盘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助推盘活镇街资产资源。另一方面,狠抓“节流”,从源头拧紧“阀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执行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评审机制和节流“八项”举措,坚持有保有压、大力压减低效和非急需项目,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保障“三保”和市委市政府既定的重点民生项目;规范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自聘人员使用管理,有序压减各类临聘人员总量,缓解相关经费缺口。此外,今年以来,我局共核减非急需、非必要债券项目13个,节约资金3亿元,同时优化调整10个项目,节约资金9000万元;节流“八项”硬措施,核减项目资金2亿元,全力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将宝贵资源向“三保”及民生领域保障倾斜。

(三)托举民生福祉,进一步促进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将“保基本民生”放在基层“三保”首位,不断增加财政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和就业等领域的支出,多点发力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民生活品质提升。2023年,十项民生支出累计完成71.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51%。八成支出用于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48亿元、教育支出21.48亿元、“农林水”支出14.82亿元;统筹省级涉农资金6.8亿元用于全市277个涉农项目,积极对接、争取地方债券17.5亿元,有力保障市区石门台饮用水工程、国道G358线工程、省道S292线延长线工程等重点项目资金需求。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合计5.62亿元,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四)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建设,进一步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企做大做强,印发《英德市市属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填补国企“三重一大”决策方面空缺,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加大对工业园区资金投入力度。全年财政共安排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开发资金1.3亿元(含已出新增债券6000万)、“三保”方面等保障性支出354.17万元,安排广德园“三保”方面等保障性支出59.6万元。其中,英德高新区新引进项目28个(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额20.55亿元,园区企业全口径税收约5.5亿元。2023-2025年广德园税收县级留成部分全部留存合作区。三是引导执收单位不折不扣落实减费政策,规范收费行为,引导金融机构下调船舶行业、红茶产业以及麻竹笋行业等多个行业贷款利率;推动银行取消贷款业务手续费、工本费等多类收费,努力降低各类主体融资成本,助企纾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为推动“百千万工程”顺利实施,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成立要素保障专班,集聚调动各方资源,严格落实专班调度制度做好要素保障工作;我局内部成立“百千万工程”工作专班,制订专班运行规则、信息报送制度,细化业务分工,推动全局上下形成大抓“百千万工程”浓厚氛围。今年以来,英德市财政局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紧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做好与财政中心任务“结合文章”,以保障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主线,积极构建财力保障机制、拓展财政支持方式、强化重点领域精准投入,着力促进释放市镇村发展潜力,让“财政助力”聚起“百千万工程”强大合力。我局“百千万工程”要素保障的经验做法,受到省财政充分肯定,在全省财政得到推广。

(六)以新发展理念为落脚点,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持续深入实施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盘活各类存量资源,完善结转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二是加强行政事业性、企业类和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在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对我市各类国有经营性资产和闲置资产的清查盘活工作,建立健全我市国有资产运营、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履行集中采购机构职责,构建公开、公平、公正、和谐政府采购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把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实现公积金提取“只跑一次”,全面优化“互联网+公积金”办事服务。2023年共完成住房公积金缴存归集数9.91亿元,与上年同期9.46亿元相比,增长4.8%。发放公积金贷款2.3亿元,圆610户安居梦。五是构建优化协同高效财政机构职责体系,更新“一个部门(单位)对口一个股室”对口服务工作机制,坚持落实统一服务清单、统一对口股室、统一监督管理。六是深化“数字政府”改革,纵深推进“数字财政”延伸运用。进一步发挥好数据服务宏观政策制定和完善预算管理的作用,努力形成全市财政管理有载体、财政监控有抓手、财政决策有支撑的工作发展新格局,为财政治理现代化赋能。

三、存在问题

2023年,我市财政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经济继续企稳回升,但仍面临着总需求不足、市场主体信心不振、消费未进一步提升等问题,本级税收低迷,传统支柱型税源(水泥、玻璃、建材行业)今年以来整体税收水平下降82%,加之土地出让及水田交易指标连年严重不达预期,实际可用财力仍难以有明显提高,同时需保持支出强度“稳增长”,财政紧平衡态势依旧。二是支出规模和刚性程度持续上升。环保、安全、科技、教育、医疗等支出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提高;地方需服务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财政通过较大强度的支出规模促进需求回升,对有限财力构成巨大压力,理财难度越来越大。

四、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推动财政绩效管理,落细落实开源节流各项措施,扎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继续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推动财政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确保财政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贯彻工作。二是锤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牢记“国之大者”,将“两个维护”落实到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三是清醒认识财政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风险挑战,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化监督教育工作,以从严从实管党治党推动财政中心工作高效完成。

(二)充分挖掘税源增收潜力,稳住税收基本盘

一是强化税源管控,着力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重点税种的分析和预判,精准摸排中小、零散企业等分散税源,强化税费征收;二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细,支持制造业当家,强化重点行业企业跟踪服务,持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激发工业经济活力,做大做优税收基本盘。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统筹优质资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效分担财政压力。

(三)强化收入序时进度管理,确保收入预期落实

发挥收入专班的作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依法依规开拓非税收入,为持续做好“三保”及重点民生项目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撑。加快推动矿山资源、河砂等资产资源变现,优化土地出让方案,大力推动旱改水、拆旧复垦、增减挂钩等项目,加快非税收入入库节奏,提升财政统筹保障能力。

(四)压缩非必要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

坚持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把关口节省资金。一是坚持民生为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的投入,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二是在预算执行中做到厉行节约,对一些重点项目按照从严从紧、能压则压的原则进行压减,严禁超财力搞建设、上项目,把有限的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三是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统筹意识,做好零乱散项目资金整合工作,坚持全市一盘棋,集中财力办大事、办要事,把钱用在刀刃上,全力做好“百千万工程”。

(五)强化红线意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一方面,聚焦守牢发展安全底线,坚决兜牢“三保”,夯实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根基。另一方面,要抓好债务风险防范工作,严防新增政府隐性债务;抓好债券资金支出工作,加快资金使用效率;做好政府债券还本付息工作,提前做实做细还本付息计划,确保按时足额上缴债券本息

(六)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管财理财水平

一是持续推进财政数字化改革,利用好“大数据”“信息化”,进一步畅通资金分配拨付、强化资金跟踪监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增强管财理财能力,推动形成“大财政大预算大资产”格局。重点完成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机制,加强财政资源、财政支出统筹,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约束,全面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任务。树牢“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能力和结果运用,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的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四是继续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七)抓好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

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改进作风制度体系,当好市委市政府“参谋”,当好单位“服务员”,争当财政管理改革“排头兵”。一是持之以恒把“中层干部上讲台”、“中层干部结对帮助青年干部”等活动开展好。二是加强专业训练和实践磨练,强化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提高服务意识,开展好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不断激发财政干部职工创业干事的热情。三是以从严管理为保障,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完善自我监督机制,健全内控措施,教育引导财政干部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把监督执纪的腰杆挺得更直更硬,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八)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做好其他重点工作

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科学统筹分配资金,切实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等重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同时,认真做好平安英德(综治工作)、禁毒、扫黄打非、安全生产、意识形态等专项工作及其他上级交办工作。



 英德市财政局      

2024年1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